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阳笔会专栏】梅子|梦回淡浦


走进揭阳

梦回淡浦

作者

梅子

在去揭阳之前,从来不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叫揭阳。去了揭阳之后,一直在想,我是去了一个真的揭阳,还是一个假的广东?一些奇怪的感觉在心头起起伏伏却抓握不住,至少有一千句话从头脑里飘过,却久久不能下笔成文。我要找到一个关键词,一个线头,把纠结在心里的麻团抽茧成线,编织成我心中的揭阳。不,应该是编织出我心中的揭阳榕城区东兴街道淡浦村。因为我实实在在去到的,只是淡浦,行政归属于东兴街道的一个社区。

而在淡浦,仅仅停留了两天时间。

就像对一个人的感觉,仅仅一瞬就能凭感性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对一个地方,两天时间已经足够。两天里,从蔡氏宗祠开始,到德安里、丁日昌故居,从揭阳学宫到双峰寺、城隍庙,我看到了一个停留在旧时光中的淡浦,不管这些地方是否属于淡浦,它们都属于我文字中的淡浦村。我变成穿越剧中的现代女子,在那些古老的建筑中梦游。

在潮汕木偶剧的戏台前驻足,看生旦净末丑上演人生悲喜剧。绕到后台,细观师傅用包着布的大软锤闲闲敲大锣,用小木锤敲小锣,扬琴铮铮,二弦咿呀,跪着操作木偶的嫂子长相素朴,却有一管靓丽的好嗓子,把潮剧唱得字正腔圆,回肠荡气,配合着手上的动作,让前台的看者沉浸于戏剧情节,全然不知后台的辛苦。回头,蔡氏宗祠门前鞭壳遍地,门前的状元碑花色鲜艳,蔡氏族人刚刚聚会结束,庆祝宗祠重光。庄严的黑色祠堂大门,可着门扇印着两尊彩色的门神像,大门两边贴着鲜红对联,墨迹尚新,从进蔡氏大院开始,门头上都挂着红色的驱邪祈福的小纸条。石头门楣上,有横扁,有篆章,有雕工精细的石狮子。走进四合院,穿过天井,供桌上祭品齐全,香烟缭绕,蔡氏列祖列宗的画像肃然排列在上。这一切,对我来说多么新鲜啊,可对淡浦人来说,只不过是日常生活。蔡汉顺先生介绍,潮汕人聚族而居,族中都有祠堂,祠堂都建在家族房屋的中心位置。走出大门,想寻一串糖葫芦,有人递给我一个青香蕉,哦,这是南海之滨的揭阳淡浦,不是北方的寻常巷陌。

在德安里,我们一群女人,把方家的古巷子走了又走,古巷里一会儿跑出一群长得圆鼓鼓的孩子,一会儿走出一个背上背着孩子手中推着孩子的年青男人,买菜的老人一个接着一个走过长长的古巷,他们是古巷风景的一部分。我们也走进去,高喊拍照者,快拍背影,我们又走出来,高喊,快拍我们走路的样子。这里不是戴望舒的江南小巷,是冒着烟火气的岭南古村,很适合我们这些张扬欢快的女人走一场临时秀。灰色的低矮房屋, 屋脊挨着屋脊,天井连着天井,巷子四通八达,一样格局的房屋住着一样姓氏的族人,房子连成片抵抗海上来的台风,庇护着人们的生活。姓氏连成族,在曾经荒蛮的海滨奋力生存繁衍。晚上,在方家后院吃流水席,坐在曾经坐着皇亲贵戚的桌上,吃着地道的潮汕菜,十几种美味佳肴,只记住了米粿和蚝烙,芋头做的,外酥里嫩的,香香甜甜的,叫什么?肠衣包着的,糯米里裹着各类果仁的又是什么?吃货只记着吃,竟忘了记下菜名。酒酣耳热,心醉神迷,陕西的朋友唱起了信天游,山东的朋友打起了太极拳,男男女女端着酒杯一席席畅饮,欢庆十八省文友相逢淡浦。我从穿越剧中醒来,心却不愿醒。想象百年前方家后院的聚会场景,虽也热闹,必是坐位安排尊卑有序,举杯投箸恭敬如仪,主人身后仆从侍立,传菜换盏,秩序井然。我们是一帮子来自五湖四海爱闹腾的文人,在安静的方家后院掀起一股股欢乐的浪潮,觉得如此才不辜负热情好客的淡浦朋友们周到的安排,才不辜负因文学而起的这场因缘际会。时间在向前。我们舍不得淡浦的古巷,淡浦的人,舍不得南浦送别,又向四海去,可时光却舍得一切。

时光虽舍得一切,终怀慈悲心。在丁日昌故居留下梅林巷,留下“四海论交求古剑、一生低首拜梅花”的古联,留下学宫可访,留下城隍庙可拜。在双峰寺,我没有进去拜佛,在五观堂看佛家子弟吃饭。领头师傅先敲钟,然后坐下,与众人低头合掌默念经文。吃饭过程没有一点声音,每个人脸上也没有饭菜好坏的表情,真正做到了食无语。堂上贴着两幅对联:五观若明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粥去饭来莫把光阴遮面目,钟鸣板响常将生死挂心头。师傅们都很年青,僧服合体洁净,脸堂红润,身板笔挺,一举一动莫不从容。蔡汉顺先生笑我喜看别人不曾注意的地方,嗯,这一切,生活于此的他看来平常,我却看到了不平常,僧人们平静欢喜的样子震动着我的内心。我仍在穿越中。秭归与淡浦,是时空中两个不同的宇宙。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庙宇是遥远的存在。在一家正在修建的书院里,我又看到了锯子、斧头、刨子、木马,木匠师傅正在劳作,用一把斧头就能按所弹墨线把木头砍削成需要的形状。蔡郁瑜先生用他拉二弦的手,拿起斧头,娴熟地砍削一根圆木,淡浦男人真是能文能武啊。用古老的手工劳作恢复一座木质的古色古香的书院,这才叫修旧如旧。

在我心中,广东是风气开放、经济繁荣的代名词。去过深圳、广州、珠海,三座城市的面貌正是如此。揭阳,湖北之南,广州之东的滨海之地,想必也当如此。可是,来到榕城东兴淡浦村,想像中的揭阳与我所见到的揭阳,却并非“也当如此”。淡浦之行之见,助我打开重重套门中最里层的门,让我看到了繁华大广东的一个小细胞,且在这个小细胞里,看到了岭南粤东,世代相续的文化根须在如何给地表的繁荣大树输送营养。繁荣富强、日新月异之下,有不变的传统,有人如僧,终生虔诚,在做维护和传承的工作。我并非看到了假的广东,而是穿过淡浦这扇门从广东的现代层面进入了广东的传统层面。朋友问我,你去揭阳干什么?我说,去寻根。他们说,你的根在鄂西。我说,我的根在鄂西,可我找的,是中华文化的根。他们说,中华文化的根在长江黄河,怎么跑到揭阳去了。我笑了,不再作答。我在淡浦看到了揭阳鲜活着的传统文化,他们用心保存下来的宗庙祠堂,他们仍然在遵循的家规族规,他们一直延续着的对孔子和祖先的香火祭祀,他们对神灵的敬畏,他们在城中养护着的一棵棵古树,是中华文化之根活着的一部分。我的淡浦之旅,当然是寻根之旅。

说起来,我已是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我的老家,一个大山里的小山村,已人迹杳然,成为莽莽丛林的一部分。去揭阳之前,我的文章《化入民间的低语》正被银河悦读网的一帮文友热烈讨论着。我感动于他们对我文章的理解和喜爱,他们的共鸣却安慰不了我失去老家的悲哀和迷茫。怎样才算有老家?老家应该有老亲可访,有祖宗可祭,有神灵可拜。老家应该有老屋可以安睡起居,有古树可以依靠仰望。老家应该有一条长流不息的河,可以滋养日子、相伴嬉戏。老家还有一辈子难以忘怀的老味道,一方土地长出的吃物,柴火土灶烧出的饭菜,养大了这具四处奔波的躯体,融进血液的记忆,时间之手也涂抹不去。老家最好有一群蔡顺汉、蔡郁瑜、黄俊波这样的雅友,随时可以敲扬琴、扯二弦,可以来一段节奏铿锵的潮剧,可以铺开宣纸,挥毫泼墨,可以围坐闲话,品千年功夫茶,还有诗文唱和,惺惺相惜。

我喜欢淡浦宗祠和古民居稍显荒凉破旧的样子,喜欢旧居小巷不经人为开发的自然,喜欢庙宇中虔诚的气氛和人间烟火的世俗味道,喜欢学宫里朴素的文字图片展示,就连那几辆明清时代的“宝马”(大轿)被冷落的样子,也为我所喜。它们没有被大肆利用,而是安安静静搁在时光里。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貌。我喜欢旧物就那样安静地呆在属于它们自己的位置。

我所喜欢的,揭阳人或许并不认可,他们或许觉得该翻新利用就翻新利用,该开发营利就开发营利。也许十年后再去揭阳,蔡老爷还是蔡老爷,但那些古民居,古祠庙,名人故居已改变了模样,变得更为富丽堂皇了。但愿一切往好的方向改变,不要像我的老家,消失在丛林中,让我找不到回家的路。

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的我长出一对透明的翅膀,在空中飞翔。耳边一个声音问我,你要飞到哪里去?我大声地回答:飞向南方,飞向南方啊!现实生活中,一次次飞向南方,都不曾想起曾经的梦境,只有这一次,我想起了曾经做过的梦,因为这一次的揭阳之行,我在淡浦找到了心中老家的样子。

作者简:梅子

作者简介:梅子,本名秦晓梅,湖北秭归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秭归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主创散文,有作品见于《美文》《散文》《散文百家》《长江文艺》《芳草》《少年文艺》《奔流》《朔方》等杂志,出版散文集《飞翔的姿势》《我的梦树开满了花》。

新锐

坚持“尊重名家,不薄新人”的办刊理念。

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

视野求广,语言求美。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合作纸媒:西岳评论散文版

顾问组成员

(排名不分先后)

王士敏  王友明  李东辉   蔡汉顺  李锡文 马明高  丁尚明  高丽君  周  海   张道德  

责编团队

(排名不分先后)

荆淑敏  马明高  吴云峰  李锡文   李佩红  胡安同   蔄红伟  苏小桃   黎  乐  高丽君  赵  阳  袁明秀   邓贵环  周  海   李慧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见!揭阳这个不到千人的古村落,曾经有过十个书斋!
西门许氏宗祠
周宁浦源村鲤鱼溪
浦头的宗族祠堂(扬州江都)
浙江苍南县霞关镇澄海岙内蔡氏宗祠落成典礼圆满成功
彭老师谈传统文化 | 郭叔云和宗礼在广东的传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