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专栏】李锡文|【风华录】系列之三远方的桉树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作|家|专|栏

人生,一场苦旅。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有风雨的阻隔,也有阳光的温暖。你经历的或者记忆中的那些缘,无不服膺于心;即便是偶遇,抑或不经意间的擦身而过,也会留下芬芳的印痕。一次会面,一次对话,一次聆听,一次阅读,或许成了改变的契机。人生之缘如此,有了她,征程苦旅也成了“享旅”,粗茶淡饭也成了美餐。
不再聊发少年狂,从虚浮的“追星”中走出来。时光,送走了无数的过客,湮没了无数的沉渣;只留下内心深处的静美,相约永远,这里有你的父老、亲人、前辈、导师、知己、朋友、同学、同事、同行者、路人……点燃心灵灯塔,照亮前方,在你的周围,有风华相随,菁英相伴,你不就找到坐标也获得思想动力了么?留住路上的风景,映现人生的境界。这是笔者写作系列散文《风华录》的本意。

远方的桉树

说起出书和加入作协的事儿,我总会想起20年前的故事,想起远方的一位老人。
那年初冬,墨尔本的天气无常,时阴时晴,刚刚还是一片晴空,天上飘来一片云,雨就洒下;也许几分钟的瓢泼大雨之后,雨戛然而止,天空突然放晴,恍如一次拍摄现场的“人工降雨”——后来我知道,这是典型的澳洲东南部气候特征。我记得罗崇华老师是在濛濛细雨中,驾车来到我在Elgar.Rd的住处。那是我到澳大利亚3个多月之后第一次与真正的“媒体人”会面。罗老先生是《澳洲汉声杂志》的创始人,早年从越南的“堤岸”移民到了这里。他那辆澳洲制造的霍顿,像是从二手车市场淘来的旧车;壮实而有点驼背,穿着圆领汗衫,脚上蹬着一双皮鞋,鞋帮竟开裂可见。过后住在一起的小刘说“这大爷做啥的,穿这么破啊”,我答:“是不修边幅的一位老师。”这次见面,给刚出国门、正在迷茫的我带来了亮光,也成了我与汉声杂志合作的前奏。
我是1997年从单位请假出国的。当我走出墨尔本机场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陌生感、各种压力感,一齐向我袭来,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等待我的是什么。安顿下来,国外的新鲜感,初来时的孤独感,让我萌生了强烈的系统创作的欲望。“系统创作”,对的,说起我的写作经历,很小就爱好写作的我,17岁时在《沧州日报》上发过一篇几百字的文章。文章虽短,却对我后来的写作兴趣影响不小。那时候的“媒体”就是报纸、电台,以及少量的刊物,还有机关、企业自办的小报小刊,除此而无它。党报日报通常只有1大张,对开4版,理论宣传为主,留给文学的空间非常有限,能发表出来,草稿变成了方块字,着实不易。这更加坚定了我热爱文学、努力写作的信念。后来教书、上大学,之后又工作,多少年来始终坚持读书写作,但由于大部分时间所承担的工作量比较繁重,只有业余时间写点东西,东一篇西一篇,零零散散,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目的性。而到了澳大利亚之后,完全卸下繁杂事务的包袱,才萌生了“系统创作”的念头。
在墨尔本,我还是发扬我军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精神,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利用上,观览采访,趟出一条新路。我无数次的乘坐地铁到弗林德斯火车站,从那里走进市区中心,或者换乘公交车去其它地方。当时我持有国内的特约记者证,拿着它还真是管用。在唐人街,结识了墨尔本市议员苏震西(John so,后来连续两届担任墨尔本市长),澳洲新报代理、澳大利亚华文作协墨尔本分会会长张齐清、澳洲汉声杂志发行人罗崇华、华人博士魏朝义(后任墨尔本驻天津首席代表)、音乐人罗文、李娜等人,有些成了朋友,我回国之后都有交往。 

我穿行在世界上的最高树木——澳大利亚桉树林之间,感受它的高耸挺拔、稀疏而威武,享受着近距离的蓝天、白云和阳光。我参加游行纪念活动,出席文化社团的各类聚会,多方采访华人精英、驻澳机构和留学生。观察、体验澳洲风情,终于我对这块神奇的土地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理性思考。我的感觉,这里神奇,却并不神秘,发达的经济、高质量的生活,也无法掩饰各种社会弊端;还有很多人不愿承认的身处“异邦”的异样感觉,无论怎样,你改变不了你的皮肤,你可能什么也不能改变,包括对比之下的命运。正像《北京人在纽约》里说的:那里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我把所有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在与人合租的名副其实的“斗室”(套房中的1间)里,写了不少介绍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社会风情、移民处境、留学生生活的文章,发表在罗崇华先生创办的《澳洲汉声杂志》,以及《大洋时报》《澳华导报》,国内的南开大学《澳大利亚研究》杂志、《天津青年报》、《华商时报》等报刊,其中“汉声”刊发了40多篇。罗先生麾下的“汉声”,成了我传递心语的知音,成了我发表文章的主阵地。

这对我个人来说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写作,如果说先前是爱好,写着玩的,那么我在澳洲则开始了系统的观察、思考与探索。我回国之后,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出版了我的散文集《澳洲掠影》,这本列入丛书、当时为数不多的介绍澳大利亚的文集,是由著名学者林非先生作序的,在悉尼奥运会举办前夕,经有关人士推荐在天津电台全文播出,并收藏于文化部“文化信息工程库”。2000年,在散文名家张宝树老师介绍下,我因有《澳洲掠影》专著和报刊的文学作品作为支撑,顺利地加入了天津市作家协会,后来又加入中国散文学会等文学团体,并被我的母校山西财经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我心怀感激的念及我的文学路上遇到的前辈和知己,都给了我巨大的支持与帮助。
我出国本不是为了写作,而澳洲的生活却成为一个重要契机,不经意间成就了我的文学梦。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墙里开花墙外香啊!
我常常为此而得意。兴奋之时,总会想起一个人:罗崇华先生。出生于1928年的老先生,十几年前曾应国内有关部门邀请,回国观光。我专门写过他的人生经历,近年来也试图多方联系他或他的家人,但未能如愿。忘不了遥远的澳洲,那顽强挺立、直插云霄的桉树,仰望天空,情思无限,只愿有一朵云,跨过亚洲大陆,跨过南太平洋,循着花开四季、草木葱郁的方向,停在Fitzroy Garden附近的那栋别墅前,捎去我内心的一句问候……

作者简介


李锡文,散文作家,高级经济师职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山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兼任文学期刊和微刊编辑工作。出版多部文集,大量作品发于中外报刊杂志并获多种荣誉。


新锐散文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 通向雅拉河
到南半球当一回电影主角
澳大利亚旅行散记 文︱幽兰公主
澳洲进口赤桉树蜂蜜----比尔曲斯赤桉蜜
澳大利亚墨尔本植物园的高大植物(组图)
每一个颜色代表一个澳洲城市,看看你想去的城市是哪种颜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