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佟思则《文化的定义》 指导教师:黄志敏

文化的定义

北京市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

二年级(1)班 佟思则

                    

余秋雨先生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正好三十个汉字,全世界最短。
余秋雨先生之前提到的跨国婚姻的离异事件,就与文化的定义有关。男方是中国人,女方是美国人,在美国结的婚。但女方却不理解丈夫在每年清明节
必须回中国扫墓。工作很繁忙,路途那么远,何必年年回?男方想的是,父母年迈,亲族看着,不可不回。这就触及了中国人的精神价值――亲情伦理。每年重复,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两个方面,都是女方难以理解的。
举了实例,这个定义就好懂了:“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从根源上说,最开始都只是为了生活,当生活稳定成为习惯也就变成了生活方式,而“方式”就是文化。在一定的生活中,从们会逐渐处置自己与天地、家族和他人的头系,就出现了精神价值,文化就有了主心骨。
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儒家伦理、诗词歌赋属于精神价值;几大菜系、中医中药属于生活方式。在文化的大盘子里,文化就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以上就是文化定义的上半句。接下来要说下半句:“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集体人格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经过长时间沉淀的结晶。
人格,是一个人的生命格调和行为规范。集体人格,是指一批人在生命格调和行为规范上的共同默契。
 

这个学术深度,最先是弗洛伊德创建的。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已经打了一个基础。他的学生和对手荣格明确的得出结论:一切文化最终都会沉淀为人格。荣格又说,对人类各民族而言,更重要的是集体人格。
 

荣格以歌德的作品《浮士德》为例,说明了德意志民族集体人格的象征。这种集体人格是文化沉淀出来的。
 

中国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一大批人,是中国人的的集体人格。
鲁迅也希望为中国人寻找集体人格。他找到一个“国民性”的象征体,那就阿Q。鲁迅在《孔乙己》、《药》、《故事新编》中,都在寻找“国民性”。在这一点上,中国现代作家没有一个比的上他。
鲁迅所寻找到的集体人格,都带有很大的负面性,这也正是鲁迅对中国文化的严厉解剖。鲁迅明白,改造国民性,才是中国文化的出路。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定义,包含三个关键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集体人格。
余秋雨先生的思路受益于荣格,荣格的学说来自人类古代智慧的吸取和消化。
中国古代儒家的根本主张是,做君子,不做小人。君子和小人,孔子把他们放在庞大文化课题的起点和终点。足见孔子与现代国际文化观念,能够遥相呼应。
余秋雨先生对文化也有自己的理解,概括如下:
一、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二、在早期时间顺序上,是生活方式在前,精神价值在后。但当精神价值一出现,文化就有了主心骨。
三、“集体人格”这个概念,是文化定义的精华。它使文化找到了终极归结点——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余秋雨:文化最终的成果,是集体人格
1、文化定义及集体人格
文化 文化 到底什么是文化?
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什么是文化
文化到底是什么
谈谈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