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西】洪忠佩|大河长滩

东方散文夏季版


【作者简介】洪忠佩:江西婺源人,鲁迅文学院结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江西滕王阁文学院特聘作家,发表散文、小说等作品三百多万字。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青年报》《青年文学》《北京文学》《文学界》《四川文学》《湖南文学》《创作与评论》《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等,多次获奖并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多种选本,出版散文集《影像·记忆》《婺源的桥》等多部。

大河长滩 

一场雨从向山尖与通天坞飘来,雨滴中仿佛夹着香樟与枫香混合的体味,以及青草的气息。湿漉漉的雨气,幽幽的清香,似乎是随着河水在流淌的。河,呈S形,清澈而隐秘。如果没有村妇的捣衣声和鸭子的叫声,剩下的是鸟与蝉的合唱,还有缓缓的流水声。

相对于杨村坞与横坑口的小溪,河要开阔得多,朴实的村民就称大河。河的源头在浙源水,一条出于浙东的浙岭,一条出于浙西的斧头角,一路奔泻在沱口汇合成大河。大河淌过花园店石碣,就进入了一片山水组成的秘境:山峦,河滩,水埠,甚至河面上的倒影都是饱满的绿,静谧、深幽。石壁,鹅卵石,水草,还有岸边的水柳,芭茅,蒺藜,藤蔓,共同铺展了大河的河床,河床上经年流淌着大河散漫的故事。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在河边看过村民撑着竹排放渔网,清澈的水面和悠悠的场景,漾着古意与生动。

在时间的长河里,大河应是婺源浙源沱川茶商木商的一条通道,经清华水入星江,可以通往鄱阳湖和长江。五里长街,十里花园,二十里平坦,讲诉的就是大河一带的历史景象。我虽然没有机会与历史上的茶商木商邂逅,但他们捐资修桥补路的善举还在村民中口口相传。在遥远的年月,大河上燕嘴三拱的罗云桥就是茶商木商捐建的。

奔流的大河,曾经起起落落的篙声桨声已经远去,而吸引来的是一批批喜欢亲水的漂流者。在杨村坞水埠头,是吴建阳搀扶村里茂生老人的一个细节让我认识了他。那种亲近与热情,是他内心善良朴实的表达。建阳是村民新溪的叔叔,他小时却是从下游长滩过继到村里的。村庄的大河是他的梦境,他在外地漂泊了几十年,还是回到了大河边的村庄。禁鱼,让大河回到过去的养生河,成了叔侄共同的情结。

在村里老人的语境里,杨村坞是一个蟹形的村庄,临河的冷水窟(津泉)是巨蟹冒水泡的出处。六七十户,是溪畔人家一直保持的底数。既然村庄的名字叫杨村坞,那就说明吴姓在明代万历年间从口坑山迁入时,原先还有杨姓人聚居过。能够还原村庄历史的至德堂、书堂,已是断壁残垣了。我无数次路过杨村坞村口,却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进入村庄的内部。我对一个村庄的感知,不仅是脚步的丈量,还需要用心与村庄的深度对话。

雨,把大河长滩的绿过滤得更纯净。一滴一滴的雨水从香樟的树叶上滑下,在河面上溅起点点的水花,此起彼伏。水鸟的出没,打乱了盈盈的水花。直到水鸟扑棱棱地飞走,带着香樟味的水花又开始复原。风,推起了涟漪。一场雨的到达,比我从河埠到茶楼的脚步更快。水埠的对面是延展的洲滩与幽深的小塘坞,坞边是绵延的九股山。从雨雾中看去,大河随着河岸洲滩蜿蜒,而九股山与蟹形山似是在聚拢相拥,交合在一条大河的深处。

该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与本平台无关。

  联系  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婺源旅游非通票景点行程安排
【江西·婺源】最后的长滩村【2011赣浙皖春游记37】
香樟
题江西大余百年香樟[五绝]
客家围屋建筑---江西龙南杨村·燕翼围
乡村古景:梓桐杨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