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25 书与知识的真相--玩味《别想摆脱书》之十三

                  (13)

《被过滤者的报复》是《别想摆脱书》的第五篇。读书与信息一样,不论是历史与现时,被过滤,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读一篇文章,与读一本书一样,文章中的一些内容会被读者客观的过滤掉。读书如此,历史何尝不如此?历史,本身就是过滤了的历史,无法改变。

我们所受的教育,是有过价值判断的过滤网下的教育。好坏优劣,是非曲直,到了头脑中凝结的,已经是纯净水似的东西。

同样,文化的传承,也在不同的价值观下层层过滤。禁止与开放,在相对中延续。书籍,与文学艺术,更是难逃这样的厄运。

过滤不好吗?好。让人认同社会总的价值趋势,并在潜移默化中,让观念与价值定型,成为爱憎分明带着不可磨灭阶级烙痕的脑袋。于是乎,全部的生命与看法,囿固于非此即彼,非友即敌,简单判断的小天地里。简单判断,标准来源于被过滤了的教育与同样被过滤了的像百科全书那样的权威。在如此的对照里,艾柯说:“总是有某些力量在促使人们信仰,也就是说,总是被公认的权威,我们称之为国际科学团体,我们信赖它,因为它每天都能公开地审视、纠正自己的结论。”研究的结果,科学的结论,日新月异的昭示,只需要我们捡拾,不需要再去采撷之外的枝叶与旁门左道的果实。于是,结果与结论之外,被过滤的原汁原味的大量信息与判断,已经变得无关紧要。过滤是必须的,因为价值与标准的总归,是必须的。不然,泛价值与泛标准之下,不知会有多少部不同版本与解说的百科全书。

过滤完全的好吗?不尽然。卡里埃尔说:“我们讨论的过滤概念,让我不禁想起那些喝前要过滤的葡萄酒。现在有一种葡萄酒,就是‘没过滤的’。它保留了所有残渣,有时带来一种非常独特的风味,一经过滤就被去除。也许,我们在学校里品尝了一种过度的过滤的文学,以至于丧失了这种不纯粹的风味。”形象的比喻,过滤,让我们失去了葡萄酒的原汁原味。

此处省略多少字,洁本与全本,禁书,文字检查与管制,网络监查,凡此种种,诸如此类。

过滤与遗忘,已经积淀成了历史和文化的积习。什么在自然而然中被过滤与遗忘,什么在讴歌传颂与指责唾弃中留在了书本和碑铭上。艾柯认为这是一种危险:“我看到另一种危险。文化一边实行过滤,一边告诉我们哪些必须保存哪些必须遗忘。在这一点上,文化提供给我们某种共同理解地带,也包括谬误在内。”由此,声音的定型,舆论的一律,历史与文化一边或是积习式的过滤,让我们偏离真相,走向谬误。这不得不说,是人类逃不掉的大悲剧。

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的长青树,看得见的枝枝叶叶,已经省略和删除了无数的枯无人问的万骨,偶尔从书中拾起的,除了帝王将相,便至少是属于或类似“一将”之类的人物。

信息与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与知识之潮,已经是汹涌澎湃。我的目光,拿什么去挡?既然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与视野中全部的接纳,那只能是过滤。

已经有人担心书本的消失。如今,好些个年轻人已经不再买书,很少读纸质的书本。

近有一则消息说纸质媒体,世界大致在2040年消失,美国大致可能在2017年,还说美国的非绝技媒体已经超过了纸质媒体。这个预计如果兑现,过滤将成几何,甚至是乘方的速度推进。

当信息与书籍的过滤,铺天盖地的时候,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过眼烟云。天上的云彩,你见到也好,没见到也好,不分昼夜的飘着。当偶尔望上一眼,所见的那朵云,云谲波诡,总让人像在云计算中拨见万象,只得见其千万变化于万一。一个人读一辈子的书,不过就是望见一片的云之一瞬间。

就一本书的过滤,首先应该谈到书的绝对不可靠。书,本身是不可靠的。不论什么书的可靠性,是暂时的。写到书里的文字,是经过作者主观意图,在大量的现实真实中,层层过滤后,再现出历史某个角落中,片断场景去断面的提取。到了读者那里,对于信者,在相对的小过滤中,开始被驯化;对于疑者,则是在大过滤中遗忘。

读书,不过是在大遗忘中寻找小记忆,在大过滤中留得小记性,是个寻求安生安魂,得到相对可靠身心认可方向的过程,仅此而已。

过滤,躲不过,不是祸。安居其中,便是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本上学不到的历史冷知识,你应该不知道几个吧?
一本纸质书的旅行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学霸我当年就是靠这个拿高分的
纸质阅读,是一种情怀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学霸当年就是靠这个拿高分的
学习高手通过输出知识强化学习——选自达夫的《高效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