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闽南“打城戏”的文化发展,看它与佛道宗教之间的不同表现形式

中华文明可以看成是一条延绵万里的长河,不同特色的文化构成了它的支流,而在众多的文化中戏曲文化可以说是其中最为绚丽的一条支流了。

戏曲文化历史悠久,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一直都是以一个很笼统的形式存在的,直到明朝中期到清代,随着生活水平与文化水平发展的需要,众多的声腔崛起并广泛传播,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戏曲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趋势,直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些戏曲长河中的溪流逐渐有了统一的名字,它就是“剧种”。

早些时期在戏曲文化中独占鳌头的主要是以京剧、昆剧、越剧等为主的全国性大剧种,但随着文化发展的多样化,很多小地方的小剧种也逐渐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也掀起了一阵剧种研究的热潮,并于八九十年代活跃起来,使得很多地方性小剧种慢慢传播开来。

这其中就包括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闽南地区的打城戏。

闽南打城戏

打城戏主要在福建南部的沿海地区,也就是俗称的以厦漳泉为中心的闽南地区。说到闽南不得不提及的就是闽南文化,因为打城戏的发展与当地特有的文化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闽南是一个宗教信仰较为集中的地区,因为地域因素当地人多信仰妈祖,信仰佛教,少部分也信仰道教,所以闽南是一个宗教文化深厚的地区。

闽南文化本指生活在厦漳泉地区的闽南人创造的文化,后经过长期的发展,闽南文化早已冲出了地域的范围,逐渐形成了一种跨地域概念的民系文化。

而戏曲存在的原因,首先是人们向神灵献予的敬礼,而后才慢慢成为了人们自我娱乐的工具。在民间信仰无比繁盛的闽南,为各种民间信仰神经庆祝生日或者向神灵祈福、还愿而形成的戏曲表演场合,古往今来都是闽南民间戏曲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回归到打城戏,打城戏又被称为“和尚戏”“师公戏”“法事戏”等等,主要来源于闽南宗教法事里为丧葬所举行的超度仪式。在闽南地区,僧道们通常作用“打城”这种类似于戏剧表演的仪式环节来直观的表演亡灵脱离地狱飞升天堂的过程。

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和尚表演的地藏王菩萨打开鬼门关,放出阴间冤魂的过程,俗称“打地下城”;

第二阶段则是由道士表演的救苦妙行的天尊闯进枉死城里释放出亡魂的过程,俗称“打天堂城”。

正是由于此过程表演形式的生动,魔幻,因而吸引了很多除了死者家属以外的观众,这使得它逐渐从单纯的超度仪式中脱离而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剧种。

如上文所说,打城戏分为“打地下城”和“打天堂城”,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两个过程深入了解打城戏的内容,以及它与佛道二教之间的关联。

闽南打城戏与佛教的关系

闽南人对丧葬极其重视,这一点不论从丧礼的隆重与铺张还是仪式上的隆重与繁琐都可以得到体现,正是因为闽南人的高度重视,使得在闽南地区形成了最为繁复的丧葬仪式。从亡者病危时刻起,仪式就必须开始准备进行。

曾经在清朝末年就有一位外国学者亲眼见证了厦门的一场葬礼,并写下了相关记录的文字。在诸多环节中最后一天的“路尾旬”,则是整场葬礼中的重中之重,“打城”便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如果说整个丧葬的仪式是以超度亡魂为目的的话,那么打城就意味着亡魂要从地狱中逃脱出来,因而打城在正常仪式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打城的第一阶段就是打地狱城,那么打地狱城究竟是如何与佛教产生联系的呢?

据多年来考古学家的发现得知,考古学家们曾经发现一块写于明朝咸丰时期的碑文,碑文中明确提及寺庙中的僧侣为了筹集资金修缮寺庙而建立起商号。碑文中还列举了开元寺僧创立的五大商号中有“圆明僧”,他们用来牟利的手段是“罗汉戏”,从这里就可以了解到僧人以法事为依托,从事戏剧表演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而这里所提到的罗汉戏正是僧人们在超度法事时进行的“打城”演变而来的。那么为什么要以佛教僧人来打地狱城而不是天堂城呢?这其中也有一些典故。

其中第一类说法是地藏王菩萨打开地狱释放冤魂,从根本上来说打地狱城就与佛教性质相贴切,因为佛教推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而在中国西方与地狱又存在一定的关联,牛鬼蛇神都惧怕僧人。

第二类说法就是目连救母的佛教故事,故事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目连为了拯救亡母逃脱地狱而出家修行,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将母亲从地狱救出的故事。因为目连具有神通,所以这里与其说目连是一个戏剧角色,不如说是佛教神力的化身。这个故事在佛教中广为传颂,也深入人心,所以每每提及地狱人们都会想起目连救母的故事,这可能也是佛教打地狱城的一个原因之一。

第三类说法就与经典名著西游记大有关联,在打城表演中时常会出现猪猴的影子,不禁让人联想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果不其然打城也确实与二者有联系。在打城的表演内容里确有孙行者、猪八戒护送目连西天请法的故事。而这两个角色也是与佛教脱不了干系的,因而从诸多因素中可以了解到为什么采用佛教僧人来打地狱城。

佛教的“打地狱城”和道教的“打天堂城”

当然除了闽南佛教的“打地狱城”外,打城仪式还存在另一种形态,那就是道教的“打天堂城”,而不论是打地狱城还是天堂城,二者的象征意义都是“破地狱”,那么为何道教要称为“打天堂城”呢?

从相关书籍记载的文字来看,角色扮演的意识显然已经形成,与佛教相关的角色便是“目连”,在打地狱城中采用的表演内容多为目连救母,因而佛教与打地狱城的关系轻易就可以看出。道教亦是如此,在道教“破狱”科仪的道士已有明确的角色,那就是唐代就已经出现的“寻声救苦的天尊”。

道士以救苦天尊的身份破狱释放亡灵,让亡灵可以逃脱地狱,升入天堂,故有众人相和唱诵救苦天尊的神力。而打天堂城的表演内容多为“芭蕉大王巡视枉死城,释放枉死的冤魂”,台湾学者陈信聪的著作中也可以找到芭蕉大王与枉死城跟道教之间的关系。

在这位学者的田野调查中,可以知道东岳殿的红头师公所做的法事正是针对枉死城中的冤魂,而红头师公在打枉死城时所扮演的角色是徐甲真人,徐甲派是台湾道教中的一个派别,徐甲也是太上老君的三大弟子之一,所以道教与打天堂城之间的联系也可以从角色的选择中得以体现。

所以从中可以看出不论是“打地狱城”还是“打天唐城”的目的都是为了“破狱”,将那些地狱中的亡魂从地狱中解救出来,助他们登上天堂。而之所以会区分出佛教与道教的打城形式,确定出佛教“打地狱城”,道教打“天堂城”也是与这两个宗教的历史以及来源有一定的关系,佛教主张西方极乐世界,道教主张升天,所以形式上有所区分。而且在表演内容与角色上也有一定的关系,道教的天尊,太乙真人都是我们熟悉的天上的神仙,所以道教“打天堂城”,而佛教表演内容中的目连,猪八戒、孙行者皆与地狱有一些联系,因而让佛教去打“地狱城”。

打城戏,如今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这天,闽南打城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114。

参考资料:

《闽南打城戏生态文化研究》 骆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立删!

【抄袭必究,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城破地狱
佛教故事
阎王爷不是地狱老大,地府公务员中排名第五,生死簿由老大掌控
详解传说中的十八层地狱:贪官污吏入石磨地狱14
夜读随笔:“目连戏”考
有人说:“天堂和地狱都是虚构的。”对这种说法如何看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