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洞庭作家】易石秋 梦回八十年代

梦回八十年代

作者简介                

          易石秋,男,1965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到岳阳市一中任教至今。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岳阳市高中语文首席名师。业余爱好写作,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章200余篇,大型网络平台发表文章近100篇,出版诗文集5部。

  跟绝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一直认为,能将自己生命中的几个主要烙印留在20世纪80年代,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幸运。

  尽管从教整整33年,过惯了整日面对书山题海的日子,但每次看到学子们被林林总总的辅导资料和似乎无休无止的各类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折磨得面黄肌瘦,终日一副睡眼惺忪的模样,了然没有少男少女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心中还是充满了一种难言的悲悯。特别是经常看到大大小小的学生,不管有无需要,有无兴趣,有无特长,几乎一律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名目繁多的乐器,穿梭于各类补习班、奥数班、特长班,把原本属于孩子们休息和自我调整的晚间与节假日挤占得满满当当,并且堂而皇之的打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更是别有一番难言的苦涩。雨后春笋一般的补习学校,铺天盖地的辅导书籍,无处不在的学区房广告,风起云涌的陪读浪潮,把童稚的无瑕、少年的梦幻几乎全都消弭在这漫长的应试之中了。

  80年代的学习是多么的单纯呀,尽管恢复高考制度不久,被“读书无用论”贻误得饥渴难耐的人们仿如在茫茫沙漠中忽然发现了水源一般,正拼命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特别是那时高考几乎是农家子弟跳出“农门”的唯一方式,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丑小鸭”与“灰姑娘”都希望以此来实现生命的蜕变,跻身“天之骄子”与“白天鹅”的行列,但学校教育还是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加班加点的现象极少出现,更不要说什么资料商与辅导机构了。那时教材几乎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唯一依托,课后练习题的数量很少,除了课本上的常规习题,偶尔也有几张零星的油印资料,那都是老师精选出来的,侧重题型训练,题量都十分有限。我们甚至没有看到过一本系统的辅导资料,当然更不会有以辅代教的现象出现了,课余基本上能做到“我的时间我做主”,为自主进行针对性学习提供了极为宽松的平台,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晚就寝的时间似乎永远的定格在22点,到时即使你再有心去“头悬梁,锥刺股”,也绝没有“凿壁偷光”的可能。晨练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在晨曦里奔向黎明的一群至今都是我们人生中最鲜活的记忆之一,因为在师生的潜意识里身体好绝对是学习好的基本前提。那时还没有人像今天这样喋喋不休的大谈教改,更没有各领风骚一两年的各类教改模式满天飞,但那种近乎原生态的教学方式成为了我们学习生涯福音书。

  那时的师生关系是如此的圣洁,老师是名副其实的春蚕、红烛、春雨,把全部知识、才华、智慧与爱心全都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学生,他们潜心耕耘,渴望收获,同学们那一张张录取通知单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慰藉与奖赏。那时中国的词典里还没有“有偿家教家养”这样的词条,更用不着要有关部门劳师动众的去专项行动或者联合整治。有时一些老师也忍不住要给我们“加点餐”,那也绝对是很有针对性的,是为学生的前途与学校的荣誉而战,从没有与金钱扯上任何关联,甚至还经常动用自己原本并不宽厚的收入为学生改善生活,让我们感受至深。师者如父,是那个时代不二的声音。

  我们也不会像今天那样为高昂的学费忧心忡忡,特别是大学四年,我们不仅没有交过一分钱的学费,还有在当时看来颇为可观的生活补贴,不然像我们这些出生贫困山乡的孩子即使考上了大学,也会望校生叹。我们也不必为了那折磨人的“几证”而发愁,把人生最美好的学习时光放在为各类证件“镀金”上,从而能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放纵自己的目光,打下更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任你想象力多么丰富,也绝不可能在“毕业即是失业”之间扯上任何关联,更不会为琢磨人际关系而劳神费力,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又能积极肯干,即使不登龙门,照样可以身价百倍。

  文学青年是那个时代青年头上最亮丽的桂冠,文学社团蜂起,给报刊投稿不仅成为一种时尚,更是一种自豪。如果有谁在报刊杂志上发了哪怕是几篇小“豆腐块”,也能立即吸引众多的眼球,甚至收到异性的膜拜,上演“才子佳人”式传统喜剧。不仅催生了一大批校园诗人、作家,也将文学的火种撒向了五湖四海、四面八方,造就了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美好时代。

  与时下快餐文化盛行、视角快感大行其道、不少阶层几乎从不看书不同,那时并没有“与经典同行”这么热闹优雅的口号,但人们不仅在阅读经典,并且在不断的推出经典,文艺的百花园里常常春光旖旎,惹人流连忘返。文学艺术的滋润,让一个时代熠熠生辉,昂扬着一种蓬勃向上的激情,使人情不自禁的想起唐诗普照下的盛唐风韵。

  那时的政治生态是如此的单纯,我们基本上是用成绩单换取派遣单,用不着去找七大姑八大姨的转角亲,更不用奔走权贵之门去游说甚至低三下四。相反,只要有真才实学,那些朝为布衣暮为卿相的故事不绝于耳,为寒门子弟架起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云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

  那时的天空永远是那么的蔚蓝,几乎没有半点的尘埃与渣滓,也不知“雾霾”为何物。看不完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道不尽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即使大雾弥天,滴落下来也是晶莹剔透,化为甘霖滋润万物。没有“放心菜”,但大家都吃得放心,没有纯净水,但只要从田沟里随便捧出一撮山泉,就足以沁人心脾。

  当然,前行是时代的主旋律,但美好永远也不会消亡。什么时候我们能拨开沉重的雾霾,跨越高墙深院的阻隔,在时代的腾飞里重拾春天的美好呢?

本期图片: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回忆和解读了八十年代 10 位标志性作家
关于青年写作、文学新人的16则断想 ▏超文学
大时代
七八十年代最让人难忘的经典老歌, 听过5首以上,说明你老了
“文学里的中国·当代经典书系”出版
重建文艺创作的经典意识(青年文化论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