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湘文艺】李四龙 母校的变迁

母校的变迁

作者简介

      李四龙。 笔名扬帆,岳阳县中学语文教师。爱好文学,闲暇之余,把心中的美好倾注于笔端。曾在《作家美文》、《中国诗歌文学精品》,《文学微刊》,《胶东文艺》、《潇湘原创之家》等网络平台发表多篇文章。

       在繁华的宝塔集镇中心西侧,宝塔湖附近有一处气势宏伟的建筑群,她的落成,将成为宝塔集镇一道靓丽的风景。这就是我的母校——岳阳县中洲乡中心学校。

       她于二零一二年底竣工,正式投入使用,母校占地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有两栋教学楼,一十八间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一栋三层的实验科教大楼;一栋六层的学生和教师公寓;还有一栋能容纳仅千人就餐的学生服务中心。

       教学楼的南面建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每一届全乡田径运动会都在这里举行。这里有设备齐全的六大功能室;整个校园覆盖着千兆网络。每个教室都安装有为教学服务的网络平台,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前不久我们的母校成功晋升为湖南省信息化示范学校。这对全体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更高,更严格。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更好的办学条件。新的母校西临凌云塔畔,夕阳下的宝塔湖波光粼粼,微水荡漾。远远望去,好一幅渔舟唱晚的景象。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校园文化氛围和谐一统,相得益彰。生活在这里的教师,一边工作着,一边幸福着。

      都说中洲是一个鱼美之乡的地方。也是洞庭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中洲教育更是一代代教育人谱写的一首诲人不倦的赞歌。大迁移后初始建校,由于生源不多,母校址选义合村,学校命名为“红旗中学”;后来迁移过来的学生人数陆续增加,红旗中学条件有限,于是举校搬迁至铜盆村;后来又到天灯村;直到八二年底,具有较大规模的新学校选址湖区南套村。母校更名为“南套中学”。此刻的母校才尘埃落定,终于度过了寄居漂泊的游学条件。于八三年下学期进行招生,记得当时共有六个班级三百多人就读。那时虽然学校稳定,但生活和学习条件比较落后。早晚自习与煤油灯或蜡烛相伴,更不用说自来水,学生读书自己带菜。但这些困难并没有折服母校辛勤的恩师们,他们在这块教育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孕育出许许多多优秀的莘莘学子。有些学生大学毕业后又回到母校走上讲台。与恩师一起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后来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照明和用水一一解决。学校场地扩建工程启动,又新增了许多教室,寝室和教师住房。学生就餐也由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直线上升。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县推广。“花若盛开,蝴蝶自来”。许多年轻教师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奉献给挚爱一生的教育事业,他们深深扎根在这片沃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时光飞逝,岁月如流。从青葱少年,到天命之年,别无他求。唯一感到欣慰的是那一张张录取通知书;见到老师那一声声温馨而亲切的呼唤。

         四十年的风雨兼程,一届届老校长们见证着中洲教育先驱者们曾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历史足迹,也见证着母校飞速发展与辉煌。而今,在各级党政的亲切关怀下,母校再度梅开宝塔集镇。衷心祝愿新的母校,新的起点,铸造新的辉煌!

本期图片:作者


征稿通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调研报告:贫困地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文乡情怀|白云中学建校60周年回顾
三中母校的变迁
重庆将投入50多亿元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祁连山下百年老校的历史变迁
母校对我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