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旦特刊】吴桂树 童年的记忆——火膛情怀

致读者 作者朋友

      瑞雪迎春归,新年展新貌。在元旦佳节,推出特刊,送给读者、作者朋友,祝福大家:2019,大顺!

童年的记忆——火膛情怀

作者简介

        吴桂树,男,一个平凡而不甘平庸的花甲老人。

      因为从小就开始做饭,所以对农村原来特有的,专用柴火做饭用的火膛,有一种难忘的情怀!

       从前,农民祖祖辈辈都是用烧柴火做饭。在厨房间的一个角落里,用几块砌墙用的火砖(农民把这种经砖瓦窑用柴火烧制的青砖称为火砖)围成一个四方形,在这里面烧火做饭,这个就叫火膛,实际上就是烧火的炉膛;在火膛靠墙角的地方用砖头砌两垛矮墙,墙上搭几根粗木棍叫做炕罩,上面用于堆放硬木柴或劈柴,下面用于堆放柴火灰,也叫地灰(就是在地上的火膛里烧柴烧成的灰,日积月累,灰多了就往炕罩下面堆),炕罩前面上方楼脚(用于放楼板的树木)上悬挂着一个可以上下挪动的铁制吊钩,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煮饭炒菜用的主要工具。到了秋季收完红薯后便于收藏薯种,因为火膛每天烧火做饭,上面覆盖着地灰,可以保暖,薯种不会被冻烂。

       在火膛用吊钩煮饭炒菜,首先要掌握吊钩的使用技巧,吊钩上的一个鱼形就是机关,用于调整煮饭的鼎锅(一种铸铁制成的铁锅,上面按有一个铁支架,便于提拿)和炒菜的锅合适的高度;调整吊钩机关时,要用毅力,慢慢的向上或往下挪, 调高了,浪费了火力耗柴,调低了,柴放不下火烧不起来,满屋子都是烟,薰得眼睛都睁不开,所以说使用吊钩是有技巧的。农村这样的火膛和炊具,直到改革开放后逐渐消失了,最初是被省柴灶取代了廠开烧火的火膛,后来又被煤炉取代了省柴灶,现在被石油液化气燃气灶取代了煤炉子,所以这些原来农村才有的炊具,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可能在偏远的小山村还有它们的踪影。

      再则是用鼎锅煮饭也是有技巧的。如果煮纯大米饭容易,淘米加水烧开以后,用锅勺把米捞起多次观察大米是否已煮开花,把米汤沥掉,再用小火烧一会儿,待饭有香味了就可以停止加柴烧火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农村一日三餐很少吃纯大米饭,除了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这两天,能吃上纯大米饭外,其他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掺杂粮的。如果要加杂粮就复杂多了,例如红薯(农民叫茴佗),要先把茴佗洗干净再刨皮(也有不刨皮的),剁成小块后与大米同入锅煮;也可先煮米饭,把米饭用捞箕沥出来,再把剁小了的茴块放进锅底,加点水后把沥出来的米饭倒在茴块上,盖上锅盖,烧大火把锅里的茴块煮熟停火。如果煮茴丝饭,要先煮一会儿米饭,在米饭快要开锅时,再加入洗净的茴丝搅拌均匀,开锅后把米汤沥去,与煮纯米饭无异;煮茴丝饭时,家有小孩子就在搅拌时不要搅和得太匀,要留一点米饭里没有茴丝,这佗没有茴丝的米饭是专门留给小孩子的。如果在米饭上蒸茴丝粉做的窝窝头,则还需要在鼎锅盖上加上一堆柴火炭,才能把窝窝头蒸熟。

       也许会有人要问,为什么煮饭都要沥去米汤呢?君不知,在那个出集体工的年代,为了完成国家的牲猪派购任务,农民家家户户都必须养猪的;养了猪,猪也要吃食物才能生长,拿什么喂猪呢?人吃饭都成问题,哪有粮食来喂猪,猪吃的都是农民利用出完集体工的空余时间,寻的野菜加上少量的粗糠煮的猪食,喂猪的时候再把煮饭沥出来的米汤加在猪食中,给猪增加点营养,让猪快点增重尽早交给国家,完成派购任务后再养一头猪自家过年吃。过年的时候宰了年猪,腌制后便挂在火塘上方让柴火烟熏,便成了腊肉,香喷喷的,特别好吃,别有风味。

       小时候厨房的火膛边是家里最温馨的地方,这里不仅有妈妈做的飘着香味的可口饭菜,也是一家人劳累后休息的港湾,那时冬季的夜晚,南方家里的温度也很低,为了取暖一家人都围坐在这里烤火,但还是‘火烤胸前热,风吹背后凉’,不过在那没有电视、手机的年代,在火膛边听爸妈讲那过去和日常发生的事情,既是一种亲情享受,也是家里最温暖的地方。

      怀念农村过去充满亲情与温暖的火膛!

 本期图片:网络


征稿通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米
浓香锅巴汤
【西散原创】王海燕作品 | 那些年的柴火
品读〡忆故乡的柴火饭
吹火筒 那曾经的乡村记忆
[转载]书香浸心 烘焙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