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月物象》书评】彭定华/农耕文明的珍贵记忆



农耕文明的珍贵记忆

《四月物象》浅析



 作者:彭定华

 和《岳阳晚报》万辉华先生仅见过一次,但我非常尊敬他,一是觉得他买书、淘书、藏书、读书、写书、评书的“六书人生”非常高雅,被人广泛称赞和效仿;二是觉得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能热心为文学爱好者服务。
万辉华先生的诗集《四月物象》虽然主体是地方风物和百业工匠,是一部乡土味浓厚的力作,但灵光片羽间也弥漫着书卷气息,彰显书藏乾坤和笔系苍生的书生情怀。他的这种系统的农具诗极少见到,已形成独特风格,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有如一股清风轻叩心扉,原来诗歌还可以这样写,原来最好的诗歌都来源于生活。
《四月物象》诗集荟萃了作者近年来的诗作,内容包括《四月物象》《农具诗》《乡里艺匠》《工厂诗》《在汨罗江》《诗评》六个部分, 《农具诗》所占比例最大,通过这些农具我们能见证一个时代,还能还原那个时代农村的真实生活,这些农具诗是有灵性与人性的,具有可圈可点的人文色彩。
他的诗歌意象真实而鲜明,善于运用不同表现手法,把具体意象和抽象意象融为一体。如《水车谣》“一条水龙吸踏车人的汗”“汉子身上的汗如溪流奔突”“水车吱吱嘎嘎地吟唱,盖过了水奔往田野的欢歌”勾画了农民车水的劳动场面,过去灌溉设施落后原始,水车是农田引水的重要工具,农民劳动强度大,汗水和水流交集一起,与其说是水欢歌,不如说是为水车赋赞歌,为平凡劳动者赋赞歌。再如《纺车谣》中“一架纺车,是一只肥蚕|把奶奶的发髻层层缠绕,堆积成一颗星子”“也是夜行马,黄昏启程,溪流成了导盲犬|启明星向它投来一瞥”这首诗用“肥蚕”描述奶奶劳动的细节,用“夜行马、导盲犬、启明星”描述纺纱时间很久,几个简单的词汇, 极具跳跃性地高度概括了劳动场景,很有画面感和立体感,我们体会了奶奶纺纱的劳苦,为维持生计不舍昼夜的艰辛。这种借助具体句子和词汇构造的意境,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意象是丰盈而灵动的。
《四月物象》的语言艺术值得学习和推崇。通观这部诗集的语言,凝练含蓄,清新脱俗,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有纯熟的表现技巧。如《一条以诗命名的江》中,连用了八个“一个”,粗线条勾勒杜甫和屈原两位大诗人曾在汨罗江的生存状况以及最后结局,诗里有对比“贫困潦倒”和“流放行吟”,“埋骨江边”和“沉沙于江”,还有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表现诗人对两位诗家不幸遭遇的惋惜,以及对汨罗江厚重诗韵色彩的崇敬,的确,蓝墨水上游滋润了香草美人地。又如《田螺》写道田螺被食后空空荡荡,“月光可以进来,雨水可以进来,蚂蚁可以进来︱他们在做水陆道场,恰恰没人进来烧香”寥寥几笔写出了田螺被食后的凄凉凋敝之状,稍展开想象,会想起田螺如果还生活在田间会是什么状况,鸡鸭、蚂蚁、月光、雨水都无法侵占它,是一派和谐共乐之景。他巧妙借用一组外物间接表达人类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还如《蓑衣鱼鳞似地闪烁》中,“蓑衣在田野是片片鱼鳞,发出天光”“蓑衣也是块块瓦楞,任雨水冲刷成溪”“蓑衣黄昏回家,挂在堂屋里︱一个个稻草人,枯寂地守护长夜”,这首诗对事物的描绘很准确,室外因雨水冲刷之故,是“鱼鳞和“瓦楞”,挂在室内回归了本真,像“稻草人”,诗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言志,一首成功的诗歌要能让读者看出是在表达什么思想和理念,实话说,现在诗作多如牛毛,有的晦涩难懂,不知所云,有的文不对题,就把几句白话分行排列组合,无技巧可言,更无思想寄托。不管自由诗怎么自由,原则总还是要把握住的。《四月物象》的诗意通俗易懂,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带有时代特征,能引发共鸣和思考,岁月如流,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农具和行业逐渐衰退,甚至消失。那么,对这些曾经活跃的行业匠人,该持什么态度呢?我觉得万辉华先生似在诗集里提出了深邃而严肃的命题,他的系列工匠诗可见一斑,如《窑匠》《漆匠》《裁缝》等。在《砖匠》中“一伙男人沐着阳光,在赶着牛踩泥巴|一圈圈画圆,如推着一面碾轮要把泥巴踩熟|恰似把茶籽碾碎”。再如《锯匠》中“某日,他双腿肿如原木,进不了大山”,《蔑匠》中“友元伯,也想给自己扎一个灵屋,让自己住进竹子的心脏|总是向后推移这一计划”“最终,他没有来得及住进自己扎的灵屋”,这些句子读来让人心酸,手艺人以手艺辛苦谋生,常年累月劳碌不停,但生活水平处于社会最底层。诗人寄予真切的人文关怀和深切的怜悯,言尽而意未尽,碰撞读者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余韵悠长。曾经,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创造了社会价值,美化了人们生活,我们在享受生活时,是否偶尔想过他们?是否也有过同情之心?
总的来说,万辉华先生的这部诗集,无论从意象、语言艺术,还是主题表达等,都为写诗者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诗歌立足于生活,抛弃繁华、空洞和晦涩,回归诗歌表现真情实感的本来面目,既遵循创作原则,又要有自己的特色。万辉华先生不愧是名编方家,其勤于笔耕的创作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堪称读书人的榜样,向万辉华先生学习致敬。

作者简介

彭定华,教师, 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岳阳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长沙晚报》《科教新报》《湖南科技报》《岳阳日报》《岳阳晚报》《湖南教育》等报刊,多次指导学生文章获奖或发表。书评《关爱不断线,风筝自悠扬》入选《叫我名字的皮大王》(希望出版社),散文《那一杯散发着清香的淡酒》入选《2018年湖南散文年选》。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中的“意象”究竟是什么?如何通过“意象”来解读他人的诗歌?
朦胧派诗人——顾城 (转)
情思在诗境里绽放
时光的精神流泻 ——吴炬诗集《月亮浮在咖啡上》赏析
【文学评论】魏 旭:生命意识与大众情怀---评陇上犁诗集《尘世的幸福》
《消失,记忆》:“你如此精于此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