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洞庭作家】赵玉明/故乡的那座桥

故乡的那座桥

作者:赵玉明

“新淮河大桥已经代替了原来的老大桥通车启用了”,朋友在电话里这样对我说。“那原来的淮河大桥呢?” “拆了”。拆了!我的心怅然若失……
眼前,浮现出四十多年前淮河大桥通车剪彩时的场景。那是小城特大的喜讯!人们不分男女老少、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赶到现场,那么多人,那么宏大的场面。县领导,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桥梁专家,建桥工人代表、各单位代表,还有自发前来围观的群众。那天我休息,和朋友相约走进现场,只见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人群翘首以待。这是我记忆中小城最隆重的仪式!人们不仅仅是为了看热闹,更想第一时间目睹大桥的雄姿,体验步行或骑自行车就能到达彼岸的新鲜感和喜悦的心情。
是啊,多少年来,居住在淮河沿岸的人们,都是通过摆渡的小木船往返于淮河两岸。十里长街的县城,背靠青山,面向滔滔淮水,淮河西岸居住着几个公社(现在叫乡镇)的人民,通往河西的通道只有两个小码头,人们习惯叫渡口,两岸人们的往来全靠这两个渡口。居住在河西岸的人们进城办事、看病,农民要把生产的农副产品拿到市场上卖,只能是用肩挑手提,乘坐摆渡的小木船到县城来。
记得十四岁那年的暑假,有一天,我带着比我小两岁的妹妹,去河西的堂姐家玩,船行驶到河中央的时候,天空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小船在风浪中猛烈地摇晃。船工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他要大家蹲在船舱里,不要乱动!只见他表情凝重,紧握双桨,奋力向前划行。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小船摇摇晃晃地停靠在岸边。再看大叔,不知是双桨划动时浪花溅起的河水还是汗水?他的衣服全湿透了。直到这时,他那古铜色的脸上才露出了轻松的笑容。那一刻,在我的心中,大叔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他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浪,沉着冷静,是他丰富的渡河经验和勇敢的精神,避免了有可能发生的危险与不测。多少年,多少代,淮河两岸的儿女们,就是这样靠着一条小木船,风里来雨里往,生存着,繁衍着。现在,终于要结束靠摆渡船往返的时代了,人们怎能不欢天喜地、奔走相告!

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因大桥的建成通车,通往河西的乡镇修了公路,有了农班车。从此,河西岸的农、渔民可以用板车、自行车、三轮车,中巴车将瓜果蔬菜、鱼虾拉进城里销售。在县城读中学的孩子们,周末、放假再不会因大风和雨雪天气渡船停摆而被隔断回家的路。
盱眙淮河大桥,是我们国家第一座输油管道和公路两用桥。盱眙县城境内有一座国家级油泵站,油田开采的原油,就是通过这个泵站再经过这座桥的输油管道源源不断地流向各地的炼油厂。
有了这座桥,两岸人们的出行便利了;有了这座桥,推动了河西岸乡镇经济的发展;有了这座桥,小城的形象得到了提升;有了这座桥,小城里的居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它就像北京的天坛公园、上海的外滩、南京的长江大桥……
那个时候,桥上往来的车辆很少。常常见到三三两两的朋友、情侣漫步在大桥的人行道上,观赏波光粼粼的河面和来来往往的船只。尤其到了夏季,大桥又成了人们纳凉的好去处。那时候,空调、电视机、电风扇还没有普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晚饭后都会到室外寻一处地方乘凉,直到被白天炙烤的热浪散去再回家睡觉。大桥,就成了小城居民纳凉的首选,大人们摇着蒲扇拉家常 ,孩子们在路灯底下把“扑火”的飞虫捉住,装在瓶子里带回家喂鸡,母鸡吃了这种虫子,生的蛋又多又大。
用现代的话来说,大桥,成了小城的名片、地标,是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若有外地的亲戚朋友来访,总会陪他们去淮河大桥上留个合影。儿子五岁那年,他的爸爸从部队回来探亲,一张全家福被定格在这座桥上,成为了大桥的见证。如今,儿子已人到中年,有了他自己的儿子。大桥也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经过四十多年的寒来暑往,雪雨风霜,已是风烛残年。
二零一三年,大桥被公路部门评定为四类危桥。这座盱眙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大桥,见证了淮河两岸的儿女在改革开放这四十多年中的砥砺前行,与时俱进;见证了淮河沿岸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勤劳和智慧,为这座城市带来的沧桑巨变。如今,这座在一九九一年的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中,为挽救淮河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立下汗马功劳的大桥,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永远地休息了……
为了心中的那份不舍与牵挂,我回了一趟故乡。
新大桥紧挨着老大桥的身旁而建,它比老桥更加高大,更加雄伟壮观,就像是一条巨龙横卧在淮河上,桥面连接着宽阔的高速公路向着远方延伸……
新大桥没有了让人们驻足看风景的人行道,为保障行驶更安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用护栏隔开了。新淮河大桥的建成,有效提高了交通运输的能力,适应了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为城乡居民的出行和交通运输提供了一条更加便利的通道,对促进淮河西岸乡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城市形象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现在的盱眙县城,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楼房,空调、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随处都有绿地、公园、广场供居民休闲娱乐,人们再也不需要到大桥上去纳凉了。关于淮河大桥的前世今生、趣闻轶事、酸甜苦辣,将永远留存于一代人的记忆深处,成为那个时代的印迹。新大桥已接过老桥的接力棒,继续造福这方水土、这方人,在新的征程中见证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

 赵玉明,江苏省盱眙县农委退休,现定居南京,金陵老年大学文史研究院创作研究员,秦淮区作协会员。喜欢阅读,崇尚大自然,为曾经的梦想就读于金陵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钟情涂鸦,也为寻找心灵的寄托。偶有作品发表于报刊、文学平台。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盱眙县玉皇宫
蚌埠的桥
大桥(176)千里长淮第一桥
江苏淮安:家乡的腾飞——盱眙淮河大桥
游:蚌埠淮河
古淮河•南大桥•王家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