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景宽专栏|忆一中老校园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李景宽 创作感言

肇东一中是我初中时代的母校,放飞文学创作理想的摇篮。半个多世纪了,一中老校园的样貌依然刻在我记忆的深处。

作者简介

李景宽,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原《剧作家》杂志社编辑。

忆一中老校园

我初中时代的母校肇东一中老校园早已不复存在了,现在的八中是它的原址,但已面目皆非。我常常在梦里徜徉那个在记忆中抹不掉的老校园,醒来时总有一滴清泪挂在眼角……

十四岁是花季年龄,我考进了肇东一中这所全省名校。每天上学,穿越多条宛如乡间土道,巡礼一畦畦住户的小菜园,倾听声声犬吠,才走上了一中门前的砂石路,往东一拐便是红瓦黄墙、绿树掩映的一中校园。

一中校园门前有两个抹着水泥面涂着黄粉的方形门柱,两个门柱上分别写着红字,右侧:今天该做的事做完了吗?左侧:明天要做的事想好了吗?我们把这两句话当作校训。门柱两旁便是一尺多高的水泥台,上面是铁栅栏,栅栏里面便是高大的杨树林,枝条摇曳,绿叶哗啦作响,像是在欢迎学子们入校。走进校园,便踏上红砖砌成带有弧度的甬道,道两旁是榆树墙,修剪得十分整齐。榆树墙里面是果园,一株株黄太平,虬枝峥嵘。果树下种植各种果蔬,红绿黄紫粉,宛如五色盘錦,多半是植物课专用的试验田。每当果树结果时,我班多次承担看护任务,组与组交接班时,须要清点果树上的果实少不少。瓜田李下,丢失几枚果实也属正常。可是,我班在执行看护任务期间,竟然一枚果实也没丢,这成为我们的骄傲和谈资。

穿过几百米长的甬道,便是起脊的砖瓦校舍,它呈工字形,外墙涂着黄粉,窗明几净。它的两侧也有榆树墙,墙里是紫丁香,开花季节,芳香四溢,蜂蝶成群。教室里一群童稚未退的少年吮吸着知识,窗下花海里蜂蝶忙忙碌碌地采花酿蜜,构成美妙的诗情画意。

走进校舍大厅,右侧是收发室,有个小窗能拉开,老收发员经常从里面递出信件或订阅的报刊杂志。左侧一面墙是镶着玻璃的报纸橱窗,展出当天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日报》《中国青年日报》《黑龙江日报》等。与大厅的门相对着的是黑板报,叫它“黑板报”,实际上是深绿色的玻璃板,上面用彩色粉笔书写的文字十分漂亮,刊登的多半是学生写的美文,有诗歌,也有散文、通讯报道,让你踏进大厅便享一道丰饶的精神盛宴。这所中学有初中部和高中部。版面几乎让高中学哥学姐们占领了,就连抄黑板报都是他们中写字好的抄写。板报上还有插图、花边,美观大方。板报两侧各有一间办公室,右边是广播室,左边是总务室。

一条长长的走廊呈工字形,走廊两侧和两端都是宽敞的房间,以正厅为分界,走廊左侧依次是党总支书记室、校长室、副校长室,对面是校办公室、教导处主任室。再往里是教室。走廊的右侧依次是共青团、学生会等,然后是一间一间教室。高中和初中各科教师办公室皆在走廊的尽头。体育教师组办公室是单间,里面堆积着篮球、足球,各种体育器械。走廊两端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其余都是教室。西侧还有一间医务室,只有一位戴近视眼镜的男校医值班。

我们初一·一班教室在东面走廊北侧,对面是高三·二班教室。开了门,正对着讲桌,讲桌后面是深绿玻璃板。双人课桌,长条板凳,走进教室一种神圣感便油然而生。我班还将触觉伸至走廊,由学生们主办的手抄壁报《向日葵》每期都贴在走廊上,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着高中学哥学姐们的目光。李汉君的散文《起名》、我的散文《向日葵》,都曾刊登在壁报上。高中语文组教师李鸿修先生还给我们壁报赐稿《乱说日记》,他亲自抄写的蝇头小楷,以清新隽永、幽默活泼的语言阐述了写日记的诸多益处,文与字皆为一流。这期壁报揭下来时,我把这篇手稿剪裁下来,留存至今,弥足珍贵。

靠北面的教室都有两个大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偌大的操场,操场上有个高台,做广播体操时,领操的是体育老师。在音乐声中,虽千人千面,但整齐一致。体操结束后,常常是教导处主任上台讲话,多半是讲纪律情况。操场上靠近教学楼有篮球场地,两座篮球架子对峙。稍远处是足球场,两个足球门也在两端对峙。两个足球门后面各有一排小杨树,西面是女厕所,东面是男厕所。男女厕所各分割成男女教师专用厕所。

工字形校舍隔着操场便是大礼堂兼饭堂,北面墙有几个打饭的窗口,厨房在后面,东面有个大舞台,台上有幕布、幕袖。台下是空场,平时摆着一张张长条饭桌,住宿学生吃饭站在桌旁,没有凳子。聚会时把长条桌撤到一边,各班同学两人抬着一个长条凳入场,能容纳一千多人。我曾在这个舞台上与同学演出了自编的小话剧《一对大公鸡》,我扮演早期革命者韦拔群;独幕话剧《小马克捡了一个钱包》,我扮演老医生赫劳斯;大型话剧《南方来信》,我扮演越南教师文安。教高中俄语的关老师曾经在台上表演抡火把,灯光关闭,他将火把抡圆了,构成各种角度的光环,甚是好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高三学哥学姐曾演过闹剧《三丑会》,两男一女,分别饰演算命先生、跳大神的,还有个什么角色记不清了,表演自然、滑稽,令人笑喷。

礼堂兼饭堂两侧各有两栋学生宿舍,东侧是男生宿舍,西侧是女生宿舍。每间宿舍里有几张上下铺的铁床,这是供农村来的学生们住宿用的。我班几个农村同学都住在男生宿舍。有一次,记不得是何原因,晚上我没有回家,就和同学王敬礼睡在一个床铺。如今,王敬礼早已作古,其音容笑貌还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工字形校舍的西侧还有一排砖瓦房,是教师宿舍。我们班主任、语文老师王浴海先生就住在教师宿舍。那年他二十二岁,还没有成家。四年前,他在这所学校高中毕业,由于家庭成分是富农,政审不合格,报考大学资格被取消。校长范中天先生看中了他的才华,特地报请县教育局批准,把他留校任教。同期同种情况的还有三名高中毕业生也留校任教。我曾多次被王老师领至他的宿舍,辅导我朗诵。晚上,他顶着星星送我回家。

在教师宿舍对面榆树丛环绕一口水井。第二年春季,井里结了冰溜子,我班有五个淘气的女生竟然模仿“猴子捞月亮”,扯胳膊、拽腿地连接起来竖进井里取冰溜子,被教导处主任看见了,他不敢大声喊,只能拖着长腔劝说。等她们站起身,一顿雷霆之训。此后,这口水井便增添了井盖和铁锁。

这所学校为国家高校输送了大批学霸、高材生,也培养了若干各类专家、学者、艺术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哈工大航天学院“试验卫星”一号总设计师曹喜滨、冰雪画创始人于志学、虎画家阴衍江、牛画家池春举等都是从这个校门走出去的。我的文学启蒙老师王浴海先生后来自学成才,成为全国著名中学语文教育专家、《作文成功之路》杂志创办人,国家一级编审、诗人、作家。

这所学校在“阶级斗争年年讲、天天讲”的年代,曾有许多家庭出身不好的优等生被剥夺了报考大学资格,含泪走出校门,到乡村,到山里,当了农民或山里人,为填饱肚子,土里刨食或山里觅食,虚度着黯淡的人生。也有不少在逆境中奋斗者,踽踽独行,终见阳光。

这所学校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皆是风雨飘摇。我念书时的校党总支书记马洪荣、校长范中天、教导处主任黄桂森、工会主席、高中物理老师唐澄之在四清运动中被揪了出来,扣上了执行资产阶级反动教育路线的帽子而被批判。文革中,他们的罪行升级被打成反党集团,马、唐被投进监狱,范、黄蹲牛棚。大批教师被整、被批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我班音乐和美术的总是和蔼可亲的老教师刘克先生,歌声动人,国画超群,德艺双馨,据说有点“历史问题”,也向组织交代过,文革中第一批被贴大字报,第一个被揪斗。那天我从校门刚走进校园的甬道,就听见教学楼里人声鼎沸,忽然从楼里跑出一个人,满脸涂着墨汁,拼命地往校园外狂奔,当他从我身旁跑过去时,我才看清他是刘克老师,身后有一帮高中生手持棍棒在追赶。我惊呆了,记忆定格在这个丧失人性的场面上……

如今肇东一中校址有两处,一处位于正阳街18道街南侧,一处位于消防路西端。我曾去过几次,可是,总也找不到我念书时母校的感觉了。

丝路


高端平台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2015—2016学年学校工作计划
值班一幕
韩竹贤·忆母校柯中
晋东南幼儿师范学校发展溯源
学校教师宿舍管理制度
2016农村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