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渐渐重叠的身影‖ 明月


布谷鸟总会在五月的清晨,叫醒天边的彩霞。沉寂了一个春天的校园终于再次迎来这些青春盎然的学生们。

再也不用隔着屏幕 ,就可以倾听他们朗朗的书声 ,端详他们可爱的脸颊 ,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这堂课跟学生一起读那封一百多年前的家书。端起课本,我一读再读,还是忍不住泪眼婆娑。那是一个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在决心为心中的理想赴死前,写给他更加年轻的妻子的话。

他说意映卿卿,见字如晤;他说愿你亦能以天下人为念,牺牲你我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是的,林觉民,《与妻书》。一百多年来,这个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甘愿赴死的年轻人,用这封临终绝笔,向自己的至爱的妻子倾诉衷肠,曾经让多少人的心隐隐作痛?

这封写在锦帕上的绝笔信,走过一百多年的岁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柔情蜜意和大义凛然交相辉映,散发出的灼灼光华,一如那一方锦帕纵横交织的丝线,牵出多少人心疼的泪水?

这封书信年代并不久远,文词半文半白,学生读来并无难处。我只是担心对于这样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怎样讲,才能不流于空泛?怎样才能让学生尽量跨越时空,做到感同身受?

这封信哪里最打动你?我问学生,也问我自己。

信中有两处特别打动我的地方。

一处是作者向妻子嘱咐家事,叮嘱她抚育好两个孩子,之后作者说到“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以后我们家一定会很贫穷,但是这也没什么苦的,不过是平平静静过日子罢了。清静度日,这不正是林觉民这样的革命者所希求的吗?贫穷,算什么呢,比起“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当时之中国,如果老百姓都能“清静度日”,不已是难得的幸福?而这样的幸福,首先是要有人肯身先士卒,铺就前路的。林觉民选择了去做这样一块铺路石,就是为了千千万万包括妻子在内的天下人,能“清静度日”。这样的担当,怎能不让人泪目?

第二处是作者在信中反复提到“至爱”妻子,为牺牲可以“百死不辞”,但若使妻子担忧,却“的的非吾所忍”。呜呼,这是怎样一颗柔软的心啊!

他决心为革命赴死,却也为不能再见到自己至爱的妻子痛彻心扉,写信时泪珠和笔墨齐下;他为不能提前告知妻子这一切而锥心自责,却又恐告知妻子后,身体本就瘦弱的她不能承受这一切,更何况此刻的她还身怀六甲,实在于心不忍。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让自己独自承担这一切压力和痛苦,直到隐瞒不住为止。文末他说,多么有幸,今生能与妻子相遇,但是又多么不幸,他们生于“当今之中国”。作者说,“卒不忍独善其身”——我终于不能忍心只顾全我们自己。

又是一个“不忍”。读到这里,我再次哽咽。

有大仁之心,方能有大勇之行。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柔软的爱心,才能大而化之,把这份柔软化作至钢至勇的行动,“为天下人谋永福”啊!

带着学生一起品读,交流,感觉信中的情感越发如汩汩清泉,涤荡着每个人的心。

不由想起一部电影,十年前陈可辛导演的《十月围城》。利用阅读课时间跟学生一起看了这部佳作。大家看得很认真,静静的教室里,我看到有学生偷偷抹去眼角的泪珠。

课下布置了作业——联系《与妻书》写一篇影评。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带领大家展开了课文和电影的探讨。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06年,林觉民牺牲前五年。

电影围绕香港富商李玉堂周围的人和事展开,在动荡的清末年代,孙文即将登临香港,清政府将暗派杀手行刺孙文,作为革命志士的报社社长陈少白等人开始了保护孙文的行动。

电影最打动你的地方是哪里?我问出了跟学习《与妻书》时同样的问题。

有学生说最感动关于沈重阳的情节。他是个赌徒,慵懒颓废,但却也跟所有的父亲一样,对孩子有巍峨如山的爱,为了女儿,他最终成为了一个有责任的人,宁愿付出生命,也要为女儿活成一座山。

有学生说被方红打动,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女孩,性格倔强,最初并不理解父亲。这跟这个年纪的我们多么像啊。军人出身的父亲,表面看起来对女儿感情粗糙,但他在为革命殒身后,灯下为女儿缝补衣袖的身影,让她终于读懂了父亲,并也义无反顾的追随父亲的脚步而去。

还有学生说被阿四和阿纯的爱情打动。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那么美好纯真的人儿,生命就这样定格在了娶阿纯为妻的前一天。

我最感动崇光,这个生于富商之家的少年——又有学生说。十七岁的年纪,却有让人钦佩的责任和担当。他和阿四,既是主仆又是最好的铁哥们,当他要作为孙文的替身勇于赴死时,阿四怕了,死死拉住他不让他走,可他说,“阿四,你说,你每天晚上闭上眼,梦到的全是阿纯 ,我闭上眼,是中国的明天。”

还有,电影里那一段画外音,借助孙文之口,讲述革命的意义——

我年轻时学医、后弃医从政。立誓颠覆满清, 造福国人。离开香港时, 母亲大人眼见我常见奔波、心疼规劝。革命的目的亦是救人,行医的目的亦是救人。同是救人,何必东奔西跑?我说,母亲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行医只能救助很少的人,而革命,却能救助中国的亿万大众。

两百六十年亡国之痛、两千余年专制之祸,中国睡梦之深,满清政府腐败不堪,恰如江河日下。如此黑暗的政府,只能带给人们灾难和罪恶,连绵不觉。今日革命风潮已经兴盛,人民思想逐步开通,我们当鼓起勇气,乘此良机,推翻满清政府,建立真正的人民之国。

革命者,革之以命。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人民之幸福,其价值之重可知。屡败屡起,百折不馁,岂畏其难其痛,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不再水深火热,为了千千万万的家庭不再背井离乡。

你一言我一语。他们说,我静静听。说完了,我问,你们觉得影片中那个人物跟林觉民最像?大家异口同声答,李崇光。

是啊,他最像林觉民。年轻书生,血气方刚,心怀天下,义薄云天。但是,我怎么觉得,看着看着,我会觉得,何止是李崇光,阿四,方红,大个子臭豆腐,甚至沈重阳,他们的影子都渐渐跟林觉民重叠在了一起。不是吗?

同学们沉思,继而点头。

我忽而又想起二十一年前,我大学毕业前,来泰中跟着张福遐老师实习,年届退休的张老师学识渊博,为人谦和。那天,她带我去听她的课,讲的正是《与妻书》。

想着想着,我恍惚觉得,我的影子跟张老师的影子,也正在慢慢重叠在一起。

那天教室的窗外,正轻轻洒落下来的,恰巧也是五月的阳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1年前广州起义的革命党人:泪流满面与亲人诀别后毅然慷慨赴死
杨 彬 朱昌元 《与妻书》教学设计与评析
朱大同大笑赴死
孙中山语录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4
上色修复的1941年红场阅兵 八十年前慷慨赴死的苏军官兵最后身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