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志·五行志中上(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国家兴衰,存亡之道,都写在了执改者的一言一行上,这可不是迷信。察其言,观其行,然后知其死期将至,古今一理!本章有“妖”“妖孽”“祸”等字的具体含义。请看《<汉书>研读》第111章:

志·五行志中上(一)


妖孽的含义

《洪范》中说:“敬用五事。其五事是:一叫做貌,二叫做言,三叫做视,四叫做听,五叫做思。容貌要恭敬,言语要顺从,视觉要明亮,听觉要聪慧,思维要睿智。容貌恭敬就能做事严肃,言论可行就能善于治理,看得分明做事就会明智,听得清楚就能便于谋划,思想睿智做人就能圣明。善行会得到善的验证:恭敬严肃雨就会应时而降,善于治理阳光就会和煦温暖,做事明智气温就顺合节气,谋划合理寒冷就应时而不过度,通达圣明就会风和宜人。恶行也会得到相应的验狂妄自大会大雨不止,僭越奢侈会冷酷无,萎靡不振会高温持续,急功近利会大寒不消,政治昏暗会大风不息。

《书传》中说:“容貌不恭就是态度不严肃,其错在过于狂妄,受到的惩戒将是大雨连绵。有时会有奇装异服,有时会出现龟孽,有时会出现鸡祸,有时会出现下体生长到上身的所谓沉疴,有时会出现青眚(音shěng,省)或青祥的怪物。这就是所谓的金克木现象。”

其解释是:凡是草木之类出现的怪异都叫作妖。妖就是夭胎,意思是说情况还很微小。出现在虫豸(音zhì,治)身上叫做孽,孽就是妖孽。如果出现在六畜身上就叫做祸,这说明情况很严重了。如果出现在人身上,就是所谓的疴。疴是疾病外貌,是说侵入浸透很深了。再严重就会生出异物,叫做眚;如果异物来自于外界,就叫做祥,祥就是祯。阴阳两气相伤,就是所谓的沴(音lì,力)。沴是到来的意思,也是不祥和的意思。每一件事情都会有“时有发生”的大多数情况,这是说不一定必须全部到来,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在前有时在后。

汉武帝时期,夏侯始昌精通《五经》,善于推演《五行传》,并把这些传授给同族侄子夏侯胜,以后再传给许商,都是代代相传,教授给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他们的注解都和刘向相同,只有刘歆的见解不同。容貌不恭敬,就是所谓的不严肃,肃就是敬。对内为恭,对外为敬。国君的行事方式,如果体貌不恭,怠慢骄横,就不能敬万事,失误的原因在于轻狂,举止轻率没有定性。如果上面轻慢下面横暴,就会阴气极盛,所以上天的惩罚是经常降雨。大水伤害百谷,衣食就会不足,那样就会奸邪并起,所以是极恶。一种说法是,百姓很多受到刑罚,就会造成百姓肢体残缺,相貌丑恶,也是这个原因。如果风俗狂妄轻慢,礼节变异没有限度,就表现为剽轻奇怪的服饰,所以会出现服妖,水类动乱会产生龟孽。在《易经》中,“巽”的封象是鸡,鸡有雄伟的冠子和威武的相貌。如果不修威仪,就会貌气毁灭,所以会有鸡祸。另一种说法是,水灾年月出现很多鸡死亡及其他怪异现象,也是这个原因。如果君主在上失掉威仪,那么在下就会有强臣祸害君上,所以会出现下体生长在上面的疴。草木的颜色是青绿,所以会出现青眚和青祥。凡是相貌伤害的都是病发于木气受损,木气受损生病就会金沴到来,这是因为气之间是相冲相通的。在《易经》中,“震”在东方,代表春天和木气;“兑”在西方,代表秋天和金气;“离”在南方,代表夏天和火气;“坎”在北方,代表冬天和水气。春与秋,日夜分,寒暑平,这是因为金木之气容易相变,所以容貌受损秋季就会阴雨连绵,说话伤人导致春天经常干旱。对于冬夏来说,日夜正好相反,寒暑不同,水火之气不能相容,所以眼光失误会持续酷暑,听觉有误会常冷不暖,这都是不顺应气运行的结果。如果逆之而动,其结果就会极度的恶,如果顺应时令做事,其好德会回报以好福。

刘韵的貌传中说有鳞虫那样的妖孽、羊祸和鼻疴。他解释说,在天文上,东方的星辰是龙星,所以是长鳞的动物;在《易经》中,《兑》卦以羊为物象,木被金所伤,所以会招致羊祸出现,这和阴雨连绵不停的报应是相同的。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春天与秋天一样,都是阴阳之气相等,木衰则金盛,所以能相兼并合,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祸与妖、病、祥、眚一样,不会有特别的不同。

据史书记载,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鲁成公和诸侯在周地会盟,周朝的大夫单襄公看到晋厉公走路时眼睛看着远方,高抬腿大步走,就对鲁成公说:“晋国将要发生动乱。”鲁成公问:“我敢请教一下这是天道呢,还是人祸呢?”单襄公回答说:“我并非是占卜的瞽史,怎么能知道天道呢。我看到晋君的容貌,知道肯定有祸。君子要目定体安,两脚要跟随目光前行,所以就能观察其容貌而知道其内心。目光要远近适宜,脚步要跟上目光范围。晋侯目光高远,抬腿也高,目光不在身体之内,脚步不在目光之内,其想法肯定与众迥异。目光和身体都不协同,怎么能长久下去呢?联合诸侯,这是百姓的大事,所以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如果国家没有灾祸,那么其君主在会盟时的言谈举止,其步、言、视、听肯定会恰当得休,由此可以了解其德行情况。目光过远是断绝道义,脚抬得过高是舍弃道德,说话华而不实是违反信义,耳听不正之言是背离名分。人的眼睛是用来观察正义的,脚步是用来履行仁德的,嘴巴是用来维护信义的,耳朵用来聆听号令的。所以目视、耳闻、言谈、举止都不能不十分慎重,一旦出现偏失就会造成差错和灾难。如果完全丧失规范控制,整个国家也会跟着陷入灾祸。晋侯现在已经失掉了其中的两个方面,我就根据这些做出上面的判断。”两年后,晋惠公果然去世。凡是这类情况,都是态度不恭导致的灾祸。

《左氏传》中记载,鲁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楚国的莫嚣屈瑕讨伐罗国,大夫斗伯比前去相送,他返回时对其驾车的说:“莫嚣肯定会战败。他走路时脚抬得太高,说明他的斗志不牢固。”

斗伯比返回后马上报告楚王,楚王派出一名赖国人前去追赶莫嚣,但没有追上。莫嚣率军前进时队列不整,而且不作应有防备。到了罗国后,罗国人发起反攻,楚军大败,莫嚣战败自缢身亡。

鲁釐公十一年(公元前649年),周朝派出内史官过赏赐给晋惠公圭玉,晋惠公懒洋洋地接受过去,态度很是傲慢。过返回后报告周王说:“晋侯马上不能享受封国爵位了!天子赏赐命圭给他,他却懒于接受,这是他自己先放弃了福瑞,还怎么能继续下去!礼是立国之本;敬是礼的基础。没有敬就不能遵行礼仪,礼仪得不到遵行必然上下浑浑噩噩,这样的国家怎么能长久下去!”十年后,晋惠公去世,他的儿子晋怀公被立为国君,晋国人杀掉晋怀公,改立了晋文公。

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晋侯派郤锜到鲁国请求援军,他在奉行君命时表现很是不恭敬。孟献子说:“郤氏要灭亡了吧!礼是身家支撑,敬是立身根基。郤子已经失掉了根基。况且他作为其父卿位继承人,接受国君命令来搬请救兵,这是为了保卫社稷,但却表现如此懈怠,置君令于不顾,他怎么能不灭亡呢!”鲁成公十七年,郤氏果然灭亡。

鲁成公十三年(公元577年),诸侯们朝拜周王,然后跟随周朝的大夫刘康公讨伐秦国。周朝大夫成肃公在社神庙接受祭肉时,表现得很怠慢无礼。刘康公说:“我听人说过,百姓受命于天地间的中和之气才能降生,这就是所谓的命。所以要有礼仪动作威仪的准则,以此来确定命运。遵守规则的,能守善成福,不能的则会败身取祸,这就是君子勤礼、小人尽力的原因。勤礼最大的莫过于恭敬守礼,尽力的莫过于敦厚老实。恭敬是在养神,敦厚是在守业。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与征战,祭祀要向参祭者举行分肉之礼,征战祭祀要以牲肉犒赏众人,这都是祭祀神灵的大节。现在成肃公慵懒无比,这是在舍弃自己的性命啊,他回不来了。”五月,成肃公果然去世。

鲁成公十四年,卫定公宴请晋国大夫苦成叔,卫国大夫宁惠子作陪。苦成叔很傲慢无礼。宁惠子说:“苦成叔家马上就要败亡了!古代宴请客人饮食,就是来观察其威仪、预测祸福的。所以《诗经》中说'兕觥其觩,旨酒思柔,非侥非傲,万福来求。’现在苦夫子太过傲慢,这是取祸之道。”以后三年,苦成叔家果然败亡。

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卫国大夫孙文子询问鲁国,鲁襄君走上台阶时,孙文子并行前进。鲁国大夫叔孙穆子作为赞相礼官,他赶紧走上几步对叔孙子说:“诸侯之间会盟,我们的国君没有让卫君走在后面。现在先生却不跟随我们国君后面,我们国君不知道错在哪里,还是请先生放慢脚步吧!”孙文子无言以对,但他并不表示歉意。叔孙穆子说:“孙子必然灭亡。他作为臣子却想摆国君的谱,错了还不知改正,这是灭亡的根本。”十四年,孙文子驱逐其国君后背叛国家。

鲁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5年),蔡景侯从晋国返回时经过郑国,郑伯设宴款待他,也很不恭敬。子产说:“蔡君将要大祸临头了!到晋国时路过这里,国君派子展到国都东门去慰劳他,他却表现傲慢。我当时就说:'这是能够改正的。’现在他回国又途经这里,接受宴请仍然傲慢无礼,这说明他的心性确实如此。身为小国之君,侍奉大国,却把傲慢当作自己的风格,将来能得好死吗?如果不免于灾祸,肯定会来自于他的儿子。他行为淫乱丧失了做父亲的资格,其结果必然被自己的儿子杀掉。”两年后,蔡景侯果然被自己的世子般所杀。

公元前542年,鲁襄公去世。季武子想要拥立公子裯继承君位。公孙穆子说:“公子裯这个人啊,在居丧期间一点也不哀痛,在痛失亲人却面有喜色,这就是所谓不遵礼度。不遵守礼的人,很少不带不祸患。如果真拥立他为君,那会成为季孙氏之忧。”季武子不听,最后还是拥立裯继位。在为襄公举行葬礼时,这位新君三次更换孝服,刚穿上的孝服很快弄脏,跟旧孝服一样,他就是鲁昭公。鲁昭公继位后二十五年,听信谗言进攻季孙氏。兵败出逃,最后死在国外。

鲁襄公三十一年,卫国大夫北宫文子看到了楚国令尹围的威仪,他对卫侯说:“令尹很国君的气派,他肯定会异志;虽然可能有时得逞,却不能长久。”卫侯问:“先生是怎么知道的?”北宫文子回答说:“《诗》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现在令尹的威仪很不象样,百姓没有标准可以效仿。百姓没有可效仿的,就是能够居于百姓之上,也不可能善终。”

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夏天,周朝单子在戚地与诸侯会盟,他目光向下说话缓慢。晋国叔向说:“单子快要死了啊!朝会时要有固定的席位,在野外朝会要有明确的标志,衣服必须有领,领带必须打结。在朝会时主持会议必须把话传达到在坐的每一个人,从而把事情讲得清楚明白;目光不能老是停留在衣领和衣带打结的中间,这是为了让神情庄严肃穆。言语用以发布命令的,仪态神情用以表明态度的,做不到就会造成失误。现在单子作为代表周天子的百官之长,在传达王命的会盟上,目光不高于衣带,声音传不出一步,仪容不能让人看到态度,言词不能让人听明白。态度不明朗时,人们就不会恭敬,语言不明白时,人们就难以从命。他没有守身的底气了。”这年十二月,单子果然去世。

鲁昭公二十一年三月,在安葬蔡平公,蔡国太子朱所在的位置弄错,他被排在身份低下的人的位置上。参加葬礼的鲁国大夫回国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昭子。昭子叹惜说:“蔡国要亡了吧!就是不亡,这位新国君也必然不能善终。《诗经》中说:'不懈于位,民之攸塈(音xì,细)。’现在国君刚继位,就屈尊于卑下位置,以后他整个人也会随之而下,失去君位。”当年十月,这位新蔡侯朱果然逃到了楚国。


鲁昭公

黄其军

      作于2021年6月25日(古历辛丑年五月十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心理异常的问题
大器晚成的流浪者——五羖大夫百里奚
春秋公羊传译注(上册)7
孔子春秋政坛的首秀 | 左传拾趣
春秋时期鲁国的十四位君主(下)
【闲话春秋】之二百零四:克己复礼,仁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