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凌代琼|西安古城墙上眺望(209)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西安古城墙上眺望(209)

文/ 凌代琼

 

猜想与梦幻叠加着行程,几十年梦幻中的张望与现实链接,高大的西安古城墙轮廓,就在我眼前一展它的雄姿。人面对着城墙,眼眶里却闪烁着珍珠。行走江湖几十年,走到了大唐。城楼上的窗户看着我,而城楼上的旗子在向我热情招手。终于走到了汉人,几千多年打造的精神家园了。

在永宁门瓮城城墙营造的物语大气场里,我的身体接受着来自四面乃至天空地面的信息。人站在两楼之间,感觉不到潮湿霉味以及年代久远变质的味道,人站立着,整个瓮城组诗般细微语汇,梳理着兴奋的我。注目城楼,城楼的门窗、灯笼也在注目着异样表情的我。这些先人洋溢着生活鲜活气息的物件,透露出的活泼、愉悦、富足的元素,一下子就感染了我。身体里潜在的文化基因被激活,自我感觉到大脑里有远古的文字波文在输入。抬头看,城楼上飘动的云彩,再侧耳听,瓮城里派生的历史回音,都在梦幻的真实里作用我,我确认走进了故乡的土地。

我的先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他的后裔就是从西周都城丰镐九经九纬,方九里,旁三门都城走出。城墙从骨子里透出的感觉,使我在陌生的熟悉里,激动不已。2700多年的出城、迁移、行走,今天又看到了梦幻的城墙。我在离丰镐最近的地方,抓了把泥土带在身上,以寄托我的“乡愁”。谁知,安检,过不去,我这才知道,一粒土的物语与人关系的疏密。拿出,一切正常,安检笑着说,带上走吧!

本次来去匆匆,下次定要到符合周礼的第一座都城丰镐去,感觉奠基了中国古城墙的建设的基础,规划、布局,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的古城,在丰镐祭拜先祖。我轻声叩起如词海般厚重的城砖,砖砖都有回应。此时此刻,我被重重叠叠的城墙文化气息包裹着,远古的青铜之声悠然飘渺-----

顺着隋唐人修建的阶梯,向上,向着我心中的那个唐朝攀登。我手摸着斑驳与沧桑的城砖,冰凉带着一股我说不出的神秘,从手掌向身上传递,感觉到的器官,使喉咙立马咳嗽几声。行走在南方的我,身体有些不适应故土城砖的冷,可我还是感觉到了城墙冷里的另种情,也从抚摸中,感到了生存的爱。在一块一块城砖铸就的阶梯上,我迈开轻盈的脚步,在阳光里穿越,云步般登上永宁门城墙之上。

眼界辽阔起来,我与守望在城楼上的城砖一起张望起来。听说,天气晴好,能看到终南山。我就刚从终南山叩拜老子而来。大道无形,一切都在无有之间。站在众妙之门上,我理解着道在物中的话语。探其玄秘,释其奥义,我似乎熟悉地指点着哪儿是富丽堂皇的宫殿,哪儿是稠密相邻的里坊。

放眼望去,城墙内外,建筑、道路、护成河尽收眼底。眼里闪光的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我今天的风景线,而不是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转眼,偌大的城墙上面,整齐排列的自行车、电瓶车,闪现出现代的时尚和潮流,这是古人无法想象的。这些对古人而言的新事物,让我想起了老子的话: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12有26日。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诞生日。看着西安城头,一轮正在升起太阳,我的耳畔还在回响,昨晚文友们唱起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东方正红亮,意识里浮起万千情思。受新中国阳光普照的我,在清醒中向太阳行注目礼,算是长在红旗下的我,早晨的一个问候。

翻腾了几千年的历史云朵,还在头顶飘荡。云游的步伐开始挪动,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公里的城墙,围城面积11.32平方公里的城墙与城区里的建筑鳞次栉比地在漫游里凸显在眼前。

曾经朦胧的图景不再飘渺了。三个小时才能走完的城墙,给了我未曾有过的感觉。脚下是大唐铺就的砖块,城墙两边就是今天西安人生活的楼宇与市井。人走在这般的氛围里,真不知道身在何处?走着走着,我数起地砖来,35块半的长度,城砖外高是16,内城是15。用手摸一摸砖与砖之间的连接部分,摸来擦去不掉一粒沙尘。我打心眼里佩服起古人来。地球上可比性的古罗马的城墙早就灰飞烟灭了,而站立东方的西安城墙,要大它近三倍。

呈长方形的西安城墙,其实是从6000年前半坡人的深沟,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发展而来。几千年来,又从秦到汉,到随唐,每一次的修建,都伴随着科技进步与人文的力量。随着城墙的建设,隋唐长安建造了一大批空间巨大、规模宏大的佛寺与道观,远远超出我们今日所见明清建筑群的规模。大唐富丽堂皇地西安,站立成了世界中心。就是当年心想犯唐的匈奴,也拜在大唐城下。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谢两个设计者,一个是汉代相国的萧何,一个是北周皇家的宇文恺。两位城墙、宫殿的设计师,不仅仅是传承,还发展、创造了建筑新格局。隋高祖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宇文恺的主持下,动用10余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仅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使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

最初的西安城墙完全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异常坚硬。后来又将整个城墙内外壁及顶部砌上青砖。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对西安古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向内城眺望,已看不到完整的连片的围棋盘般“里坊”的格局了。建筑星罗棋布,唐玄宗时有108里坊,而一个里坊就有一个县城大小。眼睛里大格局与小里坊建筑,各自还在述说着自己的故事。可要说起这“里坊”,也还真有来历:郭城南北共有13排,象征一年中的13个月(含闰月);皇城南有东西四列坊,象征一年四季,四列里坊分成九排,象征《周礼》中的王城九逵之制。建筑与文化意象上的结合,既给人严谨又有次序的完美的感觉。看不到实景,我将文字化作意想的图画,站在城墙上,也渐渐地从渺微里遥感到了,街鼓齐鸣的大唐里坊之声。

我从时光画板的城砖墙面上,收藏起光阴,不断地手拍城砖说着你好,你好!早晨的西安城头上,阳光一片。朱雀门下车水马龙,可今天的成语,已非昨天的含义。城门内外锣鼓喧天,城头上人头攒动。唐玄奘牵着白龙马,驼队陀着657部梵文经书,返回长安。崇尚道教的唐太宗,以开放的心态派房玄龄宰相前来迎接。唐玄奘那里想到,当初的回望,接纳了城头上多少人的期望,又带着“乡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有了这贞观十九年的场面。

迎面走来的秦腔,唱醒了意识的穿越,时间与声音的巧合,使我重新认识,把国家和民族文化扛在肩上的人。城墙不是风景,却胜似风景。城墙不是文化墙,却无处不在地透露着国人的声音。城墙本身自带的泥土信息与人文密码,在大时空中已相互连接,看上去个体还很清晰,但他们早就连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坚强、不屈的一部分。试想一下,600里内,征招14多万人修长安城墙,耗时五年的朝夕相处,人与人之间早就如城砖融合成一个大团结的队伍了。

我在西安的古城墙上眺望。城墙细微地说着物语。其实,城墙这物语的磁带,只要接通意识,点动开关,就如看影像,能欣赏到西安城墙大回放的大片。在波澜壮阔的大场景里,感觉坚守与守望。一座墙,建了毁,毁了建,而再次站起的,就不仅仅是墙,便是一种不倒的民族精神了。建筑与生命是何等的相似啊!

作者简介

凌代琼

作者简介:安徽铜陵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多次获全国各类散文奖。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多万字。

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安古城墙
苏州古城墙、城门与城楼题字
【原创】江苏省|方明元:西安的古城墙
相门古城墙
正定古城墙媲美西安、南京,夜景美哭了!
雨中参观西安古城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