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惠云 | 走马观花石头村

一向孤陋寡闻,知道吴垭石头村,是因为王建新写的一篇吴垭乡愁。斑驳古朴的石头房、沧桑幽暗的石板路、绿得妖娆的石缝草、青竹环绕的寂寂小院、疮痍的树干、九十多岁的老者、七岁的玩童、放不下的乡愁……被勾引后立即对我们家某人说:“我要去石头村看看”。

“看景不如听景,读文章比去看过瘾,一个石头垒的墙壁,几间无人住的破房子,有啥可看的!”

一顿呛人的话,立马泼灭了我内心的火苗。从此,多少天没再提这事。

我们办公室每到周一教研完毕,总有几分钟大家喜欢把这个周末的家庭活动情况也晒一晒共享,其中就有人说去了石头村。也许是搞自然科学(估且这么说)的和搞人文社会的思路不同,他们说“荒凉、荒芜、简朴,瞬间转完,然后去浙川钓鱼。”

这样似乎更能把我掐灭的死灰复燃起来。忍到周末,再次提出:“我要去石头村!”

某人瞪我一眼:“来来来,我给你搜几张网上的石头村图片,你看看就行了。”

哎,这是啥人啊!

“好好好!中午我不做饭,也给你找几张吃饭的图,你看看就当吃饱了!”

没成想人家笑了“中午那谁家孩子结婚,让咱俩一起去呢,哈哈哈……”

就这样直到两年后的上周末。我先搜了地址,从南阳城区到石头村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于是,吃罢早饭我什么都不说,开始换衣服,准备茶水。

某人问:“你这是干吗?”

我:“不干吗,去石头村。”

某人:“给谁一路?”

我:“不用你管,反正能找到地方。”

某人:“那不行!哎,服你了,等着我也换换衣服陪你去吧。” 出城先走312国道,大货车一辆接一辆,红绿灯路口长长的队伍,你立马就想到祖国发展的快速和繁荣。早些年的十二里河,感觉那是西岗下,离城多么遥远的地方,如今已被西扩的南阳师院和高高耸立的楼房掩去。不由得感叹这些年的变化,特别是教育,城市人口增多,大量孩子入城学习,以前的教育设施已完全不能承担庞大的人群。

由此可想,农村的一些村庄该是多么寂寂,乡村,几乎要成留守的空壳。

车窗外,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一朵一朵的云在高速公路的前方,像一张鼓开的蓝底白花的风帆,路两旁叫不出名字的行道树,正值盛花期,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深绿的枝叶上,挂满深红、浅红、明黄、橙黄,一团团、一簇簇、一串串、一堆堆,感觉像在花海中冲浪,夹缝中一闪而过的田地,玉米零散地立着,深褐色的土地廖落而安静,像一位刚刚谷粒归仓的老农,坐在地头,悠哉悠哉地望着天空,盘算下一季节的行程。

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想留着这美好的景色,更想抒发一下激动而饱满的心情。

刚下高速进入内乡县城,某人的手机响了:“哥,你在哪?”

是一年多未见的战友,路过南阳,说下午的火车要走,中午想见见面,说说话,喝口小酒。

天呐,我立马想到,前一段去西峡老界岭,也是这样的情景。本打算上午去,在山上住一晚,吃吃农家饭,吹吹凉风,转转山石,第二天下午再返城,谁知刚上高速,就有人喊。无奈,跑到老界岭的山门前拍照留念,向后转,至今余恨未了。

同样的情节再次上演,我已无力抱怨。景点不会跑,什么时候来都行,可老同学,老战友,老朋友,一年才路过南阳几次啊?景可以不看,朋友不可不见。生活就是这样,计划没有变化大,我们总会被意外打断,然后一边得到一边失去,正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真等到想做任性的自己时,却蓦然发现早已丧失了任性的条件和资格。

但立马掉头又觉得遗憾,我说:“哎,起码让我看一眼吧。就像想念一个人,只看一眼,什么都不问不说,然后回头就走”。

看看导航显示,再有十几分钟可到目的地。一脚油门踩下,我们继续。顾不上再看沿途的风景,只看导航。

出城的路口,却有一台文化下乡的戏,引起了我的注意,台上的人戏袍飘飘,一招一式认认真真中规中矩,行人和车辆自顾自的行走,没有观众,演员自顾自的拉长腔调,唱得我那个急啊。

忽然就想到父亲在世时最爱看戏,每次我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看父亲听得津津有味,心里就会问“为什么老人爱看戏呢?”是不是年龄大的人,其他电视节目,他们脑子转不明白?说的快他们听不清看不懂?而戏文慢慢道来,给了人回旋思考的空间,抑或是,年岁大的人,经历过急也经历过缓,有更大的耐心和从容,来品读戏中的喜怒哀乐,在抑扬顿挫中,在升升降降的起伏中,更能体悟人生的曲折和跌宕?或许都有。

不到一定的岁数,沉淀不下来,匆匆忙忙的行走奔波,谁愿意静听三五秒就能说完的一句话,却唱几十秒甚至一分多钟的戏呢?比如读书作文,短平快的东西那么多,谁愿意拾柴架火慢炖一锅汤?

那些行人和车流,大约都是和我一样的有说不出的事由,我们只想看结局,沿途和过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台戏,仅仅是一闪而过,随后会全部忘记。

十点零六分,我们拐进目的地。

那是一条极其简陋的乡间小道,周围的任何一棵树或一寸土,质朴,单调,没有一点装饰和掩饰。

它安静,除了风声,听不到任何喧嚣或响动。

村口的大理石碑,像刚从深山挖出的石头,流水般的花纹似枯木,弯曲生硬,又似耕耙过的泥土,浅浅的几个字“吴垭石头村,”仿佛风一吹就会被淹没消失。

“石板路,石板桥,石台阶,石槽、石桌、石麿、石盆、石凳、石臼,石墙、石畜圈、石窑……”,他们自然有序、错落有致、恰到好处的安放在村庄,无拘无束、淡淡静坐,像晒太阳的老人,仿佛你来与不来都无所谓。   

也许是干旱,也许是秋天,我没有看到石缝中青翠茂密的植物,多数树木黄叶飘零,一座房屋的后面,一截硕大的枯木躺倒在地,仿佛曾经繁华的事物;一家二进的院子,几只酱色大缸端正的站着,石墙的门顶上,爬满了枝叶伸出院外,青黄中有一朵红色的凌霄花,给寂寞增添了说不出的生动。

某人只所以不愿意来,是因为他曾经来过。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用了大约三十分钟转了一圈。

按理说上午十点左右,应该是景点游人的高峰,可这个钟点没有遇见一个人。家家关门闭户,也许是走的太急没有深入,甚至没有看见一个村民。某人说,他们可能外出打工了,你看看周围那些山,全是石头,可以种植的土地少之又少,假如不搞副业,再不外出,怎么能养活一家人?

匆匆回头时,发现另一家院子内一只瘦长的黑狗默默的与我对望,惊喜之余倒是希望它能叫两声,可它太淡定,知道我带不来什么,也偷不走什么,搭在一堆木材上的塑料膜烂得一绺一绺,皂荚树下的手扶拖拉机用雨披盖着车头,车身和车轮锈迹斑斑,一群散养的鸡悠闲地渡步,完全是无人之境,忽然一只全身大红的公鸡伸长脖子,仿佛看穿了我的失落和叹息,站在临沟壑的石台上,对着山坳唱了起来,那声音比唱戏的还多了几个音阶和音调,唱得满山满村的树叶哗哗坠落,“哏儿--哏儿--哏儿……”,一个“哏儿”,被它叫出了九曲十八弯。

回到进村的路口,那里有一个农家小菜馆,刚进来时门还关着,此时,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带了六七岁大的孩子,骑摩托车而来。

资料上说,这些石头盖的房子“风刮不进,雨淋不透,火烧不裂,冰冻不酥”,是人间奇迹。我轻轻的抚摸那一块块垒砌的石墙,凸凹有致,白泥石灰勾逢,相互叠加沾连,光线直射下的层层石块竟有些暖意。忍不住好奇,“我可以进屋看看吗?”“来吧!来吧!”

走进屋内,白灰涂抺的墙壁,像我老家的老房子,中间是堂屋,两边是厢房,严严实实。

因为着急赶回,来不及和房主多说话,只知道她是这个小饭馆的经营者,给像我一样喜欢这里的过客,做一顿山野小吃,让走累的脚步停一停,等一等阳光,等斜照的树影拉长时再起步返程。

我恋恋不舍。特别想坐在芳草萋萋的春天,一处古院的石桌旁,望着蓝天上丝丝慢游的白云,咂一口清茶,想些什么,或什么都不想;特别想在夏天树荫覆盖的石碾盘上,盘脚而坐,玩一玩儿时的抓石子,试一试粗笨的老手还能不能,在抓起自由散落的小石头的同时,再接到抛空而下的那一颗;特别想在此时,靠着一棵古树站上一刻钟,听风从山野的那端走来,刹那穿过树梢,叶落桂花落;特别想,在冬天的石板路上,杂草丛中踩一踩雪,听咯吱咯吱的脚步有多么寂寥,满山满树满屋顶皑皑白雪,银装素裹,静若岁月的烟火,红日恰似一枚圆圆的山果……

王维笔下“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意境忽然冒出,这里,大约只有那些石头才有资格静听吧。

吴垭石头村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民间文化遗产,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景观村落”,始建于乾隆八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当初的村民建造这些房屋时,只不过是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山多石头多,所以依山依势,就地取材,并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人数及生活状况而建。不论是独院、三合院、两进院或三进院,都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客房、卧室、堂屋、家禽、家畜、厕所、厨房等,我想他们并没有想出名,要建成一座丰碑,成为后人参观访问研究琢磨的遗产,古迹,他们只是扎扎实实地盖,能遮风挡雨,提供一个安歇栖息的场所,能用得久些,让儿孙少折腾,没承想,这一用便是几百年,成了遗迹,成了少有的文化,成了懂它的人心头的一块金子。即使他们的后人冷落它抛弃它,它依然坚守本分,任风雨浸蚀,独坐苍茫,享受难得的慢时光。

就像我们做一件事,并没有想得到谁的认可,表扬夸奖或奖赏,我们只是踏踏实实地干,认认真真安守本心,一丝不苟地做,一砖一瓦地垒,就图一个心安,睡得香甜安稳。

石头村有五百年的黄楝树,三百年的古柏,二百年的金桂,百十年的皂树、青桐树、柿树、红枣、竹林等。每一处都透着古人生活的智慧、实用和情趣。

回城一路我默默不语,闭上眼,仿佛看见,男耕女织,牛羊满坡,袅袅吹烟的画面。鸡犬相呜中,南风吹过午后的竹林,老楝树下,吴氏三兄弟喝茶对弈,啪啪啪落子的响声,振飞一只画眉,山涧里一群锦鸡藏在浓密的树荫下打盹,高粱红了脸、玉米嫩甜的气息吸引一只黄峰嗡嗡地旋转,柿子灯笼似地挂着,三五个幼儿,枣树下的游戏玩的正酣……

“漫步石头村

 依稀见古人

 西风落照里

 光景足销魂

就这样走马观花,就这样意犹未尽,就这样怅然若失。“时光总是在沉默地翻着它自己这本书,而我们又过于关注当前的故事,以至于想不到曾给往昔带来兴味的人物和轶事”。欧文如是说。

不管吴垭村有多少人搬出老屋去城里居住,也不管有几人还像我一样莫名的挂念一个村子,我只祈祷,时光的风,永远不要穿透这些石头。

【作者简介】苟云惠,笔名惠云。中学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有诗文发表于《南阳日报》等纸刊及网络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南阳6处古村,踏入古朴时光,静看石墙青瓦
(1)贵阳集:二游偏坡
晓雪 | 武汉的长城——龙王尖
❤宁海许家山村:叶氏祖屋
石板旧巷、小桥流水......走进莱芜这个小山村,仿佛坠入“烟雨江南”!
【许家山印象】应满云:许家山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