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57 裁章碎拾王阳明(2)

               2

前面说到语言的后发优势,意犹未尽。语言与文字,在论事论理的过程中,虽说谋定而后生。但论辩中,语言的后发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读过好些的论辩书籍,又读得《王阳明全集》卷一的《传习录上》,关于如何的论辩的话题,确立后发优势非常的重要。居前论者,若懂得这个道理,论之三分,留之七成是上道。居后论者,驳前论时,亦别把话说尽,留得余地为佳。

在论辩中,熟读与倾听,是必要的前提条件。熟读,包括书之外的知己知彼。倾听,包括不同的,甚至是对立面上的意见。苏秦与张仪之所以能纵横捭阖,是因为在别地现存之理上,别开生面的横竖都说出个新的道理来,而不是认个死理。诸葛亮之所以可以舌战群儒,也是翻炒了“群理”之后,胸有成竹占领后发语言的至高点。从语言的后发优势上论,你孔子也好,王阳明也好,不过占了圣人圣心之位,并在此位所发的语言后发的优势罢了。

常言道,理不辨不明。是吗?当然不是。理,是辨不明白的。之所以辨明白了,是因为大家的期待,在那个所谓的圣人所说的“理”上了。格物知至,至所无穷,格而不尽,因而至理至爱至义至仁,都是由得嘴巴去说。说来说去,当然,说在后面的占便宜。后来者居上。

举个书中的例子吧。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之外事,心外之理乎?”

随便翻译一下,爱问,要用我的心,去察看天下,天下的事理只恐怕看不尽。

先生的回答,心就是理,只要心镜明亮,天下又有什么事不能照见?

爱问:“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期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

照此说来,心即是理,理即是心。当然,此心,是受教化后,有了仁义礼智信的心。此理,是循礼之礼,亦是嘴上游移不定之理。最终是谁的见识高,便是谁的理。见识高,多存于后发的优势之中。

师生间的“知行合一”讨论。门生先问:知为一功,行为一功,得两功,功夫才能落地。先生后答: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其大意为行中有知,知中有行,知行不可分。细细的品咂门生与先生的对话,一个讲的是讨论问题过程渐进的分析,一个讲的是问题目的上的综合结果。其实,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对话。终也是得宜于语言的后发优势。

王阳明虽说“知行合一”,但统观其心理,其实在他那里,心中有知,心中有行,知行合一,可以理解为“心知心行”。

王阳明说:“身之主宰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从这话的理解,从心到物的行,不是心行,又是什么?

心行若镜。小人是昏镜照利,圣人是明镜照理。人的趋利避害天性,失去了心上的修行,便自天下攘攘,为利而往。在利欲面前,立块明镜,灭私欲,存公理,方能一心向圣。

王阳明还强调,天理,不要拘泥于字面与文面上的意义,需要融会贯通,取其精义,最终归于一理。

我之心得:世归于理,理归于心,心归于静,静归于寂,寂归于一。自然齐一,万物归一,是天理。

                        2017年9月4日怀化家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心即理”?——王阳明心学入门(7)
59王夫之与理学
退溪与阳明:朱熹哲学的不同走向
知行录之二 传习录中
【觅理记】金履祥:理即之所生,气即理之秉(上)
中华文化笔记41,气学的思想脉络之四:气学巅峰王夫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