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稿选粹】张春彦| 文脉赓续说沙滩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文脉赓续说沙滩

到了遵义,当地的朋友迫不及待地要带我去沙滩看看,说那里邹鲁文脉,儒风赓续,丝毫不亚于孔孟之乡的邹鲁大地。自己开始疑惑起来,在这山峦叠嶂的地方,怎么还会有一片沙滩呢,沙滩又怎么能传继千古的儒风?

来到沙滩,哑然失笑。没有想到它竟然是这么一处绿意盎然、钟灵俊秀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村居。朋友说乐安江流淌到这里,地势原因,让江水中裹挟的泥沙积淀下来,时间久了,竟然聚集成一个长约百丈、形似琵琶的大沙洲,被风雅浪漫的人称作琴洲,而江岸边的村居,因此得名沙滩。

来到沙滩,才了解到这群山掩映的村落里的黎氏家族,自明朝万历二十九年,一世祖黎朝邦从四川广安迁徙到此后,一直耕读为本,诗礼传家。他们注重教化,逐渐形成男耕女织,热爱学习的浓郁风气,并与不远处爱好相同的郑家、莫家结为姻亲、互为师友,往来频繁,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儒风果真绵绵不绝数百年,并走出了诸多文人学者、杏坛名师、士林翘楚,成为地域文化的一面旗帜。特别是到了清代嘉道咸同之际,村里涌现了以郑子尹、莫友芝、黎庶昌“三贤”为代表的数十名文人学者,其著述达221种,2000余万言,内容涉及经史、诗文、音韵、地理、训诂、科技、金石、书画等诸多领域,多方面的文化学术成就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于是沙滩名噪华夏,蜚声海外,有了“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的说法。

即便是在千年儒风的齐鲁大地,也不好寻觅出能密集出现这样的成就和影响的村居,为何在黔北这么一个偏僻的小小山村,耕读文化、儒风儒韵就怒放的如此瑰丽呢?

应该是得益于血脉里流淌着的对耕读文化的膜拜。耕读首先是一种修身自立的品格。耕,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黎氏一世祖黎朝邦死前留下遗嘱:"载月著犁锄,栉淋风露雨,嗟彼膝前人,相看默相依,诗书旧生涯,功名行潦水,呜呼金石言,世世宜循轨。",确立了黎氏家族耕读为本的思想,表达出学不求做官,而在于增知识、修品行、涵养乡风以固根本的要求。所以他的后人们尽管居住于偏僻的乡野,却因铭记了祖上的嘱托,感悟到文化的力量,知识的作用,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勤于耕作,发奋读书。文化让他们通达了礼仪,完善了人格,升华了思想,提高了境界,并感染了乡风。日积月累,随着黎氏家族在沙滩枝繁叶茂,对耕读文化的传继,从自发到自觉,逐渐形成一种膜拜,一种立身安家的习惯,一种难以舍弃的信仰和追求。家风带动了乡风,带动了沙滩一代的人们对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这耕读儒风,也就侵淫了村落,晕染了山林,自然而然地造就了沙滩文化这一明媚的现象。所以,当你看到黎庶昌旧居“钦使第”花台上雕刻的耕读渔樵的图文时,就会懂得与其说它是一种点缀和装饰,更不如说是一种追求和传承。因为有了这种追求和传承,沙滩人或一脉相承,传道受业解惑;或修齐治平,“四为”立世;或耕读自乐,不求闻知于人。当郑子尹在晚年困顿离乱寄居时,仍然可以执着地在桐梓魁岩下“读书牛栏侧”的画面,成为这里的人对读书、对文化的态度的真实写照。

应该是得益于骨子里凝聚的家国天下的担当精神。沙滩的教化,注重担当精神和以身作则,黎氏家训说:“在家不可一日不以礼法率子弟,在国不可一日不以忠贞告同寮,在乡不可不以正直表愚俗,在官不可一日不守清、慎、勤三字。”这种担当,让沙滩的文化人兼具了家国视野和人文情怀,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把“舍我其谁”大丈夫精神,把忧国忧民的传统、正气凛然的民族气节,演绎的风姿绰约。他们闻达于当世时,用这样那样的方式报效祖国,发出内心最强大的呐喊;壮志难酬或英雄迟暮时独善其身,仍魂牵梦萦着故土的水水水水,恋恋不舍地眷顾着乡土的一枝一叶,发出自己的那份光和热。郑子尹不畏权势,用诗歌揭露各级官吏、豪绅、武将和兵弁搜括民脂民膏、逼死人命的罪行。莫友芝流寓京师期间,正遇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写了不少诗歌斥责投降派,表现了"匹夫未敢忘忧国"的精神;黎庶昌心怀天下,年轻时就上书朝廷指陈时弊,力主改革,后来又跟随郭嵩焘任驻西欧4国达6年、两度出任驻日本国公使,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用自己的坚韧为国家争取着难得的尊严。甲午中日战争时,他捐输万两白银充作军饷,战败消息传来,他终日啼泣,爱国之情,感人至深。黎恂、黎恺以毕生心血教育家族和邻里子弟,还聘绥阳宿学杨实田来此执教,生徒上百人。莫友芝被尊为“西南汉学巨儒”,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却终身不仕,以教育为业,桃李满天下。

来到沙滩,品鉴往事,就能找到答案。读懂“三贤”,就能知道:文化有着怎样强大而深沉的力量,它用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孜孜不倦地教化着一方人民,潜移默化中晕染了一方水土,为家园和故土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成为能让灵魂平静、精神传继的诗意世界。

时光冉冉,光阴如梭。如今,乐安江碧绿的水依旧缓缓流淌,沙滩村茂林修竹里掩映着的庭院里,依稀还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当地的人们,仍然脚步匆匆地走向田间地头耕作。

百年前沙滩文化的辉煌时光或许已经淡去,但沙滩文化却并不会消失。相反,随着时光的推移,那耕读儒风、家国情怀,反而更加清晰起来。如同如今村庄房前屋后、田头路畔正在绽放的不知名的野花那样:你注意它,它在清风里正妩媚的摇曳;你忽视它,它妩媚的摇曳在清风里。

作者简介:张春彦,山东人,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现供职于邹城市政协,喜读书、游历,经常有涂鸦之作,偶见铅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弘扬开漳文化、赓续历史文脉”书画作品展
镇江:重启老地名 赓续城市文脉
【文化绍兴】今晚播出丨翰墨流觞 文脉赓续
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沙滩文化的形成,成就和精神
感悟沙滩底蕴
文脉赓续与民族复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