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湘文艺】龚云霞/老屋

老 屋

作者:龚云霞

在竹荫掩映的山丘脚下,一栋瓦屋,坐北朝南,背后的群山将它搂在怀里,已有近百年。青砖黑瓦,“十”字宽堂,上、中、下三重结构,大小房间共二十三间,中间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天井,无论下多大的雨,天井里的水从不会满起来。天井里只有一个饭碗大的方形出水口,从这里流出的水到底去了哪里,这是一个悬在我脑中的谜,问了无数个大人都说不知道。只知道老人常常把从山塘里捡来的乌龟放到天井里,不几天,乌龟就神奇地不见了。
这座老屋曾经是本族大户人家的房子,后来分给了穷人。上堂屋东西各三间,都是我家住的,中堂屋东侧三间是爷爷奶奶住。其他的房子分别住着另外四户人家。屋内光线晦暗,父亲在每间房的屋顶上加盖了三片亮瓦,才稍稍改善了室内的光线。
堂屋宽大,加上天井可同时开三十桌席。上堂屋是我家的灶台,中堂屋和下堂屋是孩子们的天下。一群群大小“猴儿”在这里上窜下跳:斗鸡、占牛角、捉迷藏、击盖子……有时也会在天井旁边的那张八仙桌上打扑克,或从母亲的柴火罐里掏一个黑炭,在地上画个棋盘下成三棋。我们几个年龄更小的没有自己的地盘,常常被挤到另一个天井边上的竹床上打“对牌”,打着打着,玩累了的大“猴儿”一来,往竹床上四仰八叉一躺,我们这几个小不点就得赶紧让位,灰溜溜地坐到大门槛上打。还没打几张,又被跑进跑出的大哥哥赶来赶去……我们只好在堂屋里四处流浪,可怜巴巴地。在灶台上忙碌的母亲实在看不过去,就在她的宝贝饭桌上铺张宝贝报纸,暂且收留我们。
孩子们在一起总少不了争斗,常常搞得哭哭啼啼,甚至动起手来打一架。这时母亲就立刻停下手里的活,赶紧来做调解员。实在调解不好了,就变戏法一样拿出糖果来哄。那时候的糖果可金贵得很,基本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几颗。我出生在一个大家族,女儿出嫁,男方都是要送节礼的,所以我家也常常会收到一包糖果。平时,母亲是不舍得拿出来给我们吃的,说是怕要去走亲戚用。除非存放得太久了要化掉,才肯拿出来。但是,这令我日想夜想的糖果在我们这些小家伙们争得不可开交时,母亲便毫不心疼地拿出来些分着吃 。虽然就那么一粒糖,但也足够甜到心里去。孩子们见到母亲手里的糖,眼睛里闪亮亮的,完全忘记了刚才的战斗,立马欢天喜地伸出双手,等这宝贝一落到手心,便赶紧塞进嘴里,小心地含着,生怕连味道都没尝到就一不小心吞到万丈深的喉咙里去。小小的糖果甜润着我们的舌尖,软化了我们的心。

上堂屋的东边的三间就是哥哥姐姐住的。这三间房成品字形结构,父亲就在三间房相连的那条棱墙上高高地挖了个洞,吊上一个五瓦的电灯泡,三间房就都能见到萤火虫一样的光。亮满了我们的屋子。
年轻人来了,都聚第一间房内,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青春驿站”。房子里还另外挂了一个40瓦的电灯泡,只有大姐和二姐的朋友们来了才能开的。每当这盏灯一亮,老屋里蓬荜生辉,新式趴桌上的大花油纸变得格外粉嫩,仿佛是从天上扯下了一块红霞,铺在了桌上,整个房间顿时来了精神。当时,最流行的室内娱乐活动就是打扑克,六个人打“找朋友”,四个人打“叫七”,大家围在一起笑着闹着,画乌龟、钻桌子、贴纸条……换着花样惩罚。房子都要给抬起来了,母亲从来不说,偶尔还会端上一盘茶送过来。
西边第一间是烧火房,墙壁被烟熏得黑漆漆的,发着油光,其它的屋子稍稍好一点,但也黑得像陈年的腊肉皮一样。中间一间是我住的,最里屋是爹娘的睡房。母亲用报纸贴在墙上,屋里便亮堂起来。当时的报纸可是稀罕之物,一回要弄到那么多报纸是不可能的,母亲只有一张一张地集,得到一张就贴一张,等到贴满一面墙时,先前贴的又黄了。
客人或左邻右舍来了,就在火房围着火塘喝茶扯闲谈。劈柴火在火塘里“呼呼”跳跃,一个可以伸缩的铁梭钩从房梁上伸出长长的鼻子,上面挂着一把铜吊壶,虽然漆黑的锅烟灰已结满它的壶身,但把手上的黄铜却闪闪发亮,彰显着它的高贵与美丽。母亲把她所有的热情全部装进了这把壶里,滚烫的开水从壶嘴里“汩汩”放歌而出,一盅盅清茶如甘泉圣水流进心里,荡涤尽一天的劳作之苦。茶叶是母亲自己采自己做的,细嫩又有嚼劲,放上三两粒藤椒,更加清香甜润。喝茶的常常是嘴上讲着客气,一只手还在摇着说不喝不喝,另一只手却又伸过去接上一盅。兴致一来,父亲就在火塘里的籽麻灰上温一壶烧酒,烧两个咸鱼头,母亲捧出一捧自家种的花生,慢慢喝,慢慢说。天南海北的新鲜事,生活中的奇闻趣事,古往今来的民间故事,翻来覆去,覆去翻来,津津乐道。椒粒细茶一喝,不坐到晚上十一二点不得散场。我想,我最初的文学熏陶大概就是来自这个火塘。
老屋里虽简陋,但装满了欢声笑语,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总是人气旺旺。火塘里人不走,火不熄,茶不断,屋子里总是热闹闹的,我们的心也温暖暖的。
又是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的袅袅炊烟已化作朵朵白云在故乡的天空里飘荡,一栋栋乡村别墅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老屋仍安静地站在原地,温厚沧桑扎根坚实的故土,守护着我的根,木门轻掩,等待我随时回到我精神的原乡。

     

作者简介: 

龚云霞,岳阳市岳阳楼区启源外语学校老师。我喜欢书桌上的笔墨纸砚,也喜欢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喜欢城市的酣歌醉舞,也喜欢田园的狗吠鸡鸣……大千世界,我喜欢的太多,时光匆匆,唯有文字才能使记忆历久弥新。 

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阳古民居】郑家老屋
[黄石文坛]柯尊解人物笔记1号《村子里的几位神秘母亲》
坍塌的老屋
【随笔杂记】老屋的杨桃树
昨日记||正月初三,到云溪学校看看,在牮堂屋吃拜年饭。
歷史文化古跡——湖南岳陽張谷英村古建築群(一)【圖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