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烛颂"征文】陈春明|一支山乡红烛的燃烧与熄灭(100)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首届“红烛颂"散文征文100号作品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教育文学繁荣发展,《教师报》与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红烛颂"散文征文活动。

征文启事

【有奖征文】关于举办首届“红烛颂"散文征文活动的通知

一支山乡红烛的燃烧与熄灭

忆往昔仙君风华正茂龙眠山下与吾结笔砚之好寒窗共度

抚今日挚友英年早逝秋浦河畔同汝似手足之情悲泪独流

中午正准备午休时收到同学发来的信息:“方宗元走了”,我的眼泪止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悲痛之情涌上心头。宗元兄才52岁啊,去年刚评上高级职称,正是年富力强,享受生活的黄金时期,人生就这样早早被划上了句号。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同窗三载中师三年毕业,风华正茂的人生花季,怀揣着梦想和未来生活的信心,带着对教育事业的虔诚,从桐城分配到当时同属安庆地区的山区县贵池当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当时我们桐城师范毕业生充足,为支持山区教育事业,有40余名毕业生选择离开家乡,在当时交通并不发达时过长江落户贵池乡镇小学。我们用了整整一天时间乘车来到贵池县教育局报道,他肩挑两只麻袋装着家里分给他的全部家当,铁了心在贵池成家落户,从事党的教育事业。

由于第一次出门再加上带的许多行李,又挑着两麻袋先到位于现在赵家洋房的县教育局领好介绍信,又带着全部家当到原观前区辅导学区,由于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找关系走后门,被分配到当时最为偏僻的经济落后的茅坦乡,最后被安排在交通不便、三面环水,隔一条青通河与铜陵为邻的贵池最边缘地带汀洲村,他拖的两麻袋是陪他过江的全部“嫁妆”,也随他落户汀洲村。原本可上桐中考重点大学的高智商人才就这样的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最基层教育事业,从当初的轰轰烈烈跳出农门又重新回落农村,被定格在最基层。本来是世上最优秀的璞玉,却做了打牢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石。

方兄与我同年,当年的我们只有19岁,小小年龄现在正是被惯养呵护的年龄,我们却背井离乡,远离家乡和亲人,当起小学教师。当时的农村小学民办教师多,为数不多的公办教师都在当地成了家,除了想家和完成教学任务,一日三餐成了最大的难题,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多少清苦和困难需要我们克服。与我们一道分配至梅村山里的一位同学,每天等到天真活泼年幼无知的孩子散学后面对大山、孤独和思乡总是以泪洗面。以致被分配至江南贵池我们八二(4)班13名同学就有4人因为种种困难和寂寞调回安庆。

听到噩耗后我们班剩下的8名同学分别从木闸灌口观前于当天下午汇集到城内奔赴他家慰问其家属,在吊唁和送他最后一程的追悼会上,止不住的眼泪多次打湿了纸巾。因为这仿佛也是在悲鸣自己,从他的身上个人奋斗和人生阅历可以看到我自己的影子。我比他幸运的是同被分配到观前辅导学区后被调到交通便捷318国道线上马衙乡,又达到自己的理想安排到离城较近的大路小学。如果我同样被分配到边缘地区,没有遇到现在的人生伴侣,也没有抓住机遇改行到市区,说不定今天倒下去的就是自己。

由于地理位置的边缘化和社会的固化因素,方兄虽主观上个人不断奋斗,但一直未脱离分配所教的茅坦乡,33年教龄中先后在汀洲小学、山湖小学,钱龙小学任校长,后茅坦乡被合并后任墩上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扎根偏远山乡默默无闻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直到英年早逝戛然而止,一颗燃烧自己的山乡红烛就这样熄灭了。

回想在师范三年,我与他接触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对他的了解也多一点。他家居桐城城关东门大桥东边,读书时曾多次邀请我到他家玩。他幼年丧父,和母亲及一个妹妹相依为命。第一次认识他,是我们开学刚几天,被安排在教室至学校大门口中间的山岗上挖土平整校园,现在应该是推土机干的活,并已经盖了学校办公楼,黄土山岗硬难挖,大家有谈有笑,任班上劳动委员的他健谈、乐观开朗,我们都加深了对他的了解。但我们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并不是劳动和打篮球等体育活动,而是音乐和唱歌。当时我们俩应该是学校文娱积极分子,经常在一起吹笛子、切磋口琴技艺、唱蒋大为的《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关贵敏的《驼铃》,在一起抄邓丽君的歌,一有流行的新歌出现就互相抄歌词歌谱练唱。有一次班上举行元旦庆祝活动,我唱了一首《咱们的牛百岁》插曲,教我们音乐的孙老师给我伴奏,一结束,他第一个祝贺我,肯定我唱得好。记得有一次在全校的文艺演出活动中,我们俩合作表演了相声《吹牛》,让我俩在全校师生中成了名人,同届不同班的,低年级的校友打开水、食堂排队吃饭时都主动与我们打招呼,混了个熟面孔。

记得1985年他被分配茅坦后不久,有个周末我和里山的林东平同学借了一辆破自行车,从大路出发三个多小时行程到汀洲小学看他,当时也没有电话,他很吃惊和高兴,正赶上学校食堂里加餐吃鱼宴。晚上他询问我的近况,并坦诚地告诉我,当地供销社有个女生与他交往甚密,说他不打算调回桐城,准备在贵池安家落户了,并征求我意见。

去年底我们去看望他时虽消瘦了不少,但精神很好、很乐观,竟不知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今年上半年他女儿出嫁,还给打我电话,希望我能参加。后来的日子因为琐碎和平凡虽时常想起,但未曾打一次电话询问他的病情,心想即使身患病症,生活上十几年是不成问题的。

想不到方兄这么快英年早逝,令人叹惜,苦日子过尽头了,好日子刚开始,遗憾的是他还没有退休回家抱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以他乐观开朗的性格肯定自信地认为能战胜病魔坚强的生活着,他上有80多岁老母还等他去送老,下有尚未成家的小儿子。可恨的不负责的医生和医疗设备,在他专程做胃镜检查时竟未诊断出病情, 10个月后,学校体检时才发现了病症,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更为可恨的是住院后期的医疗事故又让他雪上加霜病情恶化。

宗元兄马年出生为人坦荡,乐观热情,历经生活的磨炼,身上丝毫没有颓废和世侩的习性,不失心中的真诚与明亮,始终保持内心的纯真和美好生活的信心。他夫人小王是个精明能干的女能人,从事过供销社营业员、做过渔产品生意,干过保险,他们俩勤奋苦干,从汀洲小村到市区买了房和车,在市区繁华地段开过一个中型酒楼,把日子过得很红火,尤其是在方宗元生病期间,他夫人不离不弃,始终陪伴在他左右,陪同他度过人生最后的岁月。在上海治病待了40多天,可想而知,吃了多少苦,花费了多少心血。

芳华易逝,人生无常!庄子云:“来世不可得,往世不可追”。逝者长已矣,生者且偷生!活着就是胜利,人过半百,知天命年龄,看轻名利,注重养生,保重身体,才是主题。

愿方宗元兄一路走好,安息!

作者简介:陈春明,安徽桐城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第四、五、六届理事、省散文随笔学会副秘书长、池州市作协常务副主席,鲁迅文学院安徽中青年作家班学员、安徽文学艺术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安徽省文艺创作创优学术交流研讨会暨第二届安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学员。2013年,荣获池州市首届拨尖人才称号。             

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市容报》、《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安徽文学》、《诗歌月刊》、《人事导刊》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个人文集《阅读人生》、《与时俱进》、《心岸踏歌》三部。主编文学作品集《秋浦流韵》、旅游文集《漫步秋浦·魅力贵池》、《贵池民间楹联故事》、文艺评论集《执着与坚守》等;作品多次荣获省、市奖项,组织文学活动经验丰富,主编《杏花村》杂志十余年,文学成果突出。现任贵池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我/们/与/您/相/约/每/天

丝路

情怀温度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极简生活,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
为人处事之道要有,真诚善良之心别丢
真正有教养的人,都有这9个特征,值得深交
一个人是否“废掉”,就看他下班后的2小时
6个惊人的黄金效应,读懂改变一生
真正聪明的人,都敢于脱壳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