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湘文艺】李河山/老爸盖房

   

老爸盖房

作者:李河山

由于工作忙,有一阵子没跟父亲通电话了。那天,突然接到妻子来电,说我爸又要盖新房了!要我抽点时间回老家看看,帮父亲出点主意,做点我该做的主。刚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猛的一惊!乡下近八十岁的老父母一直跟我弟弟一家人住一起,头几年弟弟才盖栋新二层全框架别墅式楼房,内外装修很不错,装扮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好好的房子住着又要盖什么新楼房呢?父亲是个乡村泥水匠,为他人,也为自家几乎盖了一辈子的乡间农舍,难道老爸盖房瘾又犯了?我疑惑地,好不容易才接通老爸的电话……
父亲小时候一家人都挤在集体分的三间房子里,兄弟五人开始还勉勉强强过得去,因为此前父亲他们没有固定的住所,成天跟着爷爷奶奶在外东躲西藏避战乱或四散打零工。现在总比从前在外风餐露宿强多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兄弟各自独立意识也明显表露出来。父亲就凭个人双手,农忙从不耽误下田干活,农闲独自弄泥砖,晒稻草,挖死树,今天铺个基,明天垒段墙,花了近半年工夫,才垒起三间茅草房!这却为父亲成家立业打下了基础。有窝才有家,我们姐弟四人也没嫌弃茅屋简陋,争相降临,逐日成长。在这雨天四处漏,夏天闷热难熬的草房里,我们度过了漫长而又快乐的童年。上学时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能倒背如流,特别有亲切感,个中滋味,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我们才能体会到,才会去感悟共鸣深处该去何方!
小时候,我们一家虽然住茅房,一天也只能勉强吃两顿红薯饭,但一家人都很努力,对生活人人充满憧憬。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在队上挣工分养家,我们姐弟放学回家除了帮父母承担所有家务,有时也跟大人一起下田出工当小社员。平常一有空我们就被父母安排读书写字,搞学习。父亲也学会了垒墙活,成了队上正儿八经的泥水匠。父亲还时不时念叨着要给家里垒栋当时很流行的泥砖瓦房。可这心愿他提了好多年,就是不见付诸实施,以致后来父亲再提想砌房时我们都默不做声,刚开始听到的那种兴奋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也难怪当时连肚皮都撑不饱,哪还会有剩余财物建新房呢。
父亲农闲时就在外免费帮其他社员建农舍,也为大队砌了不少红砖结构的公家屋。只是自家泥瓦房的宏图大业,因为家庭困难,条件不允许,一直迟迟没有动工迹象。可每当我看到家门口那一堆放了好多年不知从哪弄来的七弯八拐的旧木头时就知道了,垒房梦在父亲记忆深处始终延续着,像是他心中一盏不灭的灯火,时时在闪烁,终因燃油不够而无法熊熊燃烧。如果不是因为当时家里实在穷,父亲定会不畏千难万苦,为自己一家人垒一个像样的窝。
 后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父母为了增加收入,供我们上学,家里又喂了两头猪。我们放学回来就多了一个到野外割猪草的任务。那年月食物出奇地缺乏,住房也严重不足,家里两头猪单从吃住条件来讲,它们几乎成了我们家庭中两名成员,享受同等的生活待遇。因为人猪混杂,家里卫生环境自然不容乐观,天气热的时候,那猪屎臭味刺鼻难闻,猪粪气味有时熏得我们彻夜难眠!但一想到卖了猪,我们才有希望上得起学时,内心的渴望强烈地抑制了不可忍这一脱僵之马,毕竟猪在我们家肩负着如此重要的使命呢。慢慢地,我们对猪产生了好奇,经常去逗它们玩,还弄猪草喂它们。猪与书在那个年代,在我们家建立了难以想象的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真实关系!这样的情境一直延续到我去上县城高中,养猪与上学紧密相连的印象才慢慢从心灵深处淡化而去。但二师兄一直还是以舍身救主的方式担负着我家主要经济来源的重担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缺少劳力的我家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父母为了让我们继续上学,他们不但殷勤地种好我家的责任田,又包种了他人因外出打工抛下的稻田。印象中,父母总是成天没日没夜地在下田干农活,可又见不着有多少收益。农闲父亲还得上其他农户做泥水工挣零用钱。母亲农闲仍然弄猪草,精心照料喂的猪,伺候好它们,出栏卖了才能有我们的学费与生活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母亲喂的猪,可爱的二师兄成就了我现在的生活!
不记得具体时间,有一次,我从小县城放学回家,惊奇地发现,我家茅草房被推倒了!在原来地基上说是又要重新垒一栋泥砖瓦房!后来发现,其实新房与旧屋也没有太大的改变,二者最大的区别是砖瓦房顶是烧出来的瓦盖着的,墙依旧跟原来草房的一样还是泥巴结构。但我仍然非常高兴,因为这回我也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了。尽管新屋在我看来只是换了一个不一样的屋顶而已,可这对父亲来讲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他从早到晚忙进忙出,总是主动招呼亲朋戚友光临参观就是明证。新房也引来左右邻居众多羡慕的眼光。限于当时的条件,拥有一栋泥瓦房可是那时农村每个家庭一辈子奋斗都难以实现的梦想!
父母因这土瓦屋也准备了数年之久,为之付出了他们无尽的汗水与辛酸!我当时回家看见父母明显苍老的容颜,爬满两鬓依稀可见的白发,满脸黝黑还沟壑纵横的面庞,心头禁不住涌现一种难以言表的苦涩。那时我们家境本来就因为送我们上学日子过得很艰难,但现实的困难无法阻挡辛勤父母对生活的追求!面对刚垒起的新居,父母的笑容依然那么灿烂,过往的疲惫与苦楚被抛到九霄云外!仿佛拥有了这房子,他们就拥有了另一个新的世界!他们心目中,当时家里的状况比起之前的日子已是好得不能再好了。看得出,父母对眼前生活的满意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不断地富强起来。农村民居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做泥水工的父亲逐渐意识到先前引以为傲的泥瓦房如今明显落伍了。父亲从外帮人建房回家后,总要对母亲唠叨一番:说人家都改建别墅了,我们家这破土房也得翻翻新在外才面子上过得去。可是父母毕竟年事已高,靠他们的勤劳本色建造一栋新兴民舍已力不从心了。听说父母想翻新老屋,在外打工多年的弟弟毫不犹豫地拿出他部份积蓄,在我们大家帮衬下,推倒了过去给父亲带来无限满足的砖瓦房,原地又一次筑起一栋两层全框架别墅式楼房!这次父亲乐得简直合不拢嘴,笑起的脸上皱纹也好像比从前少了许多。父亲逢人便说,能住上这样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得见的房子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的。社会变化太快了!父亲望着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不免感慨地说……
 这时,我终于听到电话那头父亲略显沙哑的回音。听说我问他建新房的事,感觉到父亲明显有点兴奋起来,本来就有点性急的父亲这时似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忙安慰他,让他有话慢慢讲,缓了半天,我才弄明白。原来,农村正兴起集中建房,拆掉原来旧居,腾出现有宅基地重新再利用,然后统一选址,综合规划,集中在一个有青山绿水的地方,建一个绿色环保有地方特色的新乡村。通过乡村筹资帮助,政府扶持推进,建成的新农村基本不需要农户自己掏一分钱,此后还能享受多种免费公共服务。这样好的政策父亲一听就动了心,毫不犹豫地报上名签了字。我听完父亲讲清他又要建新房的来龙去脉后,没有理由不赞同父亲接受政府如此贴心的服务,这样深得老百姓欢迎的新农村建设谁又不动心呢。
父亲迎来了他一生中最满意的一次盖房。家乡新农村建设,已如期在老家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动工了。好事的父亲不顾自己的高龄,以他造了一辈子房屋为荣耀,也拿起了跟随他一辈子,这次因全水泥框架结构而无用武之地的砌墙刀,弓着略显背驼的身子,起早贪黑地在工地上灰头土脸地四处转悠,做起了免费监工,一个不请自来的志愿者。说是他也能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发一份最后自己的余热,为民生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尽一己微薄之力。
到后来,父亲发现自己不得不放下从前的饭碗——砌墙刀。面对轰隆隆的各种建筑机械声,父亲一脸无奈地说,过去几个大老爷们有点力气就可以随便盖几栋房,现在没有点文化要干这玩意,力气还真难派上大用场!以后盖房的事还是交给搞建筑的工程师儿子去干比较好,我也该放心地退休了!

作者简介

李河山,汨罗三江镇人,文学爱好者。在省内外已发表作品三十余篇,数次获征文大奖。兴趣广泛,务实写实,愿与有相同爱好者为友。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少哲先生】《文坛百家 专辑》【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 2023051704
听 农村里的那些俗人俗事俗生活
六一叙事
河北4子女花38万给农村父母盖新房,回应:自己设计的,父亲经常各种炫耀
《长忆》
【原创】“老铁”建房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