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洞庭作家】万志勇/魅力东坡

魅力东坡

作者:万志勇

知道苏东坡,首先是因了童年背诵的“大江东去”,当时就特别喜欢。长大后学习古典文学课程,知道了苏东坡开宋词一代新风,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还听说苏东坡是绝顶聪明的大才子,竟能一字不差地背诵80万字的《汉书》。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号称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从儿子那里拿来读完,感受最深的却是苏东坡的人格魅力。苏东坡与我们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我想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人格虽然是复杂的,但刚正为其主体。《苏东坡传》说:“苏东坡和王安石的冲突决定了他的一生,也决定了宋朝帝国的命运。”王安石变法的本意是好的,然而他过于自负,他的很多新法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民增加了很多负担。苏东坡极力反对,连续上书皇帝,最终在群小的弹劾下被贬杭州。遭贬之后,苏东坡仍不放弃自己的主张。当他看到为躲避重税而流亡的百姓,当他听到被捕入狱良民的哀叹,他胸中总是积起愤懑与不满,这种感情都被他写在了诗文中。《苏东坡传》中说:“单独看,那些句子只是偶一置评;但合起来看,则是些动人的抗暴诗。”他的诗文使当权的小人无法忍受,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坐牢103天。出狱的当天,他竟然又写了一首讥刺奸臣的诗,并自笑:“我真是不可救药。”苏东坡不会说空洞的官话,不会讨好朋友,也不会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对此,他是丝毫不在乎的。

欣赏苏东坡的纯真。林语堂说,苏东坡的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历久而弥新,是因为有一种发乎肺腑的纯真。苏东坡写文章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辞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的表达出来,表达的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林语堂)作文的“行云流水”其实也就是苏东坡性格的写照。周国平将它称之为:“个性的不可遏止的自然奔泻”。苏东坡在官场也是如此。1092年5月,在他任杭州太守时,杭州一带大雨滂沱,多日不止,造成水库崩裂,稻田被淹。然而当地的其他官员于灾情都一言不发,纷纷奏报丰收有望。只有苏东坡站了出来,他知道饥荒即将来临,一方面开始存粮,一方面上表朝廷,陈述实情,吁请急速设法,半年之内竟然上表七次。待人纯真往往被认为不懂得人情世故。苏东坡把人人当好人,还好有他的妻子王弗照管他。苏东坡做了官以后家里边经常来朋友拜访他。王弗就经常躲在屏风后边听。有一天一个来访者走了,王弗对他说:“你费那么多功夫跟他说话干什么?他只是留心听你要说什么,好说话迎合你的意思。”这件事情不仅表现出苏东坡妻子的智慧精明,同时也表现出他自己待人接物方面的“不成熟”。这方面苏东坡或许永远也无法成熟起来,因为那正是他人格中纯真的一面,无法改变。

苏东坡的亲和令人动容。他被贬谪黄州时,对当地百姓因贫穷而杀死婴儿的情况深为惊骇,便写信给太守,呼吁制止杀婴。他在信中叙述了杀婴的情况,并提出建议,还成立了救儿会,向贫苦的孕妇赠与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看见各处是青翠的麦田,但大多的农家荒废无人。因为农民无法偿还高额的本金利息,为了不进监狱,只好丢下丰收的田地而逃难。于是他上了一道长五千字的表章,被朝廷采纳。表章中所提的公债,全部由朝廷下令宽免。东坡一生屡遭政治陷害,对他下手最狠辣的大概莫过于章敦这个人,贬东坡于岭南、于海南,想把东坡置之死地的正是此人。后来东坡得以北归,章敦被贬岭南。章敦的儿子章援写信向苏东坡求情,苏东坡抱病回信。在信中,东坡不仅把章敦认作老友,而且让章援转告其父如何储药养生,从而打消章援怕他向其父报复的顾虑,这样的心胸是很少见到的。有一次苏东坡花了几乎是全部积蓄买了一幢房子,正要接来家眷,遇见一个老妇人,她哭诉着说,败家的儿子把房子卖了,她居无定所了。苏东坡发现那正是他买的房子,马上把房子又退给了老妇人,弄得自己房财两空。苏东坡爱民、敬友、忠妻,尤其是和弟弟的手足之情,令人感动。正是因为对弟弟的思念,才有了“千里共婵娟”佳句的千年流传。苏东坡的亲和人格,处处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苏东坡传》写道:“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恐怕也是这个原因吧。

欣赏苏东坡的豁达乐观。苏东坡在宦海可谓三起二落,也经历过别妻丧子的伤痛,还有小人陷害,牢狱之灾。但是,“读苏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你简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艰难的一生。”(周国平)正是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文自然清新,奔放灵动,豪放不羁。他也把这种豪放之风吹入了词中,大大扩宽了词的题材。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苏东坡传》中评价他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当他被贬官黄州时,朝云生了—个儿子让他题诗,他嬉戏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生,惟愿孩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后来苏东坡被贬谪到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却说:“每念京城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当苏东坡到了黄州,失去了薪俸,成了个农民,又带着一家老小十数口,他生活期非常简朴,开始紧紧缩编地过日子。他把钱藏在瓦罐中,每天只能取出—百五十文,然后立刻将瓦罐收藏在天花板上。另外他还准备了—个大竹筒,存放剩余的零钱以备招待意外的访客。面对境遇的陡落,苏东坡心中自然也苦闷难当,但是他移情于物,耕作田间,自得其乐。正如他所说的:“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东坡传》中写道:“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真是评价得再恰当不过了。

钦佩苏东坡的勤奋好学。北宋有个传说,说苏东坡诞生的那一天夜晚,四川眉山彭老山上的草木一夜之间全部枯死。因为天才的诞生,山川的灵气被他吸取了。66年后苏东坡在常州去世,当时又有传说,他过世的那天彭老山上的草木一夜之间全部返青了,他的灵气又还给山川大地了。传说归传说,但我确信苏东坡是天才,我也坚信“天才出于勤奋”,苏东坡就有着过人的勤奋。他晚年对他的弟子王古说,他年轻时每读一部经典,一定从头抄到尾。他到黄州的时候40多岁,已经闻名天下了,有人去看他,发现他在家里抄《汉书》,他说是第三遍抄《汉书》了,第一遍用楷书抄,第二遍用行书抄。苏东坡一生都在学习思考,他的创造性是贯穿终生的。而且苏东坡不仅仅是文学艺术方面的大学者,他的学问深厚,兴趣广泛。作为诗词大师,连理工科他都关注。中国矿业大学是全国研究煤矿最好的大学,那里竟然有个“苏轼文化研究中心”,原来苏轼是中国采煤事业的先驱,他在徐州做知州时发现了徐州的煤矿。苏东坡59岁那年贬到广东惠州,路过广州。广州当时的地方长官叫王敏仲,苏轼文集第56卷中有18封信是他写给他的,其中有两封信向王敏仲建议在广州安装自来水。原来广州的老百姓都喝珠江水,珠江水因为南海涨潮被倒灌,又苦又咸,水质不好。广州城外不到20里的地方的山间有处流量很大的泉水,苏东坡建议把泉水用毛竹打通连接起来,把泉水引到广州城里来,并且研究解决了防渗透和清沙泥的技术难关。用毛竹接饮水的技术不是苏东坡发明的,杜甫的诗里就提到过,但苏东坡却是广州自来水最早的设计者。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里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庄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林语堂在书里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作者简介

万志勇,退休人员。曾在中小学任教,做过中学校长、教研员,后来做教育行政工作。退休后读点书,写点字,唱点歌,散点步,养点花,种点菜,自得其乐。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传读后感
浩然大气
苏轼的胸怀
"祸不单行"苏东坡又被贬居海南岛(东坡故事七十)
苏轼之仁
苏轼的魅力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