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湘文艺】万志勇/门前那棵桑树

门前那棵桑树


作者:万志勇

和老婆处上对象后,十分负责而且务实的准岳母娘跨越长江去我的老家“万家屋场”微服私访,回来对老婆说:不成不成,他们家房前屋后连根像样的树都没有。老婆家在湖区,房前屋后速生的树是不少,那些树质地松软,做房造船打家具不算好料,卖给纸厂却还可以换钱。在准岳母娘的眼里,没有树意味着没有钱,没有钱就意味着没有幸福,要她的女儿受穷,她当然不愿意。准岳母娘的话不假。在我的印象里,祖父喜欢植树,父亲喜欢植树,我也喜欢植树,栽种的柳树、苦楝、槐树、白杨,还有水杉山杉等等,品种不少,成材的却没有,不是半途夭折,就是长得七弯八拐。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不是我们家植树技术的问题,老屋后面历经几朝几代的栗树山,满山的栗树,却也没有一根高大周正的。然而,也有例外,在我们老屋门前东南方不到20米的地方,却有一根高耸入云的桑树,远远地就可以望见,是我们屋场的标志。
这树原本应该是我们家的。解放前,这个村庄就只有我们一户人家。运动的时候,老曾祖母曾对还在读小学的三弟说:三伢你要记得,这周围的树、山、田,全是咱们家的。老三已经接受了启蒙的阶级教育,觉悟很高,当即对老曾祖母说:你这是在记变天账啊!其实我们并不是嫡传,老曾祖父和我爷爷的爷爷是兄弟,我爷爷是过继到这里来做孙儿的。我的祖辈们在这里经营了几世几代我不知道,但应该说他们的经营是成功的。白手起家,田至百亩,两片山林,两层两进的房屋,全是勤劳致富,在当地算是个殷实人家。富是富了,却没个儿子,当然就没有孙子,于是才有了我爷爷的过继。爷爷告诉我,在他小的时候,桑树就已经高大,就有小孩子上树捉鸟摘桑枣子(桑葚)。到我懂事的时候,桑树已经可以够三四个小朋友合抱了。后来陆续迁来刘家、金家和卢家,先来后到,村庄自然还只能叫“万家屋场”。刘家落在我家东边,离桑树更近,桑树似乎就变成他们家的了。不论产权属谁,桑树对屋场上的所有大人小孩都是公平的。
小的时候,许多乐事都与桑树有关。桑树下的绿草坪是我们嬉戏的场地,巨大的树冠遮挡着毒辣的阳光,任你在那里追打嬉闹。到了夏天,满树的桑枣子十分诱人,小孩子们都喜欢。有的攀上树去摘,坐在树上饱食一顿;有的用长长的竹篙戳,一脸盆一脸盆地往家运;有的干脆在树地下垫块塑料布,仰躺在那里,张开嘴巴接吃掉下的桑枣子。熟透的桑枣子是饱满紫红的,在吃桑枣子的季节,孩子们经常是个花脸,满脸都是桑枣子,这是大把大把吃桑枣子留下的印记。桑树上有个大大的鸟巢,虽然比不上北京奥运的那个,却也不小。上去的孩子说,可以睡下一个人。调皮的孩子常常上去掏鸟蛋,捉鸟儿,或者躺在鸟巢里享用桑枣子,过着神仙的生活。我生性胆小,没有爬上去享受过。
大人们也喜欢桑树,双抢累了,大家喜欢在桑树下歇荫;热天的晚上,大家喜欢在树底下纳凉;后来一段时间兴起了养蚕,桑树的贡献就更大了。爷爷对这个屋场对这棵桑树的感情是最深的。记得70多岁的爷爷为自己寻找百年之后的安身之地,到了祖坟山,古坟山,也到了队里集中安葬的坟山,最后郑重地选定了老屋的后山,这里看得见桑树的高大身影。祖父79岁时归山,我们把祖母的坟也迁过来。母亲过世后,我们又把父亲的坟迁过来,让桑树帮我们照看。
我们屋场的学风不错,大家都喜欢书。放学回来,大小同学就集中在我家做作业,也有人早早地起来去桑树底下背书。刘家一儿一女,独儿宠得厉害,却很聪明。记得他小时候常和母亲对骂,母亲追打,他就围着桑树转。有桑树护着他,母亲奈何不得。后来他考学出去,在首都就职,把父母亲都接到了北京。卢家两儿一女,小儿考学出去,现在是市级机关公务员,大儿也在外谋职。我们家五个儿,也都靠读书到了城里。屋场的后代,工作的北到北京,南到广州,主要集中在岳阳。读书的本科研究生一大帮,北京天津郑州长沙岳阳到处都有。金家三儿两女,都很勤劳,没有走出来,却在公路边建起了楼房。这样一来,我们屋场就人去房空了,门前长满齐人高的草,似乎有点萧条。其实桑树最清楚,小小的屋场已经走向大大的世界。
我离开家比较早,平时回家也少,但每年一次是必定的,即使是在人去房空的时候。尽管没有了人家,我一直认定那是我的老家。每次回去,一定去桑树下走走。人们说桑梓情深,这桑树就有了特殊的意义。突然有一次回去发现桑树不见了,弟弟告诉我,那桑树完成了它的使命,走到尽头,寿终正寝了。树干老空,枝叶枯萎,刘家锯下来做了柴烧,连树蔸也没留下。我不胜唏嘘!大树没了,门前显得十分空旷,有点失落。
走近桑树生长的地方,突然发现不少桑树小苗,让我眼睛一亮。这些树苗小的筷子大小,大的已经有碗口粗。有小苗就不愁大树。回望屋场,丛生的长草,给人满眼的绿色,给人无限的希望。
近日读到王实甫的元曲《商调 集贤宾》,很有感慨。“捻苍髯笑擎冬夜酒,人事远老怀幽。志难酬知机的王粲,梦无凭见景的庄周。免饥寒桑麻愿足,毕婚嫁儿女心休。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支干周遍又从头。笑频因酒醉,烛换为诗留。”我想,或许有一天,到桑树苗长大的时候,我会回到老屋,种几亩薄田,温一壶老酒,在桑树底下品茶纳凉,和晚辈一起笑啖桑葚,此乐何极?

作者简介

万志勇,退休干部。曾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教,做过中学校长、县教研室教研员,从事教育行政管理30年,负责教育教学业务和学校管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教育国际交流工作。有《怎样学习更有效》、《学会学习》、《听他们说世界》等著作出版,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民主内涵》、《关于中等城市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把“德先生”请进课堂》、《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策略》等多篇论文发表。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拍柬埔寨千年古树下的恐怖老屋
万荣风情录丨王红英:冷露湿茆屋
[还地桥诗群]胡四明的诗《清明节怀念老屋》
读《项脊轩志》
散文||怀念老家的那棵树
《显正街记忆》| 老街留影之汉阳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