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稿选粹】牛撇捺|被遣赶回中庄的三户半人家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被遣赶回中庄的三户半人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庄先后接收了四户半人家。第一家是我们家,从骨子里从根本上说,虽名义上说是“城市下放”,实质上也是遭贬,被遣赶的人口。但相对于后来的三户半,我们名义上是“自愿”回乡,体谅国家困难,帮国家度过难关的,是“光荣”的。而且,我们家就是从这个村出去的,离开这里不到十年。我们家曾为集体贡献了土地,我们的祖坟就在这里。所以,阿Q式地想想,我们虽不是“衣锦还乡”,也不至于惨到抬不起头的境地。如果不抬杠,说通俗一点,就是我们一家在中庄有根,根还比较深。
另外三家半,说与中庄没关系吧,上面没有将他们发落到别处,而令其落户在此。说明他们与中庄有着这样那样的渊源。但如果说他们就是原来中庄的村民,根据似又不足。

第一户,王达天家。王原是某县(他们口音带有河西走廊一带的味道,好像是酒泉话)照相馆的摄影师,有照相洗相的手艺。在外面吃了几十年的商品粮,全家已是妥妥的城里人。可突然有一天,他、他老婆带着一儿一女回到了中庄。什么原因使王达天丢了公职,他们家丢了城镇户籍,那时我小,不清楚。想必王达天于照相时对异性动了手脚,耍了流氓,或与别的女人有了不正当两性关系,或者参加过“三青团”了?思想反动了?贪污浪费了?总之是有事。郭家坪有个在外面当司机的,因为耍流氓搞大了单位一位女职工的肚子,被开除公职遣送了回来,那件事大队的很多人都知道。王达天的情况应当与那位司机相仿吧,村人都这么传。
说起这个司机,我们一帮同学挺恨他的。恨他不是因为他搞大了别人老婆的肚子,而是有一次,县上去什川公社果园拉水果的汽车,在爬坡时掉下一筐大梨。我们一群一年四季吃不上几口水果的小孩拥上去要分了吃。但此人仗着身高马大,身强力壮,将水果抢了过去,说要上交。我们那个恨呐,你一个流氓装什么伟大!
王达天与村上姓王的应是本家,但似乎没有一家跟他们有相近的血缘。他们家是何时离开中庄的,也许他父亲以至祖父时就远走他乡了。他说自己是村上一王姓五保户的远房侄子,可那老太太开始相认,后来又不承认了。
王达天很开朗很乐呵,常常跟人们开玩笑,跟半大小子们也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他的夫人身体很差,几乎不参加劳动。他的女儿到中庄时已出落得如花似玉,三四年后就嫁了出去,嫁了个复原军人。那时农村的漂亮姑娘,绝大多数归了穿过军装的人。王达天的儿子叫王平,与共和国一位将军同名。比我小两三岁,很帅,很聪明,但学习一般,身体不是很健壮。听说他是被抱养的,可能小时营养不足。改革开放后,在县城开了家烧鸡店,生意很好,生活得不错。但不到六十时便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第二户,姓陈,与村上几家陈姓地主似为本家,但已出了“五服”,不亲。这一家搬出中庄可能也有两三代了。
陈家主人原来在兰州是环卫工人。不知是因为工作中犯了错,是他所在的街道不需要那么多清洁工了,是查三代查出了他们的地主出身,还是因中国与苏联交恶,准备打仗,城市将出身不好的人通通赶了出来,以“清君侧”,稳城池。反正他们家被很突然地赶到了中庄。此时陈氏夫妇年已四五十岁。到村上后,两个姑娘相继嫁了出去,大儿子在生产队劳动,小儿子生下来没有肛门,一只手残疾,走路一瘸一拐,干不了农活。这一家在村上呆了也有近十年吧。我们离开后,听说在三中全会全面落实政策时,他们家返回了兰州。陈家大儿子被安排到他父亲曾经的单位就业。想来他们一家的生活条件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善,但与在中庄相比,应有不小的区别。当时的城乡差别,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第三户,也姓王。这家人与中庄似更不沾边。大概无处可去,稀里糊涂来的吧。
这家人到村上时特别凄惨。他们无亲可投,无处可住。男女主人,加三个已成年的女儿,两个半大不小的儿子,七口人,被生产队安排住在了羊圈里一间羊倌住的房子里。那里又脏又臭又挤,唯一的优点是燃料充足。在这里,这家人住了一年多,直到在外面盖起了房子,方才搬离。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盖起三间房,说明即便城市贫民,还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比被永远固着在土地上的农民不知强多少倍。
王家在兰州属于最底层的人,但毕竟在城市,孩子们见过世面,所以很快跟村上的同龄人交上了朋友。王家的大儿子,那户陈家的大儿子,我哥等人,成了特别要好的朋友。那两个小伙子在生产队安排他们用驴车拉水时,分给我家的水还多一些。
王家的三个女儿都很漂亮,五官清秀,皮肤白皙,都念过书,气质很好。到村上一两年后,大女儿便嫁给了邻近公社的一个复原军人。二女儿小名兔娃,患严重的肺结核。村上一个姓郭的村医号称能治好她,条件是当他的弟媳妇。王家人答应了。但那时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雷密封等很贵,她们用不起。她们家极其贫困,吃饭都困难,营养跟不上。我们离村后,听说兔娃死了。那时她大约二十左右吧,正是人生最为美好的年纪。
王家人后来被落实政策回了城,再后来的情况就不知道了。这里呈上我迟到的祈祷和祝福。

半户人家指周东华的女儿嫁的兰州丈夫。周东华的女儿虽然嫁给了城里人,但她没有城市户口,未离开中庄,而且还必须参加农业劳动。他们家算在中庄有根。周家姑娘长得漂亮,有些文化。农村小伙子根本入不了她的法眼,但城里人条件好的又瞧不上她,只能找一个近乎歪瓜裂枣的男人。此人大舌头,连话都说不清。是个工人。不料此人不知是有偷盗的恶习,还是为了讨好媳妇与丈母娘,多学了一门技艺。
他偷单位与别人的钱财,作了奸犯了科,触犯了法纪。好在单位未将他送公安判刑,而只是开除了其公职,街道和公安部门注销了其户口,将其遣送到他媳妇所在的农村安置。这个人姓甚名谁,我不清楚。见过,长得很磕碜,严重配不上周家姑娘。不过此时两人已有一个女儿,白白圆圆的,很是可爱。周家姑娘纵有再多的不愿意,也不好将夫君拒之门外。这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如何,不很清楚。推想起来,不会太好。这家的男人不会干农活,工分高不了。没有了工作,没有了“铁杆庄稼”的现金收入,老婆会严重嫌弃他,丈母娘少不了排斥与挑拨,夫妻感情不会太好。而且,因为是盗窃罪,也不可能被平反,被重新安排工作。这可能也是时代的恶搞吧。
人为地强行地想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往往是悲剧性结局。不知周家姑娘醒悟了没有。

牛撇捺,一九五七年出生,甘肃皋兰人。退休职员,业余文史爱好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宁夏杂文学会会长。著有《牛撇捺文集》(八卷)等。

新锐散文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新娘(“金谷”杯春节征文92号作品)
逝去的木行港(散文)
周葆亮|追踪小陈庄:离奇消失缘于一段不伦之恋
康康叔的故事
一个凄美的人性故事:我们村柳老二和小三儿的拼凑人生【上】
乡村纪实:我们村那户臭名昭著的人家,结局让人心酸,也让人叹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