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辉华专栏】文教局轶事

文教局轶事


作者:万辉华

仲春某日,坐在岳阳县城大家书屋,与作家赵煜恒先生聊天,一恍我家搬迁离开岳阳县城30年,一恍岳阳县从老县区搬迁而来40年,一恍我于1979年暑假从老家月田搬到荣家湾县文教局院子40多年。这一恍的事,似乎都是昨天发生的。透过赵作家吐出的烟气,我眼前似乎又浮现出一些熟悉的面孔,学嗲、邦舅爷子、彭友志老师等等……

学嗲

1979年暑假,我家由一台拖拉机,把大柜、饭桌、椅子,以及我们兄妹4人,还有年近古稀的奶奶,“突突”地屁股冒着黑烟,奔驰了大半天,中途在新县三中吃了顿午饭,下午三点多,太阳正热的时候,拖拉机便开进了县文教局的新院子。

这时,走来一个五短身材的老人,年近花甲,戴着一顶草帽,便指挥我们卸车,把我奶奶引到我家的新居,靠南边的一排平房,从西数应是第三家。

我父亲说,这是学嗲。

学嗲,讲话有些结巴,他有时接电话,从老远的地方传来,“我是……张……学……文……”。如果有风,也从老远飘来他昨夜喝过还未消散的酒气。

他是这个文教局新院的管理人员,因文教局大多数干部、家属仍住在老岳阳城里的芋头田,迁进这个新院子的大多是县一中的老师与家属。房租、电费每月都要交给学嗲,他还手脚不停地从早到晚巡察环境卫生,有时,自己拿着铲子、扫把到公共厕所,把粪便铲进槽子,把地上的纸屑扫尽,如果第二天,还有人把厕所弄脏,他会在地坪上大声地喊,甚至有几分咒骂的意思。

他家有电话机,还有一些过期了的报纸合订本。我父亲找他借过《文汇报》合订本,他看后没有立即还过去,我就在放学后,再翻阅文艺副刊,见到好文章,我想效法语文老师,他把《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副刊的好文章剪下来,贴在教室的黑板上。我则悄悄地剪了几篇短文,然后把报纸合订本还给了学嗲。他很过细,过了不久,便来到我家,跟我说,报纸只能看,不能开“天窗”,这报纸是要保留的。我很不好意思,表示以后不再剪报纸了。

文教局大院的附近都是黄土山包,因为还要修房子,需要继续挖土,我母亲在星期天带着我们去挖土方,一方土才五角钱,但是,那时我母亲还没有正式招工,挖土方可以弥补家庭生活。量方结算都是找学嗲。

1988年秋天,我与爱人结了婚,她由县一中要调到我工作的岳阳造纸厂子弟学校,因要感谢县一中的领导和老师的关照,父母便在附近的饭馆订了一桌酒席,不收人情,请来了学嗲陪客,他那天很开心,大约喝了好几杯酒,客人散尽后,才最后离开。我们回到县委会的家属大院后,听人说,当天学嗲喝高了,躲在树下休息,睡着了,还是她的婆婆张娭毑打着手电,把学嗲找回家的。

邦舅爷

不久,我家的隔壁迁来了一位新邻居,县一中的谢万邦老师,老家是公田长安桥人,与我奶奶的娘家一个村子,按辈份,我们要称谢老师叫舅爷爷。

那时,他们家除了舅奶奶外,还有一个女儿跟他们吃住在一起。我师范的老师谢柳青,是邦舅爷的儿子,礼拜天偶尔也回家。柳青老师那时正在搞文艺创作,省广播电台播出了他的配乐散文《淄湖》《君山》。平时,他在家里捧着一本书阅读。某日,见我正在看《文汇月刊》刊发的刘晓庆写的《我的路》,他借去看了一遍。这杂志是我从县一中王杨基老师那儿借来的,后来,我参加工作后,每年都订阅《文汇月刊》,直到该刊停刊。

1981年暑假,我高考那年在等录取通知,闲着无聊,除了到茶叶公司分捡茶叶外,向邦舅爷借了两本字帖,他建议我从习颜体入手,我便按照他借我的字帖练了一阵子。

邦舅爷人胖大,头发稀少,脸上红润,见人也是和和气气。舅祖母在文教局或是县一中的附属印刷厂做事。他家逢年过节来了乡里的家人,颇热闹的。我奶奶有时到他们家去坐一坐。因舅爷爷是一位县一中的语文老师,吟诗作对都是高手。他在70多岁出过一本诗词集,曾赠送我父亲一册,都是他几十年创作的结晶,其中似乎也有为我奶奶逝世写的挽联。

1992年秋天,我奶奶突然患了重病,治疗了一阵,终于转危为安。那时,我们怕他老人家骤逝,便请舅爷爷书写了好几副奶奶百年后用的挽联,舅爷爷自己拟的大门五字联,个个都是脸盆般大,遒劲有力。还有一副长联,把我奶奶的一生概括得很到位。在1993年夏秋之际,我奶奶病逝于乡下,舅爷爷的这些对联正好派上了用场。当时,乡里一些读了古书的人都围着看,啧啧称赞,认为谢老师不愧于一代名师。

帮舅爷在县一中执教前,曾在甘田、广兴洲等地教过书,可谓桃李满天下。如果遇到公田一带的六零后,许多人都记得他的大名。谢柳青老师在师范只短暂地教过一阵子书,因擅长于文学创作,调入到《学习导报》编辑部任编辑。后来,又主编《真善美》杂志,他约我写一篇艺术随笔,刊发在该刊上,这也算得上我首次上省刊。

彭友志老师

我在县一中读高一的语文老师,是彭友志,当时40岁左右,人瘦高,背微驼。他每次上语文课前,在黑板上书写一首唐诗,教我们背诵。

我打从小学起语文成绩较好,因此上语文课也格外认真,作文屡屡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对于高一的外语、数学、物理、化学,都甚为畏惧。因此,每天只盼望彭老师的语文课,他那时家还在岳阳城里,周一早上乘火车来县一中上课,有时匆匆忙忙,恰好上课铃声响起,他就抱着讲义夹进教室,仍然不忘抄上一首古诗。

不久,彭老师把家迁到我们文教局院子,住在我们这栋的东边,后来付冠华老师家与他们打隔壁,彭老师有二女一子,二女与我们同班,小儿子读初中,与我的小弟弟玩得好。有时,他开门把我们带到家中,彭老师家里有一个书架,上面陈列了许多外国文学名著,我找小彭借了一册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我花了几个夜晚就读完了,因要迎接高考,不敢再找他借书了。

我想高二读文科,怕父母反对,写了一封信托彭老师转交。高二分文理科班,我如愿地分到了文科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不再是彭老师了。

后来,我在岳阳城里工作,经常在马路上遇到彭友志老师,他退休后被市电大聘去任教,大约快到70岁,他才真正告别课堂。不久,听说他逝世了。

在县一中教过我语文课的老师,除了彭友志老师,还有罗为民老师,我以后写县一中的文章,会写一写罗老师的事。

作者简介

万辉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诗歌学会会员, 湖南岳阳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岳阳晚报原副总编辑。在《文艺报》《大家》《作品与争鸣》等中央省级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文学评论200多篇,出版《书生情怀》《心灵一片风景》《四月物象》文学作品集三部,作品多次曾获湖南省作协、湖南省记协奖。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肇 永||黄甫川轶事《一》
不撒谎,我们能活到现在?
夷陵评论||名家名作:陈德源/唯我恩师日月长
王小荣:学农学工学军的年代
我在桐城二中任教的岁月
胡洪侠|好人【一篇命题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