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洞庭作家】易石秋 桃源寻梦

桃源寻梦

   2018年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初中毕业30周年,孔子说三十而立,30年不仅是生命年轮中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学生们奔赴各行各业之后的一个重要检视点,很值得回味、总结与展望。所以大家都十分重视,早些时候就兴致勃勃地在一起商量着要搞一个纪念活动,既一同回首那段同窗共读的美好时光,仔细发掘那些早已尘封在岁月之中的温馨记忆,为渐趋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点调剂品,又把酒言欢,交流人生的体验与感悟,为未来的行走积聚情感的力量。大家几经斟酌,对活动的方式与时间都已经作了仔细的安排,就是地点很难敲定。太近觉得不够尽兴,太远又太费时间,毕竟他们也都已经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更有着工作上的牵牵绊绊,有的还分散在全国各地,要约定一个统一的几天时间还真的不容易。于是一个从事旅游工作的学生提出了包括桃花源在内的几个选项供大家选择,或许是心有所动吧,我这个早已习惯于末位表态的古董,竟然忍不住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赞成去桃花源。不知道是碍于面子,还是真的心有灵犀,没想到意见竟然惊人的一致,于是有了这次寻梦之旅。

  其实我对于桃花源并不陌生,早年就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读到过,虽不能至,心中还是十分向往的。不过囿于年龄和时代背景,加上那时自己也是大山之中的原生态,对我影响最大的倒不是那理想的社会生活形态,而是那“设酒杀鸡作食”的美好生活。有一段时间甚至朝思暮想也能够误入桃花源,以解当时难耐的饥饿之苦,以致每当到达“山有小口”的地方都要仔仔细细地探寻一番。在后来的教学中更是反复涉及,细细咀嚼,以至倒背如流,就差与同学们一道实地感受了。2000年还带着学校一大帮青年教师实地探寻,扎扎实实地当了一番武陵客,留下了不少温馨记忆。这么说来,这次活动的主题选择师生同游桃花源,至少也包含着对当年“纸上谈兵”的一种补偿吧!

  既然是文化人行文化事,自然需要用文化来包装,为了渲染气氛,更加突出活动主题,有几位雅士又临时动议每个人定做一件文化衫。虽然时间紧了一点,但确实是彰显活动主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家还是一片叫好。于是样式、质地、颜色、图文立即成了热点问题,不过究竟是名校毕业生的聚会,高人自有雅意,一切很快尘埃落定。样式为短袖衫,颜色选天蓝,胸前左上取班号248作为标记,印有“248——永远的桃源”,背后以大型阿拉伯数字30为底衬,印有“时光不老,我们不散”,下书小写“1988——2018”。整个设计朴质、大方、明了、生气勃发而又寓意深远,深得同学们喜爱。就连白发苍然如我,面对如此鲜艳的颜色与明显的标志,不仅当时就发上了少年狂,乐颠颠地穿上了,即使活动过后也还经常穿着它穿行于稠人广众之中,很是有些得意。

  天公还真的十分有情,因为东南台风的影响,出发的前一天,炙烤了大地很长一段的太阳终于收起了它的淫威,在云层里躲了起来。出发的那天早上,竟然还下起了雷阵雨,让我们在清凉之外还感到丝丝清甜。一路上大家的兴致都十分高昂,几乎全然没有了年龄与性别的概念,时而口无遮拦地开玩笑,时而用手机拍摄车内车外的各种动态与各类景致,并迫不及待地就发往微信朋友圈,巴不得立即让全世界分享自己的幸福。自始至终都是叽叽喳喳打打闹闹的,车厢成为了欢乐的海洋,似乎彻彻底底地重新回到了那童心方炽的时代。幸亏司机耐噪音能力强,不然还真怕分神出乱子。此情此景弄得我突然诗心涌动,随口吟成一首小诗:“一路西行一路歌,车窗内外花屏多。青天有意漂凉雨,大地无心浮绿波。时时笑谈知心话,处处喜拍美景模。漫道青春成远逝,岁月如歌耐打磨。”

  因为当地的导游让我们下错了高速出口,又正碰上修路,抵达桃花源时已近正午。由于早就在景区外边定好了午餐,倒也有条不紊,吃得十分开心。不过桃花源不仅并没有下雨,反而烈日高悬,原本就是8月中旬秋老虎肆虐的时候,更是燠热得紧了。为了避开高温,大家商定饭后去宾馆小憩,待下午3时左右再去景点游玩。但是不知是太过兴奋,还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欣赏时间,还不到2点半同学们早就按捺不住了,于是大家顶着烈日骄阳一路逶迤前行。

  走出一看,此时的桃花源景区与18年前早已今非昔比,不仅新开发了不少的景点,面积扩大了好些倍,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十分完备、美观与大气。行走在宽阔的游路上,古木参天,绿荫如盖,花草萋萋,清香扑面,让我们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不时有缕缕清风拂面,仿佛从悠远的岁月吹来,沁人心脾,把我们心也引入了那遥远的传说。

  首先参观的是“桃源工”艺术博物馆。所谓“桃源工”是指在以桃花源为中心的沅水下游传承的,集建筑、家具、服饰等相关的石雕、木雕、刺绣、铜铸等传统工艺的简称。在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桃源工闻名全国,并且走进紫禁城,打造出了雕梁画栋的皇家气派。整个博物馆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典雅别致,室内陈设繁富,种类繁多,各类展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特别是主大厅正中的巨大根雕,根系伸展幅度足足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这么大的树兜,这么发达庞大的根系,简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给你强烈的视觉震撼,让你不得不惊佩大自然的伟力与工匠们的鬼斧神工。

  接下来去了桃川书院。桃川书院始建于唐代,清代乾隆年间重建,历史很是悠久,为桃源胜地平添了一份特有的厚重。书院总占地10余亩,为三段阶梯式布局,主体为国学讲堂以及藏书阁。活动设计之初,这里就被安排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学们一致要求我在这里跟他们重讲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刘禹锡的《陋室铭》,再次韵味一下30年前课堂上的感觉。尽管气温很高,木制构造又很不通风,坐在那里挥汗如雨,但同学们依旧兴致勃勃,你问我答,你叫我喊,仿佛又回到了那无拘无束的原生态课堂。我们都无限感慨,无论岁月如何流逝,青春怎样老去,但知识永远不会衰老,教育永远不会过时,童心总是永存心底。

  再一路向上攀行,不久之后我们便到了这一线的主峰桃源山顶。顶上一座好几层楼的高阁巍然卓立,举目一望顿生直插云霄之感,这就大名鼎鼎的水府阁。18年前来时这里时刚刚修缮不久,周边的树木也没有现今这般高大密集,加之正值自己年轻气盛,登阁一望,不觉豪情顿生,随口占得一诗:“水阁楼高镇朗州,沅水风光一望收。登临意气凌今古,豪情万丈写风流。”如今故地重游,鬓发萧然,囊中空空,不禁感慨系之。幸亏还有这么一大群学生跟随,聊堪欣慰,才再次激发起登临之志。不过一楼已是佛堂,成为仙佛居所,原本不敢造次,唯恐惊扰神仙好梦。但此处乃是观赏古潇湘八景之一“渔村夕照”的最佳所在,我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情怀还是有的,只好悄然上去,静静观赏了。

  登阁举目一望,广袤的沅水流域一收眼底,碧水如镜,静静地躺卧在碧绿的草地与金黄的稻浪之中,宛如两条玉带,澄澈而灵动,为大地平添出无尽的韵致。白鳞州上芳草萋萋,将沅水横分两半,活脱脱的一幅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一说‘一水’)中分白鹭洲”的意境。日影西斜,日光斜照江水,斜阳、江心、洲心三日同辉,蔚为奇观。江面征帆点点,草色烟光残照之下,远浦归航成为梦幻般的剪影,同样的“斜晖脉脉水悠悠”,但时移世易,此时已经不是“肠断白苹洲”,而是“诗意白鳞州”了。

  尽管一路都在诗意里行走,但总觉得很多设施太过现代,与书中的意境和记忆里的图景颇有些出入,不禁多少有些失落,心中总是萌生出寻求原生态画卷的愿望。于是凭着依稀的记忆,一路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公园未拓展之前的老入口。当我看到那颇有些陈旧的古牌楼上“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的著名门联时,心中立即产生出一种如遇故人的激动,大声吟哦之余,竟然走上前去轻轻地摩挲,仿佛是在摩挲一个遥远的年代。

  步入牌匾之内,那记忆里的大片桃林还在,只是花期早已过去,叶片都变得颇有些微黄,已经没有了“诗意桃花”(桃花源八景之一)的风韵。此时天色开始向晚,我们已是当时最后一批上山的游客,

加上一连走了2个多小时以后有些同学的体力也有点不支,有的开始打起退堂鼓来,只是看到我兴味尚浓,才勉强跟随。看到实际情况,我立即嘱咐同学们量力而行,不行就在山脚下仰望联想一番,感受感受也是收获,杜甫没有能够登上泰山,一首《望岳》还不是传诵成为经典。于是经菊圃参观过渊明祠,膜拜过桃花源境界开创者之后,就开始三三两两有同学选择提前回返,最后只有我与其他八位同学经通幽曲径登上了高举阁。

  高举阁位于归鹤圆峰顶,登临远眺,四望一览无余,当真有飘然高举之感。可惜此时有些暮色苍茫,远眺沅水已经不是景点介绍里的鹤汀凫渚,斜阳归舟,但暮霭浮江,岚环雾绕,宛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倒也别有一番异样的情趣。

  下山时,园内已经没有一个其他的游客,除时不时有几声归鸟的啼叫,就只剩下空谷足音了。我想这也许正是陶渊明所追求的境界,也是千千万万的人们羡慕桃源仙境的主要原因,当社会动荡或者繁华落幕之后,这种静谧与安宁才能让这里成为一方真正的净土,成为心灵深处的桃源。

  下山之后,先期回去的同学早已经把晚餐准备妥当,不久就是一派觥筹交错笑语喧哗了。登上了高举阁的并没有成为凯旋的勇士,没有登上的也没有丝毫的失落,大家似乎早把这事忘了,或者根本就没有把这个当做一回事。其实人生就是这么回事,无论你经历了哪些点,最后还是殊途同归,只要努力过,心安了,快乐了,就了无遗憾。正如这群学生,原来的学习成绩不一,后来的行走路径不一,但只要活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大家不都是同等的快乐吗?其实教育的真谛应该是也必须是要告诉每一个人做最好的自己,也许这就是我与同学们心有灵犀地寻梦桃源的共同初衷吧。

  第二天还要畅游秦溪,但晚上我们在刚刚在举行过桃花源国际灯会的桃花河上尽情嬉戏到很晚,尽享河光灯影直到月起三更还迟迟不肯散去。因为我们坚信明天绝对不可能迷失,即使像武陵人那样沉醉于山光水色,暂时忘记了“路之远近”,也许开启的还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作者简介

       易石秋,男,1965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到湖南省岳阳市一中任教至今。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岳阳市高中语文首席名师,“文艺岳家军”支持对象。业余爱好写作,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字200余篇,大型网络平台发文近100篇,出版诗文集6部。

本期图片:网络


征稿通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桃花源水府阁
中国最美的七大“世外桃源”
电视风光片《潇湘神韵》------桃花源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卷一二六二
钟胜天风景名胜联选辑
桃源商贸龙舟赛的N大看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