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洞庭作家】夏四文/灶边的那根吹火筒

  灶边的那根吹火筒

作者:夏四文

近来,一部《装台》火了。于是,又追了原著陈彦的另一部作品《主角》。其主人公忆秦娥在乡下演出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烧火丫头,八九岁的样子,拿着一根吹火筒,蹲在灶台下,使劲的吹着,腮帮鼓鼓的,红红的。后来,收她为养女,也成一代名角。吹火筒,就是一根圆圆的竹子啊,倒勾起了我无限的回忆。

“再用点劲,吹火筒对准里面吹……”娘手里拿着锅铲,在不停的翻转几块猪板油,油依然没有煎出来,估计窝都没有热。
“嗯”。我应声道。
娘在灶台上催促,我在灶台后忙碌。双手交互,紧握着吹火筒,深呼吸,再屏息,把嘴对准吹火筒口,腮帮鼓起像个皮球,使劲吹出。心里很想一把成功,把火烧起来。这不,气从吹火筒底端的小孔喷发而出,由于用劲过猛,手一歪,喷起了灶里的柴火灰随着烟雾回旋而出,一股草木灰向我头我脸我眼直冲而来,眼睛一闭,来不及了。我感觉飞尘已经占满了眼眶,立马紧闭眼睛,头根本无法离开灶口,屏息不住了,猛吸了一口。柴火的烟雾从鼻孔、口腔入侵,几乎窒息了,我把吹火筒一丢,咳了起来。
“来来来,怎么搞的,火都烧不燃,以后干什么?”娘没有耐心等了,等下回家都等饭吃啊。至于被呛,在大人们看来,都是常事。
我捂着鼻孔,离开了满是烟雾的灶屋。
是不是把火烧燃了,以后什么事都能干?我寻思着。
这一年,我六岁。

姐弟中,我最小,排行老四。娘疼满崽撒,打禾插田,割草收麦,这类事情自然得到了娘的照顾,很少安排我去,即使去了,也属于点卯的状态,在田边土边晃悠几下,就被催走了。
“走走走,回去烧火,在这里莫碍手脚”。表面是被嫌弃,心里自然还是高兴的,毕竟太阳的炙烤暴晒时间长,比起那烟火飞尘呛要厉害多了。
起先,都是娘开个头,把柴草放好,把火点着,吹火筒慢慢吹燃,进入正常状态后,我只负责添柴,继续把火烧旺就是。我感觉我的领悟能力还是可以的。娘做着,我就看着。点火用的柴草要尽可能的干,树叶片、松树丛是最好的,一次性放柴不能太大,要保证灶膛的空间,吹火筒绝对不能用力过猛,开始不能对着火吹……这吹火烧火还真是技术活,你要看菜,什么菜用怎样的火力。稻草,树枝、树兜什么时候用好,太猛容易烧糊、烧焦,这得靠自己观察,慢慢的我也就会了,成了娘做饭的得力助手。再后来,我就有空偷偷的观察娘做饭炒菜的一些事儿。什么切、砍、剁、削,什么蒸、煮、炖、炒,什么块、条、丝、片,什么饭、粥、汤、馍,自然都是这时候接触、发蒙、偷学的,现在能在厨房灶台露几手,莫不是当年吹火烧火的铺垫。入错了台啊,要是当年没接触讲台,站个灶台,也许是一流湘菜大师呢,我时常对妻儿无不遗憾的自嘲。

烧火还真有烧成了专业户的。
每次回家,要坐在娘身边听她唠话,娘会将这段时间来的居家情况做个汇报,意在告诉我们她在家很好的。前次她就提到了烧火这件事了。天气晴好,邻居烫茴粉皮,有烫的,有搅粉的,有抬篙子的。娘说,人老了做事不灵便,就自告奋勇去烧火。这烫茴粉皮,只要启动了,这火就必须烧得旺,速度才能提起来。当然,现在准备的柴火都比较好,都是那些已经干裂的木头,一燃起来就呼呼作响的。娘说,烧了一小会儿,临村的那个冬元就过来了。这名字非常熟悉,从小就听说过,村里每有红白喜事,要大开灶台。十来个大锅,一字排开,几十桌,每桌十来个碗,两三个小时要出锅,所以烧火是至关重要的。这冬元家境不好,只有一个老娘,但人随和,满脸笑容,好说话,几乎是随请随到,也不要什么工钱,包吃三餐,完了带点好菜给他老娘就可以了。当然,遇上婚嫁回门生子满月,东家都会热情的来个大红包。像这种场合烧火是有套路的。杉木起火快但不经烧,柘木来火慢但火力持久,竹子像爆竹最喜庆,稻草起头扫尾比较好。炒锅要猛,汤锅要慢,蒸锅先猛后慢靠持续。油锅太猛,酥丸团子外糊内不熟,太慢,耗油耗时间。尤其是饭锅,更难把握。几十斤大米,一锅煮,夹生不熟的,生硬不软的,黏浆糊汤的,还有弄不好锅底烧成焦炭的,这都是常有的事。要是遇个东家准备的柴火不干,烟雾缭绕,熏得你眼泪哗哗,几根吹火筒都忙不过来的。
记得学校里有次安排人事,大部分老师都是一主带一负,上语数外理化的,往往就兼政史地生的课,有的老师挑三拣四,叽叽歪歪,会场议论纷纷,说什么政史生地是搭头,不搞。校长说,都去做饭炒菜,总要有烧火的,能把火烧好也不错哒,会场顿时一片宁静。估计校长小时候也是经常烧火的,多么朴素的道理啊。
《主角》一书中省秦两代秦腔台柱小时候都是专门烧火的,听说秦腔靠吼,莫不这吹火筒还真吹大了肺活量吹足了吼劲?

科技日新月异,社会滚滚向前。住房的换代、升级,燃气的兴起、普及,柴火灶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吹火筒更是销声匿迹了。
吹火筒其实做法非常简单,一根大点的竹子,锯个80-100厘米长一截,中间把节疤打通,靠底端用钉子打个小洞就可以了。树大分杈,人大分家,这是成长,是责任,是担当。结婚了就要分家,房屋几间,粮食几担,鸡鸭鹅猪各半,另立锅灶,单独开火,基本生活用品父母都会添置齐全,锅铲瓢盆碗筷火钳吹火筒就成了标配,唯有吹火筒一般都是老人家亲自制作,筒短情长啊。
新灶开火,自然是高兴的事。新娘就是新的娘,老娘就是老去的娘。爷娘老了慢慢退出灶台,新郎新娘接棒,新郎挣钱养家,新娘做饭糊口,这是传承。第一次开火,自然是媳妇掌勺,这是当家的必修课。但火要旺,生活才旺,火要顺,生活就顺。图个吉利,图个喜庆,图个稳妥,第一次烧火自然是老父亲。新灶膛空,多放点柴,火柴一擦一点,吹火筒轻轻一吹,袅袅炊烟起,浓浓父母情。
除了掌勺、烧火的,母亲,儿子,也有孙子出生后才分家的,其他的家庭成员,有已经分家的儿媳,也有未成年的子女,都会提前到来,一屋人就围坐在灶屋里,召开一个小型的家庭会议,等于就是一个分家开火的仪式。当然是父亲讲得比较多,什么这分家也是不舍的,你们迟早要长大的,物资都是按人头分的,账就不要你们承担的,如果有什么困难还是会帮衬的等等。时不时往灶里送柴,吹火筒就吹吹,尽量不起烟雾,不炊的时候,手拿着个吹火筒边指指点点,极像个指挥棒,指点江山样。母亲话语不多,无非就是煮饭时几个人放多少米,炒多少菜,剩饭剩菜怎么处理。至于其他人,很少说话,一般都是点头称是,小孩子嘛眼睛就盯着窝里,新开火,鸡鸭鱼肉自然不少的。

天道轮回转,又见炊烟起。
沉寂了二十来年的柴火灶又重出江湖了。家乡一带,高端洋气的别墅后面,悄然的砌起了新的平房灶屋,柴火灶又派上了用场。不过,因为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地方准备、囤积、码放柴火,干柴烈火,越烧越旺,吹火筒还真的排不上用场了。
小强哥是湘阴的女婿,他说,湘阴人会过生活,特精致,连柴火都码得整整齐齐,横竖交叉稳稳当当。
是的,会烧火的肯定会干事,会干事的肯定会生活。
袅袅炊烟起,满屋饭菜香,灶边筒吹火,最忆是家乡。

作者简介

夏四文,中师毕业,初中教师。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      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在岳阳,儿时烧柴火土灶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来稿选粹】朱凤|老灶
全新无烟柴火灶,燃烧聚火效果好,没有烟雾产生,做到充分的燃烧
刘继红 | 往事悠悠14:老柴火灶
灶台
老物品:缸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