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签约作家】崔斌|竹生漳州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竹生漳州

放下了背包,才发觉背上已是湿了。

祠堂的前方,有个老房子,墙角就是两把竹椅,虽说破损了,但还是结实的。正好。坐下来,另一把竹椅就做了行李放置。中午的太阳有些烤人,这里却在墙角的阴凉里。取出水瓶喝水,吃一口面包,一下子解除了饥饿、渴、热,疲乏仿佛也少了一多半。

村庄,是在午睡中吧?街面上没有人,只有一个外乡人我在游游荡荡。屋檐伸出长长的影子,猫狗在打盹,不理人,远处有烟升起蔓延,没有什么声音,一瞬间错觉这村庄里的人都外出了,留下了一座空空的村落。

记起来,自己是被一个叫做“船场”的名字引来的。

从南靖土楼群回程南靖古城,古街上转几圈,却惦记起来“船场”,公交车上确乎经过了一个“船场”的站点。网上一查船场镇这里曾经是码头,船只云集,有过繁华,也是稻花老屋古树的古镇,就不免心向往之,想找一个县城下面的闽南乡村,这里不需要有土楼、寺庙,只要有乡村该有的样子就好。

就从南靖坐上了车,却没有七八站,就到了船场。问船场还有没有码头和船,售票员说:不知道。旁边的热心少年说:叫船场,可是没船了。镇上有个村叫做高联村,前些天搞了一个稻花香的节庆,你来得晚点了。不过,那里还是有一些老屋可以看。另一位老人说:我也从船场下,你跟着我下车。无助之际,被热情的当地人的关切包围了。

下车后,仍然四顾茫然,不知道村庄怎么走。问了一位联防模样的老兄,人家看看四周说:现在没看到摩的,我去给你喊一个过来。他让我在树荫下等,自己骑车去找人,过了五分钟一位中年人骑摩托赶来,一看就是摩的的样子。我问了价格是二十元送到高联村,就坐上了车,几个转弯就奔上了山路。路旁的竹林好看,却无心看,摩的师傅开得飞一般,见了弯道也不减速,谁知道崖壁后面是什么,让人心惊。不过师傅倒是自若,身上的随身听播放的闽南语歌曲铿锵,和着他极速的节拍。路途应当不近,要二十元太少了。

到了。师傅指点我的行进方向,说好了下山打电话再上来。我游逛着,往里面慢慢走。途中有中年妇女打招呼,指向她的房屋,在山边,却听不懂她说的话。只看到屋旁有百香果、芭蕉长得喜人,绿色植物映衬着后面黑漆漆的房屋。有一种豆,粗大得很,想着一颗豆就可以炒一盘菜了。正渴呢,路边的水管里淌水清冽,就拿水瓶接了一瓶子,喝一口,甜。

路边终于有了谈话声音。一看,有靠街的一户,三位老人在聊天。“来,喝茶喝茶!”瘦小却精干的大爷邀请着,让人难以拒绝。就坐下来喝茶聊聊。他感兴趣的,是我的遮阳帽,那当地人戴的尖顶帽。大爷比划着给他照相,一边招呼老伴,两人凑到一起甜得不行。儿子在外干木匠,老人也去过了天安门、走过了很多名胜,依然喜欢照相,依然为了照相兴高采烈着。

午间的乡村没有人在街上。偶尔碰到的一位老人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上千人的村在家的只有几十口人了。还问我下山怎么走,要是走的话可以和他一块搭车,他正要下山。我说给他们车费,他说不用的都是顺路。最后贪玩一点没搭车,但还是感激一片真情。

经过村卫生室,有三三两两的老妇和我说话,问哪里人,我说了,她们尽力地说普通话,和我交流几句,还说了山东在当地的说法,重复好几遍,哈哈大笑起来了。

高联村,村庄不大,很快走了一遍。山重水复之间,还藏了这么一个村庄。村里倚重着富硒大米和有机茶,正在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产品的开发,红旗飘飘处是前些天“稻花香”节庆的现场。联系了摩的师傅,他从山下赶上来接我,我怕还是开车快,就说:路上看到好的景致停停,不要快了。他就答应了。真的慢了不少,路上的竹林遮天蔽日,山体清秀,走走拍拍,师傅很配合。山谷深,山路也雄奇。我记起来峡谷里这就是九龙江了,如果可以行船,那么是足够水深了。路上,他说起他就是船场村人,姓吴,却记不得有码头。看来,这些热闹的集镇码头都是多年的往事了。到得山下,尽管他要,他也只是比上山多要了五元钱,这是十公里的山路呢,真的不多。

拍了一些竹林的照片,想起带路的小林说过竹子在当地有两种。也分不清楚,就只是拍了一些远近景的各色竹子。竹子本也平常,长在了山脚河边,就不一样了。山谷中竹子层层叠叠,是蜿蜒的绿意。

又坐上了船场到南靖转漳州的公交车,一路上却见山道林茂,多数就是竹林,点缀着芭蕉林。在土楼,周边也多是竹林和茶园。清早离开土楼云水谣,经过早市,也有竹笋在卖着。就觉得这里的情境颇像是浙江德清了,是竹乡,却味道不一样。漳州的竹,浸染了九龙江的水气,在芭蕉、茶树、榕树的错落里,在灰瓦土楼的唱和里,就有了自己的气质。

而船场,就像是一个大人哄孩子的说法:你的压岁钱我给你存着,大了就给你。而那多半不可靠。船场,历史上是个码头,可那是曾经,而今半点影子也没了。没有船,没有船夫,没有商贩,也没有客栈。

傍晚,一脚踏进了漳州古城的台湾路、香港路。原来这就是《记住乡愁》里面提到的漳州老街的代表路段。夜色里,没有霓虹灯招摇,也没有闪亮的招牌,连灯光也是淡淡的、弱弱的。就心底里面,给这老街打了高分,没有被商业污染,没有被近在咫尺的所谓“古城”同化。一切都是最初的刚刚好的样子。

想在古街上找个民宿或旅馆,几条街走到头还是没有收获。最后放弃。问起出租车司机,他说:古街上都是老居民自己居住,顶多就是经营自家传统的产业,不愿意出租,更是没有开办旅馆的。回想了街面上确实是一些做街坊生意的店,理发、日用品、小吃等等。

次日中午,逛得饥肠辘辘时候,看到了北京路一家特色店,郑水根卤味馆,是卤制品。店面上,满满地摆置着卤制的猪杂、鸡肉等等,鲜亮,却不知道选什么吃。犹豫间,小老板来提示:你可以选几样,我帮你,量不要大,配上米饭、菜汤,尝着哪样好再要。正合我意,我就坐下来等餐。正在做外卖加工的大婶们友好地微笑,不时地看过来,还搭讪了几句,也许看我一个外乡人背相机、戴竹帽的样子比较好玩。说实话,菜量真不大,不过要是一直这样吃,胃也好了,也减肥了,倒是件好事。

出门在外,我总是遇到这样的事情。到漳州当晚,在门前纠结于吃什么,一个小哥就给出了方案,去吃了果然不错,是大米饭配上了潮汕牛肉,绝配。还有那么多好心人带路、问候,上前来主动地指给我曾经的古迹。

饭饱依然逛街。扫街一路,中间看到了一个老的砖雕字号招牌,就仔细地拍照,旁边有人笑喊:老许啊,人家拍你的门头呢!目光下移,却是一个“清棋竹器”的旗子飘扬,上写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是老店吧?踱步进店,是一位大叔在摆放器物,一位姐姐在忙着给竹器写字上漆。还有竹制的簸箕呢,竹子真是无处不在。

想起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与竹真有缘。在厦门中山公园里,遇到了一位漳州老姐。我看到她的竹帽子,就要来看看里面的细节构造。她说,她是漳州人,厦门没什么好玩的,要玩要看去漳州。至今她还记得漳州老城的繁华。果然是此行不虚。

在漳州大街上,我远远拍照了两位戴竹帽子的妇女,她们竟然看向了我的镜头,还报以淳朴的微笑,内心的喜悦流淌出来,多少年没有看到这样的笑了。

走到泉州,竟然接到了漳州许文红姐的电话。互相加上了微信,一幅幅的照片就传了过来。有日常的农家所用的器具,如土台,用来晒谷物花生等,还可以拨去杂草,去掉泥沙,把所需的东西滤干净。有米丝箩,是洗米、挑谷物用的。竹条,制作风筝,缠绕木桶等。也有生活的用品、家具、书架。还有经营场所用的泡茶竹桌椅、屏风,一般用于宾馆、餐厅、大排挡、酒楼等。生活的习常,与竹耳鬓厮磨着,全因了山林里面多的是竹子,不用竹子又怎么做。竹,就变了身形,成了家里的一把椅子、一领竹席、一块屏风。

走近了竹子,就走近了漳州。

不禁回想:香港路上,清棋竹器店,许文红拾起朱笔,在八卦图上,写上”太极“、“二姓合婚、添丁进财“的字样,似乎在勾勒一对对新人的幸福。一件八封米台,新娘子下轿时,高举放头顶上,避邪接福,把吉祥带入家中。

许文红如数家珍,竹器就这样在漳州人的生活生产里:

那箩筐叫粉箩,是农村搬新房子用的,上写的是“入宅大吉,添丁进财”。如果是娶媳妇用的,要写“二姓合婚、添丁进财”,主要装喜糖和一些办喜事的用品。喜悦就装满了一箩筐。加罗,直径1米2,主要用于晒龙眼干和荔枝干,现在技术改进,都用烘干,比较少用,喜事上用寓意多子多孙、添丁发财。担甲,建筑工地工人用来挑砖瓦。小鸡笼,装鸡用的。闽南风俗,女子结婚四天回娘家,女方父母买两个鸡笼,一个装2只鸡,带回婆家生养。寓意繁衍后代,子孙满堂,起家,旺家,添丁发财。大鸡笼,生了外孙子,外婆外公要买尖头鸡笼装12只鸡送过去做月子。如果生了外孙女,要买平头鸡笼。一件器具就还原了一幅场景。

在土楼,竹器以人们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形式存在着。粗陋的竹棚,晾衣杆,竹笊篱,竹提篮。厨房、菜园、院落、厅堂、空中、水面,无处不在。

清晨,许先生推开“许清棋竹器店”的门,就开启了一天的忙碌。竹器店主要都卖实用性的,街坊上门往往是家有喜事了,漳州乡镇街区的代理也来拿货,那材料采自山林的竹器就走向喧嚣的城市,或者归于清静的山林,如同一个人的一世轮回。香港路96号,竹乡的故事在延续。

以前有很多家经营这种竹制品店,现在少了。这些竹器和竹编制作,许先生和妻子李英娥已经经营将近40年了,现在有两家店,传承给儿子经营。因为儿子生了二胎,忙不过来,许老夫妻俩都70多岁了,一直都在帮忙做生意,女儿许文红也天天来做加工和书写。老夫妻上山下乡十几年,吃了不少苦。恢复政策后,许老回到原单位继续上班,在建筑公司做钢筋组组长,承包工程。许妈妈李英娥原来在罐头厂上班,合同工,还没转正,回来单位不接收,只好自己创业,才有了现在的竹器店,没想到一干就干了好多年,副业干成了主业。“李英娥”也成了漳州竹器行业的名人、品牌。有些坚持,是执着,还有的坚持是无以选择。逃脱不了,就接受,接受了的后面是什么,是繁华还是清冷,谁也说不清。

也许,漳州人有竹一样的心,有细密清香的气息,有通透的内里,还在不动声色的日子里勃发出一片生机。漳州渐行渐远了,眼前是清晨的云水谣古村,近处的榕树伴着流水,远处苍茫处是竹林掩映的山。

崔斌,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012年作品《林徽音密码》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散文大系》。上海《文学报》“夜话周庄”全球华人散文、诗歌创作大赛中,崔斌的《爱上夜周庄》获奖。

新锐散文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道丨编一个竹器先养一片竹林,这是奢侈的温暖
住竹林 , 居竹屋 , 点竹灯 , 用竹器 !
客家地区的老手艺——做篾[miè]
仍图石滩织竹箩
广州卖「中式复古」竹器的店,太难找了
父亲与我家的竹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