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一缕柔风|直抵心灵的文字(75)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直抵心灵的文字(75)  

 

最近一段时期,我一直在关注着山西作家王友明老师的文章,只要读到他那直抵心灵的文字,我就只有流泪的份儿。

记得,拜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陪伴》。只看文章题目,我还以为是写他与父母,或者与妻子之间的陪伴呢。待细细地读了文章内容,我瞬时为他朴实无华和情感饱满的文字,而折服、而动容。

文章一开头便写道:“岳母已是耄耋之年,身体大不如前,的确需要有人陪伴了。”文章开门见山,文笔简洁干净,有一种力道,让我欲罢不能地一口气读了下去。

请看:“时逢雨天,怕岳母外出上厕所时滑倒,我就自己动手,用旧砖头将通往厕所的路铺了起来;厕所没有顶棚,我马上就地取材,用木板和塑料布临时搭了一个顶棚。后来,又拆掉塑料布顶棚,铺上一层厚木板,在顶层表面扣上了红瓦,解决了雨天上厕所难的问题。”

通篇文字,没一句华词丽句,有的,只是一些细碎的生活细节,和作为一位女婿对岳母的一份发自内心的孝敬和关爱。他为岳母做了很多很多,但,文字里并没有自我表功之嫌,而是以淡淡的口吻,如叙述别人做的事情般轻描一笔。正是这样纯朴自然的文字,才更能让人由双目直抵心灵的深处。

在这个浮燥的尘世上,作为儿子,又有几人能做到如王友明老师这般孝敬岳母的?他的孝敬,是一种发乎于心底的默默地付出。

罗丹说过:“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王友明老师文章中的美,就是一种大善大爱之举的体现,蕴含着一种震撼人心的能量。这篇文章,让我几次拭泪,几次动容,几多慨叹,几多感佩。由此,让我更加感悟到,用真情写下的文字,具有的直抵心灵深处的力量。

王友明老师获得周冠军的文章《中秋月圆夜》,亦是一种直抵心灵的诉说,同样令我感动至深。

“那是三十六年前的一个明亮的中秋月圆夜,吃罢晚饭,回到宿舍,我随手拧开了‘美多’牌收录机。‘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我一边欣赏优美动听的歌曲,一边透过玻璃窗,面对亮莹莹的明月,放飞了思绪。此刻,妻子也许正在灯光下穿针引线。此刻,妻子也许正守候在女儿身边。”在这篇文章中,他用中秋圆月作为“针”,用歌曲《十五的月亮》作为“线”,缝出的密密匝匝的“针脚”叫作思念。

月圆的中秋夜,最是想家时。作为军人,身在军营保家为国,忠孝难两全。但,男儿也有柔情的一面,军人也会思念年迈的双亲和远方的娇妻。

这篇文章,把那份思念,那份无奈,那份愧疚,那份职责,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字里行间,优美中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撩拨着人易感的神经。中秋夜,月光,故乡,亲人,都在笔端化成一条情感的小溪,静水流深。文字不矫情,不造作,大都随性而发,自然而然,把那种真挚情感,渲染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他获得周冠军的散文篇章《永和关上读黄河》,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文章,一改往日平实、近乎白描化的文风,用汪洋恣肆的文字,按顺序行文,描写黄河之景,记载井然有序,步步深入。且描绘景致有色有形,有动有静,形象逼真,感情充沛,史料翔实。真如滚滚的黄河之水,气势磅礴,从天而降。与其说是在“读”黄河,不如说是在“诵”黄河,抑扬顿挫,直抵心灵。

文章中有这样一段: “看着一泻千里、浩浩荡荡的黄河,我似乎读懂了母亲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和信念;我似乎读懂了母亲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精神!禁不住,我心中顿时产生了一种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他把对黄河母亲的热爱之情,崇敬之意,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文字中,有军人特有的洒脱;有散文家的博学多识;有历史的积淀;有意到笔随的灵动与大自在。

从周冠军评选中,又获得月冠军,进而成为签约作家的文章《一壶烟水古城西》,是描写临汾滨河公园的游记散文,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

文章中写道:“尽管岁月的苍桑已在我的脸上刻下了缕缕印迹,但是,身在‘绕堤杨柳株株翠,隔岸菊梅阵阵香’的环境中,我的心里却充满着活力与激情,常常激起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冲动。”通篇文章,热情洋溢,浪漫又诗意,细细读来,韵味悠长,芳香四溢;文章移步换景,描绘透彻,词深达其义,如温柔绣手,绣出一幅幅美景,美妙滨河景致尽收眼底,身临其境;文章中既有历史沉淀,又有景致描绘,更有语言的唯美,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思想,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风。

散文,贵在一个“真”字,无论一篇文章写得多么华美,写得多么高大上,如果离开了“真”这块基石,也不过是一座危楼,随时面临着坍塌的可能。

而王友明老师的文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的文字,平实得如同大地上的泥土,抓起来,扬一把,都能够闻到炊烟的味道和泥土的馨香。

他善于托物言志,善于精准提炼,善于把口语化的文字,练达成直抒胸臆的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善于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把散文写得情文并茂,不露声色,但又别具一格。

请看他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这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储存着许多岁月的沉淀,许多感人的故事,许多生命的密码,许多难以忘怀的信息。”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作者不惜用大量的笔墨,记叙了军营里平凡的人和事。选取的角度独特,立意新颖,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艺术高度。

作者以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作为切入点,选取多个视角铺展全文,使得整篇文章,具有一种紧凑感和连贯性。文章发布在《今日头条》,阅读量最后达到了7.5万,读者留言190余条。这足以说明,其文字是接地气儿的,是食人烟火的,是贴近读者心灵的,是深受众多读者所喜爱和接纳的。

汪曾祺说: “好的散文是发自内心、真实平淡的。”王友明说:“散文,是生活的写真,情感的宣泄,岁月的展示,时代的歌吟,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呈现给读者的必须是一个真实的“自我”。真情实感,是第一位的,是散文的灵魂。”

这一点,作者深谙此道,他的每篇文章都基于这一特色,所以,才特别抓人,特别感人,特别有生命力!

有文友说,《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是戳痛了老兵的痛点和泪点,不无道理。可是,我更觉得,是这篇文章中所散发出的一种叫做人性的光辉,感染了每一位读者的心,才使得这篇文章让读者拍手称好,收藏并多次转发。

散文,讲究“在场主义”,讲究“形散而神不散”。这些,王友明老师已基本具备、也大多做到了。他的叙事散文,条理清淅,感情饱满,而不张扬,文风厚重而不浮夸,文笔不疾不徐,舒缓有度;他的抒情散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移步换景,情景交融,浓淡相宜;他的文化散文,有天文,有地理,有自然与社会,无不闪烁出思想的火花和智者的灵性。

有人说:“读王友明的散文,不仅要用眼,还需要用心,更需要带上一块手帕。”这话我相信。

他笔下的父母、妻儿、同学、战友、文友……

他笔下的故乡、军营、山水、风雪、草木……

每一个形象,每一处景致,虽着墨不多,却都是丰满的、鲜活的、热情的、深沉的、感人的。贯穿文章主题的,无外乎是一个“真”字和“爱”字。这是作者文章的灵魂所在,也是核心所在。诗有“诗眼”,散文也该有“文眼”吧,这份纯真和博爱就是作者散文的“文眼”。

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力图让散文回归本真,回归自我,回归高贵,回归自由。这是读了王友明老师的文章,给我最大的感触和震憾!

读他的文章,适合在静寂的夜里,或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品他的文字,就像在静品一杯普洱茶,第一遍有点浓,第二遍有点淡,第三遍口感刚刚好。最后,直抵心灵的是温暖与感动。

王友明老师的文品,一如他的人品: 谦卑,真诚,友善,就像是一粒饱满垂首的谷穗,用自己生根的触须紧紧抓紧大地,在瑟瑟秋风中,在疾风飞雨中,让自己以一份洒脱,一袭金色拥抱自然、拥抱希望、拥抱成熟,拥抱文字丰收的秋天。因为,他知道,文字,应该扎根到大地。

衷心祝愿王友明老师,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顺水顺风…

作者简介

一缕柔风

作者简介:笔名:一缕柔风,吉林省四平市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 ‖ 文字缔结的情缘
河北作家||【蕴涵在文字里的柔美诗意】◆王友明
【朗读】王友轩散文四篇 (2015-2018)
做你指间的一缕相思
携你牵念,共舞天涯(经典散文)
捻一缕深秋素韵,叩响初冬平仄【散文新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