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节特刊·传承】叶喜华 我的祖母和母亲

编者按

        母爱无私,永不停歇。值此母亲节来临之际,编发特刊,歌颂母亲,传播孝亲文化,弘扬“知恩、感恩、报恩”的社会文明。

我的祖母和母亲

作者简介

       叶喜华:生于1936年4月,195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平江县原栗山仁义、湖胜、湖源和平江县城关小学任教,多次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退休后仍爱读书写作, 与丈夫所著的《叶茂巢馨》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岳阳晚报曾发文推介。

(上图来自网络)

  值此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来临之际,将我几十年来未曾忘却一直怀念的两位母亲的点点滴滴汇集成文,以表我对俩老的缅怀之情。我今年也已八十二岁,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回头望这生,自认为尽到了贤妻良母孝媳的本分,但与我的祖母和母亲相比,感觉她们更优秀。

懿德流芳的祖母

     不知在什么情况下,平江恩溪乡绅罗幼明招来杀身之祸,我爷爷叶昭寅挺身而出营救。为感谢爷爷的救命之恩,在给钱不要的情况下,幼老决定将自己年仅十六岁的小女罗某珍许配给昭老为妻。昭老时年40岁,前妻病故。就这样,父命媒酌,罗某珍嫁到叶家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爷爷家兄弟五个,妯娌、叔伯、堂弟子侄几十人,住在北门划船嘴老屋,大家相处得非常和睦,从没出现过利害矛盾之争。男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女人们料理家务、喂养小孩、缝补浆洗,一天到晚不得闲,紧张而有规律。祖母经常对我说:“整个叶氏大家庭就像一桶蜂,分工有序,热闹又齐心”。

  祖母可能从小受家庭影响,特别贤淑聪慧,蒸茶煮饭、纺纱织布、缝衣做鞋,样样能干,而且性情温柔,热心助人。她凭借自己的几大特长,赢得了叶氏家族和街坊乡邻的交口称赞。

  1、美容师。过去有毛脸姑娘光脸媳的规矩,叶家女儿出嫁的前一天,必由祖母花半天时间,用一根根棉线将新娘脸额上的绒毛仔仔细细拔净。通过她“开面”,使姑娘显得眉清目秀,脸颊端庄,格外靓丽。

  2、礼宾师。叶家男儿结婚,接见高亲也少不了祖母相陪,她有一套与亲家人初次见面的客套用语,热情得体,彬彬有礼,能让新亲一见面就气氛融洽,彼此尊重。

  3、接生员。叶家的哪位媳妇分娩生小孩,都离不开祖母去接生。孕妇一有反应,她立即到场。经祖母亲手接生的子侄好几十人都顺利出生,她也为周边其他孕妇接生尽心尽力,却从不收一分钱的礼物。

  4、家庭医师。过去有人生病,很少请医生看病,更不可能上医院。谁家有个头疼脑热或疮疾肿胀。祖母就用一个土丹方,几味中草药送去服了马上生效。我小时候喜欢同她睡一床,她总要告诉我一些保健知识,如:长大了要注意月经期间,生了小孩坐月子期间,还有电闪雷鸣时,还有子时血归巢的时间,都不要和丈夫过性生活等等。

  5、慈善家。她特别怜悯有困难的人,在她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帮助。到我懂事的时候,家里已进城经商。每年夏天,祖母总要在自家铺门前摆放一个水缸,每天烧好一大缸茶水,放置茶杯水勺,让那些肩挑手扛,上街贩卖的过往行人解渴。她对失去母亲的孩子尤其同情,帮助洗衣做鞋给吃,甚至带到身边照顾给予母爱。

  6、民间艺人。她很风趣,会唱山歌,爱讲笑话,她对孙子孙女等下一辈人是百般呵护,夏天乘凉时,一大帮孩子都围在身边听她讲故事,她的音容笑貌至今留在我的脑海里。

  1945年初祖父被日本鬼子抓去当挑夫,从此下落不明,祖母挺过来了。1953年春夏之交我父亲又因病去世,祖母本来很硬朗的身体一下被击垮了。诀别了两位最心爱的男人,让她老人家悲痛欲绝,不幸得了急性肝炎,医治无效于同年秋冬时节离开了我们,享年仅60岁。

  惊闻这一噩耗,凡认识她的人,无不伤心落泪。祖母集温柔、勤劳、仁爱、聪慧于一身,真是一位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优秀女性,她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值得永远怀念。

恩重如山的母亲

  我的母亲余勉英虽然出身农家,但从小长就一副好模样。从我懂事开始,母亲总是穿着得体,精致整洁。到七十多岁时,一头浓密的头发乌黑发亮(她从不染发,常用稻草灰浸水洗头),一口雪白的牙齿未掉一颗。脸上皮肤白里透红,耳聪目明,与人交往彬彬有礼。见过她的人,都说她有高贵典雅的气质。她是我一家人的功臣,也给周围的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母亲随我在栗山生活多年,认识她的人,没有一个人不念“叶老师外婆”的好。

  由于我外祖母过世早,她十三岁就嫁到叶家做媳妇。她不甘愿在农村干一辈子,生了哥哥和我后,就鼓励我父亲进城做生意。一边开豆腐作坊,一边经营油盐杂货。妈妈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她聪慧,记忆力好,特别是圆口算快,会打算盘,有一定的经商头脑。她负责买进卖出站柜台,爸爸、祖父母帮着做杂事,每年除正月初一休息一天,初二就开张,一年到头不闲着。一家人齐心合力、起早贪黑干了几年,生意越做越红火,请了长工,逢年过节请几个短工。到1947年居然购置了百来亩田地。可是好景不长,1949年解放,我家划了个工商业兼地主,一麻袋一麻袋的辛苦钱买了个地主帽子,一戴几十年。

  我母亲生了九胎,就留下我和哥哥两兄妹,其余夭折。前几十年,母亲为了整个家庭的发展、为了诊治爸爸的疾病、为了儿女的成长,没日没夜地操劳奔波。父亲积劳成疾,于1953年病故。母亲当时三十九岁,为了儿女和家庭,她没动再嫁之心,含辛茹苦送我和哥哥读书,为已故的祖父母、爸爸操办丧事,为哥哥结婚办喜事。哥哥当时十八岁,我十五岁,在平江一中读书。哥哥1958年在县工商联上班,被划为右派,失去工作,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生活极度困苦。母亲只好变卖过去积攒下来的金银首饰,渡过难关。哥哥划为右派,经常挨批挨斗,母亲为他不知流了多少泪,操了多少心,吃了多少亏。

  我结婚后,接着为我一家操心劳累。女婿遭病多次住院做手术,母亲为其熬汤煎药,床前榻后服侍。出院了,母亲又是求神拜佛,精心照料,唯恐女婿有什么不测。知道老巢不能吃硬米饭,便细心用炭火为他熬粥做汤。我的身体素来不好,小孩都是过苦日子时期生的,所以都没有什么奶水,全靠外婆磨米粉喂养。由于外婆精心抚养,个个长得胖乎乎的,聪明活泼,可爱极了。

  除了喂养孩子,她还要锄园布菜、纺纱做鞋,全家六个人一年四季穿的鞋子都由母亲缝制。除雨鞋外,其他鞋子几乎不花钱购买。她利用破衣烂裤用米浆糊成帮,碎布衬成鞋底,再一针一针用线打得密密麻麻,做出来的鞋底像木板一样坚硬。她用指标买来的棉花纺成纱织成布,为一家人做内衣内裤,用颜料染成黑色做成罩衣罩裤,穿起来暖和又舒适。

  她将红薯做成薯片晒干给孩子当零食,将苦瓜、刀豆捞熟晒干,和上盐和甘草粉、紫苏叶等配料做成开胃可口的副食品,还经常将糯米豆子芝麻炒熟,炒成米爆花,都是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和招待客人们的果品。特别是她晒出的盐姜,白皙脆嫩可口,我的朋友都非常爱吃。朋友李凌沙记者吃了后说:“外婆您晒的盐姜做的苦瓜皮,真可以拿到广交会去参展!”巢祺专门为此写了一篇《苦瓜味无穷》的散文,还发表在文艺刊物上。母亲为我喂了很多鸡,生了蛋就是孩子的营养品,客人来了,不必花钱买鱼买肉,杀只鸡,配上自己种的瓜果蔬菜,好吃又客气。总之,母亲为我们节省了许多开支,帮我们度过了生活的难关。

  1986年夏季的一天,母亲对我说:“喜老,下半年生姜上市,你多买点,我帮你晒点盐姜,送给你的朋友。长沙的何老师、龙老师和小易,他们都喜欢吃我晒的盐姜,便宜东西,只是我多劳点神,不要紧。”就在这年的六月初六下午,身患高血压的母亲不慎在房里摔了一跤,送到县人民医院,几天后治疗无效,与世长辞,时年七十二岁。

  母亲她老人家为我多病的丈夫,为我的四个儿子,为我整个家庭付出了半生心血与汗水,没得到任何回报就这样匆匆地走了,多么遗憾,多么痛心!

  我怀念母亲,唯一的就是继承她老人家的优良品德:以诚待人、与人为善、多为他人着想,少点自私自利。我以母亲为榜样,待人接物,也得到了亲朋好友的爱戴,我再次感谢母亲!

本期图片:叶喜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凡的世界|家里乱成一团,孙少平成了“主心骨”,被逼的
感谢清明
【简读素看】知否?知否!
乡村纪事:我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比山高、比海深 ,母恩永记儿心中
儿的生日,妈的苦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