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专栏】马明高|法兴寺里识初心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作家简介



▲ 马明高

马明高,山西孝义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全国第三届高级研讨班学员。吕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孝义市作家协会主席。在全国性报刊发表有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六百余万字。创作的五部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卫视播出。出版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影视文学剧本集,评论著作,散文随笔集等十八部。荣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全国优秀电视艺术节目一等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赵树理文学奖和山西省文学评论一等奖等奖项。

法兴寺里识初心

马明高

那一天,天气很好。我记得很清楚。

冬日里的阳光,把天空照得蓝到了清澈,让那些云们也在清澈的蓝里显得白亮而冷傲了。中午,我们从古潞州长治吃过饭后出发,到了长子县城东南的翠云山南坡时,已是下午三时多了。爬上那陡而立的砂石台阶,雅致而古朴的法兴寺已经早早地立在那里等我们了。

总是有一种缘分让我们在不期之遇中相逢,因此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给我们做导游和讲解的是一位个高而清瘦的普通中年男子。他说他叫张宇光,欢迎大家来到法兴寺。后来,我才从他给我的书中知道,他是1972年生人,25年前,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经人引见,他背着行囊来到了荒山上的这座小庙,开始了他的人生之旅,同时也开始了他的修行和觉悟之途。他不说我们肯定不知道,这座法兴寺,原来并不在这里,而是在与之遥遥相对的东慈林山腰。后因其下为慈林山煤矿釆空区,年久日深,地面下陷,殿宇倾斜,无法修复,遂于1984年至1996年历时十二年,才将法兴寺完整如旧西迁至翠云山。

张先生讲起法兴寺来,总是充满着十足的底气与自豪。他说,法兴寺有三绝,佛塔佛灯佛像,我们从上而下,先看第三绝。我们拾级而上至最高处,在清静幽雅的佛乐中,大殿顶上那“圆觉殿”三个字也显得朴素而内敛。张先生说,好多人说这圆觉殿是因供有十二圆觉菩萨像而得名,其实不是,因为殿内并无十二圆觉菩萨,所以以此而得名自然也就更无从谈起了。他说这圆觉殿中的“圆觉”二字,本来指的就是佛祖释加牟尼。他指引着我们细观那古老得有些模糊不清的《新修圣像之记》古碑,碑文文尾偈颂诗的首句就是“释加本吾师,能悟圆觉性。”他说圆觉殿一名,最早见于那通“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仲冬吉日立石”的《重修慈林寺记》,现存此前的所有碑刻题记中,它一直被称为“佛殿”或“大殿”,可见这殿名是后人据那偈语而后起的。因此,这圆觉殿东西次间“菩萨之座”上的十二位大菩萨也不是《圆觉经》中所说的文殊师利、普贤、普眼、金刚藏、弥勒、清净慧、威德自在、辩音、净诸业障、普觉、贤善首等十二位大菩萨,而是据“大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岁次壬辰七月十二日立”造十二大菩萨功德碑记载,他们为佛国中另一个著名的团体“十地菩萨”与“等觉”“妙觉”菩萨。他们的详细名称,从老古的碑文中抄录如下:“欢喜地菩萨(极喜地菩萨)、离垢地菩萨、发光地菩萨(法光地菩萨)、焰慧地菩萨、难胜地菩萨(极难胜地菩萨)、现前地菩萨、远行地菩萨、不动地菩萨、善慧地菩萨、法云地菩萨、说主菩萨(等觉菩萨)、主菩萨(妙觉菩萨)。”佛教里说,菩萨由凡夫到成佛要经过五十二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菩萨十地、等觉、妙觉。由此可见,菩萨十地、等觉、妙觉是修行的最高境界。第一位欢喜地菩萨,是指已超凡脱俗、通达圣位、初见心性、生大欢喜的菩萨。最后一位妙觉菩萨,也是已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究竟涅磐、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大菩萨。

推开厚重的古老殿门,佛国气息顿时扑面而来,端坐于层层叠高佛座的主尊金像释加牟尼佛,庄严,肃穆,慈祥,把整个大殿映照得熠熠生辉。再看主尊两翼拱卫的温顺恭谨的弟子,矜持典雅的菩萨,刚健彪悍的武士,以及周围环绕着的那十二尊雍容典雅的大菩萨,都让人立刻感到了佛国的神圣、祥和、规整和稳定,一种敬畏、安详的皈依之情油然而生。我轻轻地抬脚而进,静静地,用目光抚摸着那一尊尊充满生命活力的塑像。你看那护法天王胸挺腰拧,脚倾肩仰,提肘攥拳,犹如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随时都准备着冲锋而上。再细观他那紧握拳头的左手,粗短壮实的手指,虎口处紧绷着的肌健,都使得那只手饱蓄力道,生动逼真,充满力度之美。更让我倍感亲切的是他那拳头紧握的大拇指,指甲宽扁短硬,一定指长期劳作而磨损成这样的?这肯定不是一双锦绣富贵的将军之手,而是一双犹如这块大地上任何一个石匠、泥匠和铁匠的手。张先生说,法兴寺的这些泥塑像都是典型的宋代塑像,是佛教雕塑历经魏、唐、宋三个造像而达到的艺术高峰。我在心里直感叹,真的是艺术高峰!近千年的时光过去了,还能让我们感触到那时雕塑匠人的对生活的理解与自身生命的体温。你再看那主尊左面的弟子老僧迦叶,端正侍立,双手抱拳,微微抬起那瘦削伶仃的头,老成持重,却充满了世间况味的表情与沧桑之感。再细细地观他那双眉眼,凝滞的眉心,隆起的眉弓,还有那双不太灵活的眼晴,木木然,似乎还有几分悲苦和焦虑。但用心细品,发现那眼神内敛而犀利,忧切而悲悯。尤其是那两颗因急切而显得有点儿对眼儿的眼珠,与那三角式的眼形、低垂的外眼角、紧锁的眉头,把这位老僧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如此真切饱满。他那微翘的嘴角却流露出一丝浅浅的笑意,半张露齿的口仿佛在安慰世间苦难的人们,“不要急,一切都会好的。”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样张口露齿的佛像。心想,惟其如此,才显得更加亲切真实。

满眼都是佛。那墙北侧是与释迦牟尼背向而坐的观自在菩萨和二胁侍菩萨。再往里望,就是那一尊一尊的十二菩萨塑像,个个安坐莲台,素髻高挽,柳眉凤眼,面丰颐满,含颌垂目,妙相庄严,充满了佛国净土的美好与宁静。但你细细观察,马上发现在这近乎统一的形象与神态中却有着极尽精微的变化与差别。头姿不同,有正,有侧,有俯,有平,有倾。手势不同,或抚,或扬,或捧,或托,或指,或合十。再细观,发髻、坐式、服饰,没有一个是雷同的。再细品,仅上衣,就有天衣、僧衣、帔帛、络腋、云肩等好几种类型,甚至还能感触出那衣服用料的锦麻丝缎来。当然了,最动人的不同之处,还是那十二尊菩萨丰润俊美的面庞,眉眼嘴角间是如此的充满各自的情趣与个性,微妙传神而又栩栩如生。正如张宇光先生给我们所讲,既有隨唐“华贵之神”之气质,又有宋代“平民之神”之韵味。他说佛家讲缘,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两次到法兴寺考察山西彩塑,说这十二菩萨造像,体现出的情感完全是一种非常端庄,非常关心人,非常大度,但是又是慈悲为怀的,这种情感体现得非常充分,所以在这点上,法兴寺在我们中国的彩塑史上是有特殊的地位的。

从那通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六月十五日所立的《新修圣像之记》的碑文中,不仅可以看到当时周边四乡27个村镇186位功德信士的名字,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看到当年这些法兴寺彩塑佛像创作者的名字:“塑匠人:冯宗本;画匠人:陈道荣、吕荣”。这也是令我惊讶不已的。因为,在中国过去的民间社会中,是很少有人会像西方那样去尊重一个民间雕塑的创作者的。

还在意犹未尽之时,张先生已引导着我们走出圆觉大殿,来到它下面的平台上,去观赏那一尊立在室外的、不是很大的石雕佛灯。

这是唐代一位叫董希璇的信士为妻子马慧珍女士造的佛灯,不信?你们看这里!张先生指引着我们,俯下身子,去细细辩认那灯塔海棠须弥座束腰隔柱上的题记:“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岁次癸丑十一月囗囗朔十九日庚寅清信士董希璇……合家于此寺内敬造长明灯台一所……”长明灯台即此佛灯,又名燃台塔、灯幢、石灯。这长明灯塔上的浮雕,是这古寺留存至今的唐代雕塑精品。灯塔约2.5米左右,基座平面呈六瓣花式,在这六个条形池内雕刻的是以对为组的十二神兽,它们或龙首虎身,或鱼头熊体,或鸟头兽躯,或羊角兔尾,或蛙面蛇腹,个个饱满圆润,和谐均称,富有张力。这些来自上古《山海经》里的神兽,活脱脱地凸起在那六朵花瓣的孤面上,神态各异,或逐,或嬉,或斗,或引;表情不一,或喜,或嗔,或威,或逗。再看那海棠须弥座束腰壶门内的六尊伎乐天人造像,由一位舞者与五位乐手组成。张先生讲解道,盛唐时代是中国乐舞,尤其是宫廷乐舞的全盛时代。唐代宫廷雅乐设立有“坐部伎”和“立部伎”。坐部伎是坐在厅堂演奏音乐,人数一般较少却水平高;立部伎站在庭院中演奏,人数多达数百人,却水平较低。观这浮雕形制,原型应该来自唐宫廷坐部伎。我细细地观察着,这些遥远的伎乐天人们,虽已历经时光与岁月的磨损残毁,但是,那形体依旧细腻圆润,那手掌依旧丰润,那手指依旧纤细。她们或轻抚琴弦,或情注笙管,或振肘拍板,那飘举鼓荡的衣袖,那轻柔舒卷的衣带,依然保持着优雅飘逸的盛唐神釆。再往上看,是人世间的各种吉祥花卉。再往上,是佛教的莲花宝座。再往上,是儒家礼制的亭台楼阁,再上是佛教的八角塔,看这个顶,八个坡,八个角,坡凹下去了,五角挑起来了,坡为阴,角为阳,八是八卦,上面铺的那瓦正好是六十四棱,代表六十四卦。太奇妙了!这个不足2.5米的小小石灯,有古今中外,有俗世人生,有佛儒道释,内涵却是如此之大。更奇妙的是,点燃里面佛灯之后,无论天刮东南西北什么风,由于八角楼阁窗口的巧妙错位,那光明灯火却永不熄灭。真的堪称法兴寺第二大绝。

堪称法兴寺第一绝的就是眼前的这座舍利塔,通体砂石构建,造型别致,结构奇异,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的确有些似是而非。张先生介绍说,它也叫回字塔、无梁殿、藏经楼、石殿,全国绝无仅有,独一无二。从旁边的那通唐咸亨四年(公元673年)所立的《古慈寺郑王石记》的碑文中知道,这座石舍利塔是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出资建造的。塔内有尊石雕的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像,“秀骨清相”,为北魏造像。那通元代“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岁次癸酉冬十月朔日”所立的《法兴寺记》碑中记载:“肇迹于元魏神鼎元年,历齐、周、隋,钟鱼不废。”

黄昏时分的斜阳,照射在这古老的石塔里,静静的。我们都在默默地听着张宇光先生的讲解。他说,你看这释迦牟尼佛像的手势,上面这只手,手指向上,手心向外,这叫无畏仪。下面这只手的样子,叫如愿仪。佛家是讲究因果的,你没有大无畏的付出,是不会如愿以偿的。佛是不希望人们对他五体投地求发财求富贵的,佛放弃国王不做,视富贵为浮云,你却向他求富贵,这不是缘木求鱼背道而驰吗?佛告诉人们,比富贵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不应该是“人为财死”,而应该是“财为人活”。你挣钱,你工作,不正是为了生命充实,生活幸福吗?佛是博大精深的,佛认为世界和宇宙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线是一维,面是二维,有了空间是三维,有了时间是四维,还有五维、六维,《华严经》里讲到八维,而且还有无限维,小可以无限维,点就是线的垂直,是零维,而零维还可以无限维下去,叫小而无。同样,大也可以无限维下去,叫大而无。《华严经》里还讲一百年叫一世,一日一月照耀的空间叫一界,一个世界就是一日一月照耀的空间够了一百年的时候。当这样的世界够了一千的时候,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够了一千的时候,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再够一千的时候,才叫大千世界。一个小千,一个中千,一个大千,总共三个大千,所以叫三个大千世界。三个大千世界有多少呢?《华严经》里说是微尘数。三个大千世界像微尘一样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所以,佛让我们五体投地,是要打破我们的执着,告诉我们要放下自己高傲的头颅,低到尘埃里,因为在这无边无际的大宇宙里,你只不过是一粒转瞬即逝的尘埃。但佛也提醒我们人还要抬起头,要有自己的尊严,因为对于你来说,你就是整个世界。这一俯一仰,奥妙无穷啊!

开悟了,开悟了!我觉得,在我们的眼前突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你对宇宙和世界有了深刻的了解后,你也就认清自己了。当你把自己的生命认识透了的时候,也就对宇宙有了认识了。我们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从无限维到八维,从八维到五维,到四维,四维是三维的投影,三维是二维的投影,二维是一维的投影,一维的最初又是什么呢?线的最初是直线垂直的那个原点,所以说,后面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个原点的投影。那么这个原点是什么呢?就是人,你自己一开始的起心功念。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讲:“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卷第十九讲:“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

在这纷扰变成的世界中,每个人的初心最真实,最珍贵。但随着人的长大与时光的流逝,人很容易被纷扰的世界迷惑,被钱迷惑了,就成了财迷;被权迷惑了,就成了官迷;被美女迷惑了,就成了色迷。

所以,《华严经》里才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就是那颗人与生俱来的,没有经过雕琢,没有受到污染,没有遭受扭曲的这样一颗纯真、真挚的心,也就是孟子曾经讲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中的“赤子之心”。就是人的本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张宇光先生最后说:我们只要能记住小时候母亲经常讲的那句话就足够了,那就是,好——好——做——人。

作家专栏栏目说明

应文友要求,新锐散文平台开通《作家专栏》栏目,旨在展示名家作品,推介优秀作者。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歌《佛说》《问佛》《佛灯》《求佛》《愿做菩萨那朵莲》
《问佛》《佛灯》《愿做菩萨那朵莲》《放下》《心若莲花》
《问佛》《佛灯》《放下》放下尘缘《心若莲花》愿做菩萨那朵莲》
五百金身罗汉图【带注释】【500P】(361-380)
《黄庭联句》(十二)
你遇见五台山的雪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