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乡方言解读李白《静夜思》 || 孙亮

家乡方言解读李白《静夜思》
 ——读诗随笔

        我以为写诗不易,读诗更不易。大诗人,大手笔,触景生情,灵感一闪,下笔如神。但对初涉者来说,确实不易。然而,读诗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读者要反复阅读,揣摩作者构思意图,走进诗人心里,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分享诗情画意。尤其是古体诗词是古文言的浓缩和结晶,一字一句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须深刻理解,正确译读,才能知其诗意。
       譬如诗仙李白的《静夜思》,短短二十个字,让我苦苦思索了半个世纪,才知其中奥秘。
        这首诗流传至今,可谓是刽炙人口,老幼皆知,幼儿园的孩子都背得滚瓜烂熟。但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也大有人在。
        记得上初中时,爱钻个牛角尖的我问老师“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个什么“床”?老师不屑一顾,“睡觉的床呗!”,我也只能懵懵懂懂相信了。后来翻阅了许多诗词读本,也没有查到对“床”的专门注释。有时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的明月发呆,希望它射进床前,好看看"地上霜"是真是假?却从未如愿。于是,开始怀疑李白大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此诗,一头雾水。
        试想远在唐代,黄土高原上的土窑洞或矮小平房,窗户眼小的可怜,还隔着一层窗户纸(唐时并没有发明玻璃,也不会有透明的玻璃窗),怎能看见月光射到“床前”?“霜”又如何在屋子里不化?我躺着又试试“举头”、“低头”,也难以做到,只能左右摇头。近而怀疑“床前明月光”里的“床”是个什么“床”?“疑是地上"霜”的“地”在哪里?
        一次偶然机会,让我破了这个迷!
        前些年,我和几个老乡在收集整理家乡方言时,暮然发现家乡有些生产、生活用品方言叫“床”。但与现代人睡觉用的床,风马牛不相及,而是另种物件儿。简单点儿说,方言中的“床”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板凳。在我们老家乃至陕丶甘丶宁、内蒙不少地方小板凳,方言就叫“床床”。大点的也叫“床”,非常矮小蹲下坐的叫“小床床”,高的叫“高床”,长的叫“长床”。有些地方"小马扎"也叫“床”。还有两种炊具叫“河捞床子”,“抿床子”。以前,农家自酿成醋,黑酱用的淋醋、淋酱的木头支架叫“醋床”。就连晋剧《铡美案》中包公用的铡刀支架,也叫“刀床”。还有老弱病残蹲不了茅坑,家人用一块木板中间挖个洞,下边钉上四条木腿,坐上去拉屎拉尿用的叫“茅床”,以及木匠作工时用的支架叫“木床”等等……。
       反而睡觉的地方不是床,是“炕”。或用砖、石垒起来、木头支起来,上面搁上木板,夏天躺着图个凉快。这种接近现代人的床,方言则叫“铺”。窑洞里从窑掌到门前都用木板铺起来,叫“通铺”。把木板就地而放,睡在上面叫“打地铺”。记得上初中时,我们睡的就是土炕改造的这种“通铺”。古文中记载的类似现代人用的床却是“榻”。如《红楼梦》中有多处都提及到“榻”,现代词语中“下榻”也是这个意思。日本式的叫“榻榻米”。
      由此,我斗胆推断,李白诗中的“床”就是家乡方言中的“床”,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床"。所以说,用方言“床”解读此诗,一切疑虑就迎刃而解了。设想《静夜思》的画面,眼前出现的场景:静静的秋夜,在一处农家小院,李白孤身一人,独自坐着个“床”,旁边还有个小饭桌和几个“小床床”,或饮酒,或喝茶,或发呆……。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由弱到强,撒满院落,泛起片片白光,犹如浓霜,秋风潇瑟,一阵寒气袭来……,诗人不由抬头望着明月,天地苍凉一片,低下头来,思念故乡亲人!联系李白另一首诗《月下独酌.其一》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亲人。举抔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首诗舒发了同样的孤独寂寞心情。
        前年中秋节,回老家探亲,让我身临其境感受了一回《静夜思》。记得中秋节后的第二天,气温骤降,庄稼遭霜冻。亲戚一家人忙着风口抢收。傍晚,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还不见他们归来。我独自一人搬了个小板凳(即方言"床床"),坐在院子里无所事事。家乡的深秋,夜晚天高云淡,星光点点,尤其是霜冻后,秋寒露凉。当晚,浩月当空,天际无云,真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皎洁的月光撒落了整个院子,屋前小径上、小菜园里的空地上,闪着白花花的银光,活脱脱的落了秋霜。周围没有一点声响,静的让人发悚,远处时不时传来几声狗吠。油然让我想起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遙想当年诗人李白被贬放逐,远离他乡,若遇此景此情,怎能不生出感慨,落笔写下这首不朽的诗篇。也只有在此情此景下才突发奇想,把撒落地面的月光比作"冰霜”,如此凄凉之地,怎能不让诗人泛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至此,我终于从家乡方言中找到了“床前明月光”中“床”的答案,解开了半个世纪的疑惑。

        作者简介:孙 亮 , 字:子良     文化程度:“老三届”。山西省太原市退休干部。早年从政,从事公文写作,曾在当地报刋发表过政策研究论文,时事报道,报告文学等。晚年,身居闲境,但不甘闲着,恋上艺术、文学。



作家平台(微信公众号:zjptzjpt  )欢迎大家来稿,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题材内容不限,来稿请附200字内作者简介、相片、微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必背古诗 -- 李白《静夜思》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详解(17)《静夜思》
跟大头爸爸学古诗 | 静夜思
人人会背的《静夜思》,你真的读懂了吗?
唐诗指疑(九十二):李白《静夜思》
《静夜思》——故乡是一首读不完的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