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湘文艺】李细田 文缘、人缘、情缘
文缘、人缘、情缘
我读《岳阳日报》三十年

作者简介

  李细田,岳阳县人,1966年9月出生,1985年7月高中毕业,同年9月进入村小学担任民办代课教师,1995年9月进入原公田镇大塅中学任教,直到2002年9月离开家乡,加入到岳阳市区招聘教师的行列。通过自学,先后获得原岳阳师专数学系大专学历和湖南理工学院专升本文凭。2004年获得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并破格晋升中教一级职称,2006年取得高中教师资格证。自2013年9月应聘于长沙惟楚競才教育培训学校教研室工作一直至今。

      教学之余,勤于笔耕,至今见诸全国各地报刊文章200余篇,有5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且多篇获奖,编写中学数学新课标下的综合素质训练与寒(暑)假练习15册(由人民日报社和云南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岳阳晚报》创刊于1986年8月6日,于2012年1月1日更名为《岳阳日报》。由于职业的缘故,我喜欢与书报纸笔打交道。我作为一个已有三十余年教龄的数学教师,工作之余我读《岳阳晚报》、《岳阳日报》三十年,与她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为我的业余生活开辟了一方天地。

       我作为一名作者,与不少报刊都有文字之缘,那些文缘都是值得珍惜的,它们各有其使我奋力前行、促我自励成长之点。《岳阳日报》之我的文缘,则在于使我从她的编者那里感受到的一种严肃、认真和编辑智慧,一种可亲、可信与执着敬业的工作作风。我打开发表文章的剪贴本,就可见证我与《晚报》文缘“初恋”定格在1990年4月9日《岳阳晚报》第一版“湖上清风”栏目,题目是《一对好夫妇》,报道了我村上殷官善夫妇,多年如一日照顾双目失明的“五保户”殷预周老人的感人故事(后来该文被当时的《湖南农村报》转载)。从此,《岳阳晚报》成了我的精神食粮,每期必看,更激发了我写稿、投稿的热情,我把发表的文章还剪辑下来保存。回想与晚报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是这年的这篇只有300多字的新闻报道;回首和晚报共同度过的30载诗意人生,回忆迄今累计在《岳阳日报》上发表百余篇文章的“文缘”,这让我真的把她当成了事业与生活中永远相恋的“情人”。

  清楚的记得,我为晚报投的第一篇稿件是亲自登门送去的。回想当初的动机,大约是想去看看那位素不相识的编辑,以验证我的感悟。那时晚报的编辑部在南湖大道市委对面的办公大楼内。我寻址而入,给我的第一印象,编辑同志诚挚而热情,彼此全无初次相识的那种陌生和拘谨,我顿时感到自在。当时,我直接进入了“群工记者部”,李作球主任接待了我。李主任鼓励我多写反映农村里的好人好事与不正之风,“读者来信”栏目欢迎你多投稿,并热情的帮我介绍认识当时主编《经济生活》版的黄兴华编辑,要我多写些突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依靠市场致富的好典型、好作法的农民致富带头人。

   从这以后,我每写一篇文稿几乎都是亲自送去的(当然,我现在主要是通过发电子邮件与微信)。我愿意去他们那里小坐一会儿。我对晚报在1993年9月15日至12月15日举办了《农村致富风流谱》征文活动记忆犹新,我采写的《“石蛮子”的远见——岳阳县马元村退伍军人李石龙创业记》在1993年11月9日《岳阳晚报》征文栏目刊登,后又被北京的《经济消息报》转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记得20年前,正值撤区并乡建镇工作在各地紧张进行之时,一些山区农民趁机乱砍滥伐自留山林,我把这一情况以“书信”形式寄给晚报群工记者部后,在1995年5月6日第二版的读者来信栏目刊于“来函照登”。没想到的是,这篇短信曾引起了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刹住了这股歪风。后来李作求主任还专门约请我对林业部门整顿山林秩序作追踪报道,于1995年9月2日第二版“回音壁”进行登载。

       此后,特别是我自2002年下半年来到岳阳城里工作之后,我更是成了晚报编辑部的不速之客。结识了陈宏文、张琴、谭振华、曾敏学、唐忠明等编辑,他们成了我的忘年莫逆之交。彼此更熟悉了,也更信赖了。彼此的关系,既是读者和作者,更是同志与朋友。虽清茶一杯,但交情渐浓。当然,我并非那种有事无事成天跑编辑部跑得人家厌烦的那种人,但不时去报社,却有一种亲切感。

       我算是地道的岳阳市民的一分子。作为老读者和作者,在我的眼里,早期的岳阳晚报版面较为呆板和拘谨,有些老气,像一个见多识广的老外婆。然而,如今《岳阳日报》这张报纸流光溢彩,倒有了青春少女之态,似乎与我自己在时间通道里相互逆行。眼下,我虽身处长沙,但我依然是日报的读者与作者(阅读每日的电子版是我的必修课),与报社里很多编辑和记者成为朋友,见证了岳阳日报在新时期的再造和新生。我深知新闻出版业在市场竞争之下的难处,但我仍然相信,报纸如人,人是要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对社会公众的关切,是一种精神品格和文化水准的坚守。

  三十余年来,岳阳日报人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从晚报周二刊到对开四版大报,到现在的彩报日报;从只有一张报纸,发展成今天的岳阳日报传媒集团……三十年的发展,凝聚了几代报人的辛勤汗水;三十年的相伴,承载了多少报人及读者的回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月28日,《岳阳日报·云梦周刊》终于分娩与读者见面了。对于这份全新推出每周日每期四版的《周刊》,以新时代视野,大文化定位,报网人联动,多元化拓展,为广大写作爱好者提供一个文学平台,更是值得期待!“《岳阳日报》一纸风行巴陵大地,身肩无上荣光”。为此,我代表读者和作者,谨向《岳阳日报》的全体编辑记者朋友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屈指数来,我与日报从相识到结下不解之缘已有整整26个年头了。日报已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已把她当作生活的营养品与精神食粮。我在她的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文学创作尤其是对社会民生与教育新闻、言论时评(声音)的写作热情。但愿《岳阳日报》办得更加鲜活而真实,更加洒脱而大气——“篇篇可读,期期精彩”;我冀愿与日报结下的文缘,不是为文而文,而是直面现实而文,我也愿在日后的日报上更多的说出由衷的话,更多地说出不悖自己良知的真心话。

  文缘本是一种由衷的宽松的文字之交;文缘也应是一种不解之缘,系着它的是一条相知相识、灵魂美丽着的情感纽带。

  “长短是一篇文章,高低是一方天地”。我愿在这方属于我的净土上,呼吸清新的空气,也愿意在这里袒露自己的情怀。在这里,我要骄傲而又深情地说:我与《岳阳日报》结下的情缘,今生爱你到永远!

本期图片: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绍兴晚报创刊25周年 · 情缘
湖南作家||【“碰碰糊”的经历】◆李细田
情缘何时了……(小小说)
眼缘、人缘、友缘、情缘、博缘,感觉!
你是我未完成的诗
我渴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