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作大赛】渔 事 || 杨孟小

渔   事

听曾外婆说,在我三岁的时候和妈妈回老家时就是为了捉鱼一头扎在了池塘里。说到这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曾外婆的老宅子。这座古老的宅子是一栋很大的院落,住着我外公的堂兄弟六外公和七外公两户人家,共十几口人。我妈就在这里出生长大,到了参加工作时才离开。这个大宅子的大门外有两个池塘,在池塘之间的空地上长着一棵高大的相思树,树边上长着三棵碗口粗的葡萄藤,藤蔓攀着相思树勾肩搭背地直上树梢,与树融为一体成了树的一部分。每当葡萄成熟时整棵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紫黑色的葡萄,引来许多鸟儿在树上争抢。对于这次落水事件,由于当时年纪太小我的脑海里没能留下太多记忆的片段。后来,在我记事儿后从曾外婆的描述中得知,当时我一落水马上被人手忙脚乱地给捞了起来,总算有惊无险!但我一上岸就扯开嗓子嚎个不停,后来曾外婆请来村里的老巫师念了咒语,又给我捞了条红色的小鲤鱼养在玻璃瓶里后,才让我止住哭嚎转悲为喜。从那以后,我对鱼儿有了说不清楚的兴趣,每次回老家总会让人给我捉回几条小鱼养在瓶子里。

记得我第一次自己捉鱼是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我的家住在远离县城的氮肥厂。厂里只有一个很小的幼儿园,要上学时只能到离工厂十几里的一所农村小学里去。这是一所简陋朴实的学校,所有教室的墙都是用土夯实而成,十几间教室头尾相接成一个大大的四合院,每个教室都是半敞开的没有窗口和村里的猪圈很像,只不过里边摆设了几十张厚重的桌椅,每当上课时老师们讲课的声音在这些半开放的教室里相互往来,就像收音机受干扰时互相串台,只要一分神就会接收到隔壁班老师的讲课。四合院的中间就是学校的操场,操场上分散地长了十几棵高大的苦楝树,秋天里树叶纷纷飘落常让我出神地凝望。我在这所农村小学渡过了一个学期的快乐时光。

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小河,河上有个调节灌溉的水坝。水坝边上有一处两米来宽的泄流口,用一张铁网给隔着。每次水坝上游的水满时就会从泄口流出。这时便有许多半个手掌大小的鲫鱼汇集在泄流口,争先恐后地想游到下游。

一次放学路过水坝,看见几个同学挽着裤脚,光着膀子在水里忙碌着,双手贴着铁网摸索着什么,脸上挂着兴奋的表情。当看到他们把一条条银白色的鱼儿扔在岸上时,我便迫不及待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直到太阳快落山时,我远远地看到了曾外婆来寻我的身影,便连滚带爬地上了岸,沾满一身的泥水,在岸上活蹦乱跳的鱼群中间拿起书包撒腿就往家里跑,一条鱼也没敢拿。第二学期时,我们家搬回县城,从此告别了那所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学校……

刚回到县城时人生地不熟,让我收起性子老实了一段时间。但过了不久和大院里的伙伴混熟后,便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开始了各种精力旺盛的活动。在这些种类繁多的活动中,捉鱼虾无疑是我们最热衷的一项。我家住的文化大院外有一条清澈的水渠,这条水渠里的鱼虾给我们的童年提供了许多快乐的素材。

那时候还没有实行双休日,只有星期天一天休息。也没有“五一”、“十一”长假。但除了寒暑假两个长假外,我们每个学期都有一个短则两三天,长则六七天的农忙假。这可是个让我们欢欣鼓舞的假期,在这样的假期里没有作业要做,而且还可以名正言顺地在田野里晃悠,我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拾稻穗。拾稻穗这项活动我估计是以前向“工农兵”学习遗留的产物,很荣幸我们这一代人还能够经历这么好玩的事儿。在农忙假里只要拾到十斤八斤的稻谷上交学校,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如果超额完成的还可以领到盖着学校红印章以资鼓励的作业本。每当收获季节,农民把金黄的稻谷割倒在田里晾上几天后,便一捆捆的扎好挑走。这时田野里那些丢三落四的稻穗就成了我们放农忙假的最好理由。由于拾稻穗的指标很容易完成,让我们在这样愉快的假期里多了一些和鱼虾有关的活动,其中戽鱼就是我们最热衷的渔事活动。如果说钓鱼和叉鱼等渔事活动是单兵作战的话,那么戽鱼则是集体的兵团作战,往往由好几个人相互配合来进行。“戽鱼”这个词有些生僻,如果用“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来解释这项活动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在稻谷收获的季节里,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渠,此时的水量是最少的。平时可以游泳的水渠在这个季节里往往只没过脚踝,水面瘦得几乎断流,水里一群群半个手掌大小的鱼儿露着背鳍,沿着浅浅的水线慌慌张张地聚集到较深的水洼里。当我们提前完成了拾稻穗的任务后,便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向了那一个个深深浅浅的水洼里……

戽鱼之前先查看好地形,然后根据人手的多少决定阻拦河道的长短,选好地段后便兵分两路下水干活。每路人马以最快的速度用河泥筑坝把河道拦腰阻断,两道泥坝之间就是我们捉鱼的战场。筑好泥坝之后合兵一处,集中到下游的泥坝边上顺着水流的方向向外戽水,迅速地把两坝之间的水戽干。随着水位的迅速下降,被困在泥坝之间的鱼儿们便开始焦躁不安起来,愤怒的尾鳍噼里啪啦地拍打着,响声四起泥水飞溅。当水被戽干时,搁浅的鱼儿们便绝望地在河床上七上八下地蹦跶着。于是,打扫战场的时候到了。我们争先恐后地把河床上乱蹦的鱼儿捡起放进桶里,接着便在淤泥里摸索躲藏起来的鱼儿。一般情况下这些躲在泥里的鱼儿都比较贵重,以鲶鱼、黄鳝、乌鱼、泥鳅居多,所以淤泥才是我们扫荡的重点。因为我们筑的是泥坝,当上游的水蓄满时便会垮坝,如果还没有捉完鱼,泥坝一垮便功亏一篑了,所以我们在捉鱼时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有时鱼儿还没捉完,眼看着上游的水要没过泥坝时,我们便抽出人手冲上去护坝,不断地把坝体加高加固。但随着泥坝的增高,坝体也越容易被冲垮,直到最后当浑浊的河水冲垮泥坝漫流而下时,我们才提起桶里的战利品爬上岸来。在稍作休整后,又寻找新的河段开始了新的“战役”。戽鱼这样的活儿紧张刺激充满乐趣,虽然每次我们都脏得泥猴似的,但这项渔事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时光……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家乡那条清亮的水渠,给了我们童年许多有关鱼的欢乐往事,成了我们快乐童年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来,随着家乡城镇化进程的发展。那条曾经的水渠成了排污渠,被冷漠的水泥板永远地封盖在了地下。在夏季闷热的天气里,偶尔从渠道里飘散出来的臭味,才让人们依稀记起,这曾经有一条见证了许多天真烂漫的孩童们快乐成长的清澈小河……

作者简介:杨晓,男,笔名杨孟小,壮族,广西上林人,现于广东江门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汀州 | 摸鱼儿
郑纪在西乡平原兴修渠坝
乡土散文:吃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捞 鱼 儿
人文海南---海南最早水电站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