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清清|特殊的长城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特殊的长城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庚子年的春节,被湖北武汉的新冠病毒疫情贴上了一个独特的标签交给历史。它开启了一个别样的正月,繁华的城市关上了喧嚣的闸门,车水马龙瞬间失去了汹涌的态势,一切都是那样猝不及防。上元节上演了史无前例的万人空巷。全国性的宅家封闭,彰显着大国人民的秩序。
84岁的终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科研团队,年富力强的专家学者、奔涌着青春热血的90后00后、解放军医务工作者、参与过非典、埃博拉病毒研究治疗的医护人员,一批批奔赴武汉,与这座重度感染的城市歃血为盟。全国各地八方支援,抗疫物资的车辆物流源源不绝……全国各地都有感染的病例,都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数不胜数的捐款捐物……衣食无忧的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成了一种独特的节日模式。电视、网络传送着关于疫情的各种报道。感染病例的数字不断上升,焦灼与沉重、牵挂与感动让人难眠。万家灯火的高楼林立、空旷的街道、稀疏的车辆,日子过得那样慢,看着一弯新月在正月十二将满,第一次新增病例开始降低,期望峰值到来又把满月盼弯。

充满希望的等待里,夜夜与月相守。回想着一个个感人的镜头,钟南山院士含着眼泪果断结论“人传人”之后,率领团队血战到底的坚毅神情;李兰娟院士建议“武汉封城”的勇敢抉择;春运高峰的大背景下该承担怎样的责任?中华民族的土地上,从来都有无视头衔的勇者,但也更不缺“棒子”“帽子”,医者的天职让一个年过古稀的巾帼之躯,一肩担道义,一肩担风险。两个历经风霜老人和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站在了民族危难的前沿。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防护服内穿着纸尿裤六七个小时不吃不喝,汗水浸透的衣服、被口罩压伤的面部、过敏的皮肤。他们奋战在病毒浓度最高的空间,靠在墙角缓一缓自己的疲惫,依然向我们喊出:“中国必胜!武汉必胜!”白衣天使,只不过是我们无以言表的崇敬。哪有什么天使?生活中他们是孩子、是妻子、是丈夫、是父母、是儿女。他们只是选择了天使般的神圣职业,却没有天使可以幻化身形为自己避灾避难的神力,更没有天使永远不老、生命永恒的特质。被感染的同事倒下了,他们没有时间也不忍心回头再看一眼,流着眼泪奔向需要抢救的患者,他们只有一次的生命与我们同样脆弱。“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一个强硬的内核支撑着伟大的使命。
上元节晴空万里,月格外明亮,静静地把月光洒向大地,多少人奋战在第一线,挡住了疫情的疯狂蔓延,让我们的岁月如此静好。空前宁静的节日,一盘冰轮清凉了思绪的纤维,“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是新中国消灭血吸虫瘟疫的人民战争取得初步胜利之时,伟大领袖写下的诗句。当年为研究治愈困扰民族2000多年的血吸虫瘟疫,新中国流行病学的奠基人苏德隆教授,带着他的团队走进江西余江县的田间地头,4000多农民踊跃参加消灭血吸虫宿主钉螺,他们白天被感染晚上治疗,第二天继续下田,近300人牺牲,终于在1958年夺取了区域性胜利。全国16000多名医护药剂研究人员上山下乡,最终使瘟疫得到严格控制。

1955年江苏南通市1680人突然瘫痪,466人死亡,患者以儿童居多。这种被称为小儿麻痹的脊髓灰质炎恶性传染病迅速扩散到青岛、上海、南宁等地,留苏医学副博士顾方舟学成回国临危受命,担负起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他带着7个研究人员在昆明附近的山洞里创建了做活疫苗的猴子实验室,并建立研究所。1959年底第一批减活疫苗诞生,顾方舟冒着瘫痪的风险,喝下了一瓶活疫苗,其他的研究人员被震撼,随即跟着喝下,几天之后安然无恙。对儿童的人体实验怎么办?无法排除会瘫痪、死亡的隐患,谁来承担这样的风险?顾方舟含着眼泪,把疫苗试剂喂进了自己不满周岁的儿子嘴里。为了千万个孩子的健康,他冒着“虎毒食子”的风险。十天的等待犹如一个世纪漫长,上苍有眼,活疫苗研制成功了!他被中国的孩子们称为“脊灰糖丸爷爷”。
治疗疟疾传染病消灭疟原虫的青蒿素提取物,被研究发现者屠呦呦,率先在自己身上进行人体试药。为了青蒿素的临床实验,云南寄生虫防治研究所的科研医护人员,包括所长李兴亮主动感染疟疾。

1979年的夏天内蒙古鼠疫防疫研究所的刘纪与伪满时期的几个防疫专家、北京来的几位大学生和知青,在未经官方允许的情况下,写下“自己承担后果”的绝命书,用来自老鼠身上的跳蚤在自己身上做叮咬实验。这些绝对机密的研究实验成功后,他们默默地回到城市……任何一种恶性传染病药物研究实验的成功与失败,都对应着健康与死亡,正是我们这些科研、医护人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是以自我牺牲的代价换来的。无私无畏的先驱者们,有着神农尝百草的文化基因,心里只有大众疾苦。
新中国的每一次大型传染病,都是我们英雄的科研、医护人员坚守在前沿阵地,“为了人民”的无私情怀,激发起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武汉火神山医院10天建成,创造了又一个世界神话。大疫当前,全国性的宅家封闭,就是人民战争的另一种形式。为了保障人民生活到处有严格防护的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身影。我们的新中国在帝修反严密封锁,物资极为匮乏的时代,都能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攻克难关,“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特色,14亿人全国一盘棋井然有序,今天的中国必胜无疑!
每一次胜利,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和生命的牺牲。

17年前的非典病毒,最终是以隔离的手段切断了它的传播而被控制,全球死亡人数774人。17年后的今天,忘记了与它应该保持的距离,蝙蝠又把它还给了人类。血的教训,总是抵御不了少数人,为了舌尖上的奢侈享受和炫耀野味的虚荣而傲视一切的滥杀野生动物。鼠疫最早在欧洲肆虐,第二次在欧洲中世纪被称为黑死病造成当时欧洲人口三分之一死亡。我国在明末与清末也由于捕杀旱獭殃及东北并迫及北京周围,解放前六次鼠疫总共死亡人数100多万。欧洲人捕杀犰狳而感染麻风病毒,而后传至全球。我国的两次冠状病毒来自与野生动物的美味享受,疟疾与埃博拉始发于非洲。人性中的贪婪,并没有什么人种与国界的划分。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人类最难治愈的顽症,无所敬畏必然会招致大自然的疯狂报复。
我们的“长城”,是血肉与生命组合而成,为了敬仰,为了尊重,更为了保护。天灾与人祸同样残忍,让我们牢记血的教训。


作者简介:许清清   1954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井陉县胡家滩村。1974年就读于河北化工学校,毕业后留校工作直至退休。2013年进入河北老年大学文学班学习,喜欢散文写作。作品曾发表在《光明日报》《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华盛顿华人报纸《美华商报》《中国人生科学》《老人世界》《太行文学》等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香树沟之月》现为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家科院理事,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

丝路


情怀温度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送“瘟神”:史上有哪些横行于世的传染病,古人又是如何防疫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二次疫情
中国防疫史 | 避治祈防,与瘟疫的千年遭遇战
改变人类历史的十大恶性传染病,让人不寒而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共发生过几次疫情?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国家记忆:70年,中国疾控人默默奉献的诗篇!(附珍贵图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