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一年,我是第一次出门的打工妹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那一年,我是第一次出门的打工妹



作者 | 李道景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那是98年的夏天,经常往南方带人无功的张付金大哥,又开始招工了,每人费用三百元,保管进厂。

“妈!我也想去南方打工!”我期待的眼神望着母亲,母亲默不作声,我知道妈妈是舍不得我,刚好有几个街坊邻居家的姑娘也要去,让孩子们出去闯闯吧,见识见识,其中一个嫂子说道,妈妈看着我期待的样子,只好同意了,去向家的小把嫂子借了400元钱,给我买了一些日常用品,带了几件衣服,给领头的张大哥说了些好话,先交给了他200元,等进厂后挣到工资,一定把那100元给还上,

这是人生中第一次远行,虽然那年我已经19岁了,可是一点也不成熟。个头又瘦又小,一点都没有大姑娘的样子,小八嫂子半开玩笑地给我说:“出门要当心外面坏人多,有些姑娘被骗到山沟里就回不来了!”听得我浑身汗毛直立。小舅妈也是千嘱咐万嘱托:“小菊比你小两岁,你们要互相照应点”,我向嫂子点点头。

终于坐上了去南方打工的客车,母亲依依不舍的把我送上了车,盖着车窗玻璃,看见妈妈的眼眶红了,偷偷的在抹眼泪,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酸溜溜的。

每个卧铺上坐着八个人,甭提有多难受了,都是各自抱着自己的双腿,脸贴在漆盖上一动不动,靠得紧紧的,真的有一种被人贩子贩卖的感觉。好的一点大家都是一个镇上的丫头,好歹有个伴,两个是陌陂的,说起话来也听亲切,一个是在街南边住的叫小勤,还有一个叫小妮儿,慢慢地大家都不陌生,一路上有说有笑也忘啦,有坐车的拥挤了。

经过了三天两夜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广东阳江。在友联鞋厂附近的一家饭店门口,张大哥带着我们都下了车,吩咐老板娘带着我们去卫生间好好梳洗梳洗,坐了几天的车,真是浑身不自在,个个都是小花脸。

我们梳洗干净,都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吃了个便饭,便在张大哥的安排下,在友联鞋厂门口对面的简易房里先歇歇脚。张大哥带了这么多人,他哪有心思睡觉,跑到小卖部打,打起工电话跟他的闺女联系上了。张大哥的闺女叫小九,是管理公司宿舍的舍监长,也就是每个宿舍房间的钥匙都归他管,每个外来人员由她带着从工厂大门进去,把身份证押在保安时,就可以先去宿舍休息了,住在厂里的宿舍,比在外面的简易房舒服多了,改天再安排进厂的程序。

经过三番两次的训练和考核,我们这几个土里生土里长的小姑娘,终于过关入厂了,都被分没到厂里的针车培训班,唯独遗憾的是给了小菊两次考试的机会,她竟然没有能过关,只好跟着张大哥又返回了老家了。

没想到出外打工也这么难,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学起,从来没有见过电机的,我们要学会怎么控制和运用,经过两个礼拜的培训,我们陆续被分配到各自的岗位上。

我们这一批进厂的不但有河南的小妞,还有从安徽带来的丫头和小伙,大部分的人员都被分配到了老厂,早上要早早起床,匆匆吃过早餐,便去排队坐厂车,把我们这群被分到老厂的员工,拉到相距大约是20里路的阳江市中心-友联鞋厂的原创基地上班,晚上加班后再将我们拉回新厂住宿,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倒也挺热闹,坐在车内看着繁华的阳江夜景也挺不错的。

我从来不和男孩子说话,生怕被骗了去,小八嫂子的话就像钢印一样烙在了我的心里,时时刻刻提醒着我,看见别的男男女女有说有笑,我总是避而远之,出门在外最让我牵挂的还是独自在家的妈妈,哪有心思和异性谈笑风生,除了上班下班和宿舍的女孩聊聊家常话,没有什么事基本上我就不出厂门。

一切都安顿好了,第一件事就是想着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在路边的小卖部,我人生第一次拿起公用电话,有点紧张,总是不相信相隔着几千里地,通过小小的话筒就能听到家人的声音,轻轻拨着二姐村上小卖部的座机号码,等二姐接到电话时,我激动的大声叫道:“姐,你听到我的声音了吗?我是景,咱妈在家可好?”

姐轻声道:“能!能听到你声音,咱妈很好,你放心吧,自个在外边要照顾好自己啊!”

“嗯,我很好!已经上班啦,我就是不放心咱妈…..电话费怪贵,挂了吧!”这就是我第一次给家人打电话,至今我都记得如此清晰。

大概过了一个半月,我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薪水-180元,只是半个月的工资,厂里压了一个月的薪水,拿到钱我匆匆来到小九的办公室,先把欠他爹的那100元给还上。一直期待着下次的工资能有多少?尽早能寄回家,把小八嫂的钱给还上,能给妈寄点零花钱。

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厂里的伙食还挺不错,早上有八宝粥,有紫菜汤、还有甜甜的馒头,面里面像是加了糖,吃着比家里的馍还甜,中午通常是米饭,两菜一汤,真好吃!比在家的生活条件都好,感觉自己这一段都吃胖啦,晚饭和中午是一样的,没想到外出打工的待遇这么好,

一天早上大家和往常一样,早早的起床吃过早餐,匆匆忙忙的排队坐车,来上班,突然有人叫我的名字里:“李道景,李道景!”,我回头一看,不是那个安徽的男孩吗?每天爱说爱笑的,听到大家都叫他李明,我瞪了他一眼,狠狠的说道:“叫啥叫!真不要脸!”

话音刚落,满车的员工都哈哈大笑,李明像是个做错事的孩子,坐在座位上不知所措,小妮我们两个坐在一排,李明又刚好坐在小妮儿的对面,小妮的表情总是想笑又忍着笑不笑出声的样子,他望着李明尴尬的样子,笑着说道:“俺景姑都这么大了,一点事都不懂!”,李明低着头默不作声,我心里嘀咕到:“小妮,你才也啥也不懂,早晚要被男孩子给骗走!”

从那天起李明的话好像变少了,不再和女孩子们疯在一团,我也后悔那天我怎么那样的态度,是不是自己脑子有问题,太过于防备异性了吧。每次下班李明都从生产线上下来低着头匆匆离去,别的女孩怎么叫他,他都不理,总是甩手而去,我很想叫住他,给他说一声对不起,可是我哪有那样的勇气,这种愧疚的情绪在我心中压了很久。

我差不多半年,厂里的情况似乎变了-换老板了,不在做外贸运动鞋了,还好我已寄回家了500元,妈妈可以还上小八嫂子的钱了,我还买了些小孩子的衣服寄了回去,我看剩下的钱也只够我再重新进厂了。因为这个厂长要长期放假一段时间,好多人都收拾着行李回老家啦。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短短的半年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小妮儿绍珍你们还好吗?还有小琴、小爽、小卞、小娟,我们在一起照的那个大合影,我还保存着呢,我想你们和我一样成了孩子的母亲吗?

阿萍,你还记得我吗?你活泼开朗的性格给了我很多的快乐,和你在一起在外面租房住的女孩叫什么名字?我已经记不起来了,你们两个总喜欢在双休日的时候来找我,阿萍,你总是喜欢把一个长长的饼干噙在嘴里,然后像个孩子似得非得让我去咬另一头去吃,虽然你是个女孩子,但我也太不习惯那样亲昵的动作,我俩脸几乎快挨着脸了,你的大眼睛故意向我眨一眨,再吃一口饼干,我们两个的嘴巴也快挨着了。

如今好想你们哪,好想听到你们叫我:“”阿景!阿景,去我们家玩吧,离这里有差不多三里路,我们家有山。”你看着我那呆头呆脑,有点防备的表情,笑道:“逗你哩,你去了就再也回不来啦!”

还有阿丹,你向我们告了别,要去澳门你姑妈那里打工,你的照片我至今都还保存着,谢谢你从家里带的故事书给我看,虽然你的家离老厂走不了几步路,我始终都没有去过;

还有阿司阿姨,还有一位好亲切的阿姨,头发短短的,瘦瘦的,眼睛大大的:“阿景,你们要去哪里?”“我们要去东莞重新找厂打工”,我看着那个瘦瘦的阿姨答道。那个阿姨有点不舍的样子,说“路上当心点,那里有亲人吗?这厂里快放假了,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了,我的孩子跟你大小差不多,都在上学”,“ 没事的,东莞有个叔叔在那里,你们是本地人,离厂子近,等什么时候开工了,还可以再来上班”。

告别了所有的朋友,我和邵珍坐上了去东莞的客车。

三十年过去了,想想当初的自己有些傻乎乎的,想对以安徽的李明老弟说一声:“对不起,别给当姐的我一个样,这些年来,老弟!你还好吧!”

这是我第一次外出务工,成为一位打工妹,这些往事如今回想起来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首先要感谢已远去天堂的张付金大哥,是他开启了我们打工生涯的路;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所有的朋友,岁月匆匆,大家各自安好!


作者简介:

李道景,社旗县郝寨镇人,42岁,平时喜欢音乐文字、写日记。

乡土文学《乡土赊旗》(Hometown Sheqi)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张晓辉  侯丽萍  刘尚钞  张春雨  苗松克  黄炳贵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原创首发,一稿一投,文责自负,1000字以上,作者简介、靓照同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厂里打工新来的东北大哥,上班时间不穿鞋,打工妹很疑惑
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学习李明大哥
一个丰县“打工妹”的奋斗历程:那些年,属于我们的时光(十一)
为何有些90后打工者不愿在厂里上夜班,打工妹透露工资,说出原因
从农村来电子厂打工的打工妹,最后都逃脱不了这三种命运!
“皮鞋师傅”奚甫岳讲述:一双好鞋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