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湘文艺】袁勘爱 点滴如昨

点滴如昨

 作者简介

      袁勘爱,行政机关退休干部,岳阳市老年文学协会会员,喜爱文学,作品散见于市级报刊杂志。

         一条微信从昆明传来,高中同学离别40载,几位在昆明的同学筹划7月份搞个同学聚会,点将要我写一篇回忆文章。欣喜之余,我内心满是感慨。年华似流水,一晃就40年了,同学们现何在?一切都可好?心里一直有所惦念。回想在新平上学的点滴,却清新得仿佛如昨。

  记得那年,是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云九地质大队子弟学校八十多名初中毕业生,迎来文革停课后的第一次全县大招生,考场设在嘎洒公社(镇)学校。那会考场纪律很严,座次全打乱,我坐的教室抬眼望不到几张熟面孔,酷似现在严厉的高考。我怕坐第一排,却偏偏是,旁边坐个满头金发,白晰的脸庞镶着两颗玛瑙般眼睛,好像洋娃娃的女生。不知姓甚名谁,印象极深。后来在县一中没见到她,估计没考取。那次我幸亏平时毛主席诗词歌唱得滚熟,在默写《七律·长征》时,我是唱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字不漏默完的。

  去学校那天,全九队都沸腾了,就连大队灯光球场旁的攀枝花树,都喜气洋洋顶着满树鲜红的喇叭花迎风招展,仿佛在向人们呐喊,咱地质九队的孩子有希望了!兴高采烈的我们,在爸妈的目光追逐下,由四辆大卡车载着我们这些“希望”,浩浩荡荡,环山绕水两百多公里送达县一中,那情景终身难忘。

(上图来自网络)

    到了新平一中,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睡觉是上下铺。一间大教室摆了百余个床位,我们云九队的女生都安排住在右边的教室里。多出的床位让县城和农村的初中同学插在里面住,挤得满满当当。好奇的我挑了张靠墙角的上铺。和几个初中同学挨在一起。上课的教室在对面的那栋楼,学校两栋超大的二层教学楼隐在绿林中,清雅幽静,只觉得好气派。

  我们九队来的学生分在三个班,在我记忆里我和杨明、朱淑云等同学分在了高三班,班主任是位清秀而知性约莫40岁的女老师,名叫瑶,戴一副金丝眼镜,剪着很有韵味的短头发,一口温柔的四川话,听着很亲切。教我们背鲁迅作品《自嘲》,我现在还能一字不落的用四川话背下来,奇怪的是离开四川话我还真背不了。数学老师李承志,外号大耳朵,他上课超严肃,眼睛瞪得老大,嗓门也洪亮,浓重的昆明腔,他数学教得顶呱呱,我数学基础差,似懂非懂,最怕他猛不丁叫我回答问题。课余他其实是个很随和的人,跟我们地质队的学生玩得来,打球跑步一起疯。还有阳光帅气的体育马老师,把学校的体育和文艺活动搞得风生水起,把我们地质队有文艺细胞、有体育特长的全拉入他麾下,今天玉溪比赛拿回个奖状,明天峨山比赛捧回个奖杯,把我们这些没有任何特长的人嫉妒得要死。瘦高个钱老师,讲历史课生动风趣,头发剃成一片云,在黑板上做完板述转身时,喜欢甩头,头发也跟着甩,一付笑眯眯的样子,很有亲和力。上课口头禅“咯啥”,(是云南话问是不是的意思),我们背地里就叫他“咯啥”。不是吹牛皮,在新平上学那会,我们云九队的同学各方面都出类拔萃,学习尖子多,体育健将多,文艺骨干多,老师和同学都对我们云九队子弟刮目相看。

   花草树木把整个校园妆扮得很美,校园的左角有个超大的水池,已有先来的同学在那里打水洗漱了。说起水池我差点把命丢在那里,有天跟星辉同学一起去水池打水,水位低够不着,星辉喊我快点,我一急就连人带桶掉到2米多深的水池里,幸亏我班高诚同学及时相救,才有我今天的叙述。葛长敏同学代表全体云九队同学,用大红纸写了一篇感谢信,贴在教室门口。

  那会儿问我们什么最难?一定会说上厕所。因它远,要过两栋教学楼,经男生寝室,沿着一条长满杂草的小道一直走到头才是公厕。尤其是晚上黑灯瞎火,又听了县上同学讲的鬼怪故事,说一到晚上,厕所的路上有个冤死的女鬼穿着白裙子在那飘游,吓得我们没三五个伴不敢去。为解决内急的问题,不知谁想出个招,我们齐刷刷地跑到县城杂货店,每人买了一个做腌菜的坛子盖放在床下应急。把个卖坛子的营业员奇啦怪了,纳闷这学生买它做什么?我们哪好意思说。

    说说学校的伙食,同学们肯定不会忘记,大水池后面那排矮房子,就是食堂。我们每回把碗从低矮的窗口递进去,端出来的总是千篇一律,不是苦菜,就是韭菜,看不到一点荤,好不容易一星期吃一回红烧肉,却肥得腻人没法吃。同学就结了伴下馆子,从县林业局抄近道,上县城花1角2分钱吃碗米线,后来我们改6分钱半碗的吃,那样比较划算,吃完用新平话喊“服务员,还来半碗”,服务员很不高兴,却对我们这些学生娃没有办法。那会家里每月寄10元钱,除去学校交杂费,所剩无几,男生根本不够用。记得我们云九队一男同学,爸爸是队领导,一次途经新平,顺道看看儿子的学习情况,同学想向爸爸哼点钱,却被爸爸上了一堂艰苦奋斗政治课,把身上的角票凑了2元钱,给了我那位男同学。那时的干部廉洁,要求子女严格,干部职工没多大区别。我们女生天生好节约,顾了自己还要顾家里弟弟妹妹,放假一定要买上一二十根麻花带回家。我还会喜滋滋地把我省下的两元钱塞给妈妈,心想妈妈定会高兴,却不知妈妈眼里竟噙着泪花,心疼我,说我比妈还省。后来我们会从家里带一两瓶菜,小鱼、白辣椒什么的,每天吃一点点,细水长流。

    那个年代,我们在学校除了学习,也像现在的孩子一样,追星赶时髦。那时最崇拜的是解放军,县武装部是我们女同学常去的地方,嚷着要当女兵,那会当兵什么的还是要论成分,我家成分不好不够条件,可我同样想。借军装照相,看样板戏《奇袭白虎团》一连看五场,被里面的英雄人物严伟才吸引。“八一”篮球队来县城比赛,场场必看。那时可谓疯狂追星一族。

    论穿着,那个年代最奢侈的是穿的确良,穿得起的人很少。我们同学中就属历玲和新凤穿得最早,听说是历玲的姨妈从杭州寄来的,试穿时,寝室同学都围拢看,历玲穿件粉红色的,新凤穿件淡蓝格子的,两人满脸灿烂,好让人羡慕。我后来也穿了一件桔红色的,是爸爸去昆明出差买一块仿的确良布,妈妈做的,漂亮极了,也引来同学羡慕。去县城,后面总会跟着一群爱美的女孩子喊“的确良啊!的确良啊!”

    学校有一名初中女老师,是上海知青,我们称她为“小上海”。她年轻漂亮,打扮时尚,身上总有股大城市人的傲气,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宽大的上衣配一小脚裤,短发剪得像燕子的尾巴,两边留得长后面短,超洋气。为模仿她,我们自己用针线把裤子缝成小脚裤,几个人一起到县城的理发店,把两根齐肩的小辫子剪成短发头,完了照镜子,吓得不轻!活脱脱中年妇女形象,没有丁点小上海老师那个味。害得我们好一阵不敢出门,把头发使劲揉使劲搓,然后用橡皮筋扎两个小纠纠。

 那些点滴,那段青春燃烧的岁月,已刻进我们的脑海里,忆起总是酸甜酸甜的。 

本期图片:袁勘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忘不了的确良
70后儿童节,都过得没心没肺
养成教育讲话稿
小谈素质考 - 嘉兴一中实验学校
【新京都文艺】作者:袁瑱博《风入松·赏看“友人游惠州及同学会”之摄影》总973期2021年322期⑥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的点滴感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