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湘文艺】史春华/话说历史之屈原爱国(下)



话说历史之屈原爱国(下)



作者:史春华



09

现在,我们不妨再来梳理一下屈原的内心纠结与爱国情愫。对于他的一生我们可以这样总结:才干出众,心系国家;几经挫折,忠心不改;国破家亡,以身赴难。

首先是才干出众,心系国家。他被楚顷襄王革职,逐出郢都,于是由郢都龙门(东门,是水门)入长湖,再入夏水至夏浦(今汉口),然后沿长江东下,一直到达陵阳(今安徽青阳以南的陵阳镇)。因为心中总是放不下国家大事,又溯江而上,向郢都方向走来。

他来到鄂渚(今湖北武昌一带),楚王再次下令,不准他入郢都。此时的屈原,心忧如焚,坐立不安,就披着长发,来到行吟泽畔,吟诵自己早年托物咏志的《橘颂》。

《橘颂》是一首对橘树的颂歌,屈原借颂橘,抒发自己对橘树的爱慕之情,寄寓自己“深固难徙(根深蒂固而难移植)”的志趣、节操和“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独立于世,保持清醒,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屈原为了表示自己坚定不离开楚国故土的决心,又由鄂渚向南折入洞庭湖,溯沅水到达湖南西部的淑浦。淑浦属于楚国的黔中郡,它的北面是巫郡,和秦国已经侵占了的蜀国接壤。当年楚怀王就是因为不肯把黔中郡割让给秦国而被秦王扣留,客死在秦国的。屈原打算在这片怀王死也不肯割让的土地定居下来,度过晚年。但在楚顷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7年),秦国的蜀地守将张若攻占了巫郡,逼近淑浦,他怕当了秦国的俘虏,受到凌辱,只好东行。

一天,东行到资水的桃花港,乘船顺流而下时,见山上有座古庙,爆竹声声,金钟雷鸣,香烟缭绕,来往行人络绎不绝,便向船夫问道:“山上是何庙,如此热闹?”船夫答道:“这是楚国的宗庙,楚王常派人来祭祀。今年楚王派太卜(掌管占卜、祭祀的官)郑詹尹来此庙主祭,百姓闻说他善于卜卦,可预测一个人未来的吉凶祸福,都来求卦。”

屈原已被放逐三年,听说这里有楚王的宗庙,就想去瞻仰。屈原刚走到宗庙门口,郑詹尹听说屈原前来,赶忙出门迎接,并将屈原请到后庭就坐,问道:“屈大夫到此,有何指教?”屈原说:“我有许多疑难问题,特来向太卜请教。”郑詹尹一边恭敬而又谦逊地回答说“不敢当,不敢当”,一边急忙作好卜卦的准备。他摆好卜卦用的蓍(shī)草、龟壳以后,说:“屈大夫有何见教,请一一说来。”屈原仰着头,闭着眼,捋着胡须,想了一会,便问:

“……

宁正言不讳(我应该直言不讳),

以危身乎(不顾性命),

将从俗富贵(还是去追求富贵),

以偷生乎(苟且偷生)

宁与骐骥亢轭乎(我应该与骏马并驾齐驱),

将随驽马之迹乎(还是尾随驽马步其后尘)

宁与黄鹄比翼乎(我应同黄鹄比翼飞翔),

将与鸡鹜争食乎(还是同鸡鸭去争夺食物)

……

此孰吉孰凶(这一切哪些是吉?哪些是凶)

何去何从(哪些应该回避?哪些应该遵从)

 ……”

屈原一口气提了一大堆问题,问得太卜瞠目结舌,只好抱歉说:“龟壳和蓍草实在弄不清这些疑问,恐怕只有天公才知道,它是万能之神,请您去问它吧!”

屈原告辞,走到宗庙前庭时,突然看到墙上有一幅很大的壁画,上面画有天地山川神灵等,于是心潮起伏,一时,怒气怨气喷发了出来。他问天地神灵,为什么不护忠除奸?此时室外正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他拔出宝剑,戳穿屋顶,高声喊道:“天公啊,天公!我有许多疑问,要向你发问,你若真是万能之神,请你一定要回答我!”

他不停地问风、问雨、问雷、问电,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常情难测的疑难问题……

“雷!你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郭沫若《屈原》)

……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将楚王宗庙改成了“天问台”,又将屈原写在壁画上的疑问传抄出去,这就是屈原有名的长诗《天问》。

流放途中,还作《离骚》。《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

在《离骚》里面,屈原抒发了一种强烈的忧国忧民以及长久以来郁积在心中的悲伤与愤懑之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悔)。

……

其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已成为现代人励志名言。

屈原的才干与爱国还表现在他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这方面,被后世尊称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时代。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赋丽句,无一不是忠诚爱国心迹的坦露。他的影响深远,他所创作的诗赋被称之为“离骚体”,“骚人”也因之成为后代文学诗人的代名词,如《岳阳楼记》中的“迁客骚人”的“骚人”,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稍逊风骚”的“风骚”,都不乏这个意思。




10

屈原不仅才干出众,心系国家,还表现在他几经挫折之后仍对楚王室的忠心不改。他被贬,仍攀辕苦谏,阻止楚怀王去武关;他被逐,仍心系故国,希望能够被楚王召回;他被拒,仍不愿离开自己的国家,回到家乡作社会调查,日夜撰写改革条呈。在陵阳,许多人劝他说:“大夫博学多才,但受奸臣的排斥打击,被放逐,为何不上中原诸侯国去做官?”屈原回答说:“今楚国危在旦夕,我身为楚国人,怎能只求个人的荣华富贵,遗弃祖国而不顾?”春秋战国时期,有“楚才晋用”之说。即诸侯国的大夫士子们,在本国遭受迫害时,往往出奔到其他诸侯国当客卿。如:有一个叫伍举的,一次他的岳父犯了法,偷偷逃跑了,有人说是伍举私下报的信,伍举很害怕,就跑到郑国,又想去晋国。正好此时楚国大夫声子出使晋国,路过郑国,遇上了伍举。声子知道了伍举的事后,就叫伍举先在晋国呆一段时间,等他回楚国,想办法把他接回去。声子回到楚国后,就对宰相说了下面一番话,他说:“晋国有才能的大夫不少,但是大部分是从楚国去的。过去楚国几次被晋国打败,就是因为有这些人替晋国出谋划策。”最后讲了伍举是听了谣言后逃跑的事,于是二人商议把伍举接了回来。伍举就是伍子胥(xū )的爷爷。“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也是讲的他出逃楚国的事。后来他为了给父兄报仇,在他国搬来兵马,还鞭挞了楚平王的尸体。

再如,几次游说楚国的张仪,也曾是楚国宰相的门客。《史记·张仪列传》载:“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张仪贫穷,没有好的品行,一定是他偷了宰相的玉璧。)共执张仪,掠笞(鞭打)数百。不服,释之。”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张仪做了秦相以后,发出文告对楚相说:“我以前和你一起喝酒,我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守好你的国家,因为我将盗窃你的都城了。)后来事实果真如此。他不仅出谋攻取了楚国的一座座城廓,还最终使楚国走向了灭亡之路。

这只是两个例子而已。就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而言,即使是王室后裔,逃到他国,搬来救兵,恢复自己王位的,也不在少数。屈原当时完全可以出走他国,凭着自己出色的才能,获得应有的地位,但他毕竟没有这样做。在他的家乡秭归乐平里,有一位老渔翁(见钟扬波的《荆楚故事》),见了屈原,关切地问:“你为何落到如此地步?”屈原长叹一声,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唯独我是洁净的;所有人都喝得醉醺醺的,唯独我是清醒的。因此,我被放逐。”老渔翁说:“凡是聪明贤德的人,都不被事物所拘束。既然整个世界混浊,你为何不搅混泥水推波助浪呢?世间的人都喝醉了,你又为何不也去喝它几杯美酒,痛快痛快?为何紧抱着美玉般的才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屈原很不高兴地说:“你是要我同流合污吗?办不到。我听说,刚刚洗过头发的人,总要弹一弹帽子上的灰尘;刚刚洗过澡的人,总要抖一抖身上的衣服。一个人怎么能让清洁的身体,去染上浑浊的东西呢?我宁愿投身于江水之中,葬身鱼腹,也不能让纯洁、清白的品德蒙上世俗的污浊!”

老渔翁见屈原的态度如此坚决,就说:“三闾大夫啊,我见你为楚国操劳了几十年,深受感动。现在见你落得如此地步,深表同情,但又无力相助,只好劝你也去喝几杯,与世人同醉。你却如此坚决,我佩服你的高尚品德。望你多加保重!”说完,便向屈原拱手告别,登上小舟,一边摇浆一边唱道:

沧浪江水清又清,

可以洗我的帽缨;

沧浪江水浊又浊,

可以洗我的双脚。



11

屈原对国家的忠心矢志不移,一旦国破家亡,就只有以死明志了,这是很自然的事。自春秋战国之后,凡路遇坎坷的高雅有志之士,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以死来抵抗或发泄;一种是退隐。堂堂屈原即使不选择出走他国这条路,也可以选择放弃官职,隐居山林,为后世遭遇坎坷之士踏出一条可进可退的山莽野径之路。可他偏偏没有这样做。他选择的是第一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遗憾。不然的话,在“深林人不知,明亮来相照”(王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等等这些瑰丽的诗篇中,一定还会出现更多亮丽色彩。

屈原投江时,晴朗的天空突然想起了一声惊雷(传说),平静的汨罗江骤然腾起了愤怒的巨浪,汹涌澎湃。有个渔翁见状,立即大喊:“屈大夫投江了!”这一声喊,山鸣谷应,响彻方圆百十里的天空。停靠在避风港的千百只渔船,如箭一样飞了出来,在江面上穿梭似地往来,四处打捞屈原。不一会儿,汨罗江两岸,已是人山人海。人们一边号哭,一边关切地注视着打捞的渔船。大家见打捞不到屈原的尸首,都纷纷弄来一些大米或米饭往江里撒,并念道:“鱼儿虾儿,吃米吃饭,莫伤忠良,莫咬屈原!”

从此,楚地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端阳节都要再现当年打捞屈原的情景,年深日久,这些活动逐渐演变为现在的龙舟竞渡及包粽子的习俗。



12

屈原投江后,渔民们在汨罗江打捞了几天,仍不见屈原,就从汨罗江顺着流水到沅江,再到洞庭湖,不停地打捞,有的压抑不住心中的悲痛,喊出了与划桨协调的号子:“屈大夫,您在哪里?”有的为了招来更多的人打捞,还一边划桨打捞,一边“咚咚锵,咚咚锵”地敲起锣鼓。这样一来,洞庭湖里打捞的船越来越多,成千上万,喊声震天,鼓声如雷,湖水震荡,把整个洞庭湖闹得像开了锅一样。

湖水震荡,湖底的洞庭龙宫也摇晃起来。洞庭龙君急忙传来守门水将问道:“是何妖怪作乱?”守门水将回答说:“不是妖怪,是成千上万只渔船在湖面上竞渡,他们一边划船,一边喊'屈大夫,你在哪里?’看来是在寻找屈大夫这个人。”

洞庭龙君听后,才猛然想起一件事来。前两天汨罗江水神来报告说,楚国的三闾大夫,由于奸臣陷害,被楚王放逐。这屈大夫忠君爱国,刚直不阿,宁死不屈,投汨罗江而死。渔民们在汨罗江上日夜打捞,不见尸首,可能要找到洞庭湖来。今果然闹到洞庭湖来了。一位身穿鲤鱼麟铠甲的大将上前禀道:“依臣下之见,屈原这等忠良,实在人间少有,求大王准我等去寻屈原尸首,并送往他的故里。”

龙君应允。鲤鱼将军便率领虾兵蟹将,在汨罗江与湘江交界的水底下找到屈大夫的尸首。鲤鱼将军把屈原尸首驮在背上,由洞庭湖进入荆江,往屈原的故里归州游去。

归州的乡亲们听说屈原投江,纷纷涌向西陵峡两岸,为屈原招魂。忽见东方长江中心现出一道金光。大家定睛一看,只见屈原头戴切云冠,身穿白长袍,胸配明月珠,腰挂长宝剑,高高地站在一条金色的大鱼背上,大家欢呼起来,迎接屈原。神鱼把屈原驮到归州城东的一个回水湾,绕游三周,便缓缓靠岸了。

这时,归州已被秦国占领。秦国的守将见此情景,非常惊慌,急忙派军队驱赶百姓,并去抢屈原的尸首。神鱼见一群秦军涌来,就把腮一鼓,鳍一扬,翻起一个大浪,把那些秦军撞得东倒西歪。神鱼知道归州百姓热爱屈原,更知屈原热爱祖国,但怕将他的尸首留在归州受凌辱,就张开大口喷出几丈高的水柱,将屈原的衣冠送到了归州城东的一座鱼形山脊上,然后乘着水势又把屈原的尸首驮到汨罗江去。汨罗江的渔民赶忙将屈原的尸首抬上岸,安葬在玉笥(sì)山上。至今这里屈原的墓冢巍峨,冢前有块大石碑,碑上刻着“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墓”几个大字。

归州人民把屈原的衣冠埋在秭归城东的鱼脊山顶,周围百姓纷纷去瞻拜、凭吊,络绎不绝。秦国州官听说此事,就准备去挖那衣冠冢。归州百姓听说之后,赶忙连夜造了七七四十九座假冢,秦国州官见此情景,慌了手脚,急忙调集士兵,要毁掉真假五十座衣冠冢。

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搓手顿脚,无计可施,就秘密地去找屈原的姐姐女嬃(xū)商量。几个人走到女嬃家,见她正伏在桌上睡觉,连忙把她叫醒,对她说:“你怎么还在睡觉?州官决定明天调大批军队同时挖掘那五十座衣冠冢,这如何是好?”女嬃揉了揉眼睛,清醒过来了,说:“乡亲们来得好。我刚才做了一个梦:有个身穿鱼鳞铠甲的将军说他是洞庭龙宫的鲤鱼将军,特地来叫我们保护屈大夫的衣冠冢。要我们在坟上遍栽菖蒲,并用艾草扎些老虎放置在坟的周围,可保屈大夫的衣冠冢安然无事。”大家一听,非常高兴,立即行动起来。一夜之间,五十座衣冠冢上全栽上了菖蒲,每座坟周围都蹲着几只“艾虎”。

第二天,州官调集军队去挖衣冠冢,很远就看到坟冢上插满了一簇簇绿色的“宝剑”,非常惊奇。那州官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丛丛的菖蒲,就命令士兵拔菖蒲,挖坟墓。几个士兵刚一伸手,就被割了指头,都惊叫起来:“哎呀,这菖蒲都是剑!”他们抬起头来,又看到了坟周围的“艾虎”,这“艾虎”在他们眼里却成了真虎,又喊道:“有老虎!”就都拼命的往秭归城奔逃。士兵们的惊叫声把那州官吓糊涂了,也慌忙爬上马车往回逃,再也不敢出来挖屈原的衣冠冢了。

此后,“蒲剑”割手指,“艾虎”驱秦兵的事广泛地传开了。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百姓们都在自家门前挂起菖蒲和艾蒿,还教孩子们唱道:

五月五日五,

屈公骑艾虎;

 手持菖蒲剑,

驱魔归地府。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故里秭归保存了许多有关遗迹,并兴建了一些纪念性建筑;在武昌东湖风景区修建了一座行吟阁;在岳阳汨罗玉笥山有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独醒亭和屈子祠,一九八零年重修,著名作家茅盾和赵朴初分别题写了匾额。近年,对屈子祠又进行了大的整修。经过整修后的屈子祠,更显巍峨、雄壮、肃穆,屹立于汨罗江畔,凭吊的人络绎不绝。



13

屈原,这位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政治家,虽然已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但当我们重阅那段历史的时候,他的形象仍不免熠熠发光,不免叫人思绪万千,还让我们从历史的逼仄之处,看见他的伟大。现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秦统一中国并非是坏事,可以说,它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

何谓国,从地理区域来说,它只是一种疆界,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它只是一种相同(或相似)习俗的反映。也许若干年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我们的地球也就是一个村。在这个“村”里,由大家推举出几个人组成一个“小集团”,共同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只是目前国与国之间,犹如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样,除了“互施拳脚”,“抱团取暖”等看家本领之外,再就是各管各的事务,各谋各的发展,最终谁能称“霸”,谁就是赢家。

可惜,在我们现实的世界里,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有的出卖国家机密;有的知识分子,国家耗资把他培养成才,当他应该反哺社会的时候,却跑到他国效力去了。尤其是那么多的贪官污吏,在位时攫取掠夺,最后将巨资也转移了出去。还有那么一些人,谁也说不清楚,想把自己的财产转移出去,又还没有来得及转移,一则可能是没有本事,二则也可能是数量不够,担心一旦转移,说不准还不够出国的“门坎费”。由此种种,难道这不都是“叛国投敌”吗?这一类人,怎能与屈原相比?

历史的尘埃虽然已经落定,可我们还在为我们的后人书写着同样的历史。所以,屈原的行为品质,崇高节操,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窥见一个人的高尚与渺小,忠贞与卑微,他的精神仍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应该继承和发展的精神。

作者简介

史春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本科毕业,中教高级,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文章多篇。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和专著。现已退休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汨罗江边寻残梦(孙守名)
屈原
乱世鸳鸯烽火路
汨罗江边寻残梦
屈原的传说
孤胆忠魂——屈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