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蘭香依旧 || 八面山人

蘭香依旧

作者:八面山人

  诗曰:“昔年不识家乡美,今朝三月回山冲。春归千树叶方绿,雨润万蕾花正红。杜鹃丛中幽蘭醉,桃李园里杏争风,乡音乡情乡人厚,腊肉菜台就千盅”。春暖花开的时侯,大别山的子民,不管你身在何处,走到哪里,做啥营生,每年的清明回乡祭祖,那是雷打不动的规矩。今年也不例外,几天前就和山荆回到老家,一边等候远方的亲人归来共同祭祖扫墓,一边在家乡的大山里好玩了一番。几天来,除喝酒打牌,就剩下赏花採蘭了。家乡的风景特好,是河南的著名景区,十里春风观桃李,千亩阳坡赏杜鹃,但最让山人不能忘怀的就是採蘭赏蘭了。

  故乡的蘭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分两类,一种叫水蘭,每丛数箭,每箭一朵蘭花,只有微弱的清香,多被游客忽视;一种叫旱蘭,每丛一至数箭,每箭节比长出数蕾,从下往上次第开花,芬芳异常,沁人心脾。蘭常在空谷草地、山间竹林和杜鹃等灌木丛中藏身,百米外,能闻奇香,非几番寻觅,难睹真容。

  採蘭(当地叫掐蘭草)也是个细活,得用手深入到蘭箭的最下端,用力拨起,让蘭的茎完整地脱离根部,方算成功。

  蘭採回后,得用上好的花瓶,盛满山泉水,插入滋养,延长花期。一般家中养有几枝蘭花,便满室生香,异味全无,人沐于香霭之中,飘飘欲仙,如痴如醉。

  孩提时,总觉得山前房后的蘭花,如艾蒿,如药草,再平常不过了。“只因有异香,掐回瓶中养。竹筐盛数把,街市换米粮。更有多余枝,窨茶薰衣裳。谁知清幽质,位列君子芳?”。长大了,读了几年书,背了几首诗,有机会又看了几幅画,尤其是看到大师们画的蘭就是我们家乡的蘭草时,突然发现在百花万绿之中,梅蘭竹菊早就成了文人雅士、庙堂清客的精神寄托了,于是山人也学着附庸风雅,对蘭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情愫来。

  记得大专毕业后,刚刚二十岁,一纸通知,我被分配到河南北方某县,因改革之初,有学历之人甚少,一开始就给县委书记当秘书,同学们还是很羡慕的。但不久,就发现那里没有青山绿水,没有幽蘭杜鹃,只有黄土尘灰,只有桃李牡丹,吃的是面食杂粮,长期见不到鱼米。山野中长大的我,知道那不是我的归宿,因为我离不开山,离不了米,更离不开小时没珍惜的蘭,我要回家乡。书记很看重我,一直在挽留,但我还是数次递上了请调申请。挣扎了两年多,我如愿调回了老家,但只能从乡镇基层从头干起。从此,蘭香又陪伴我三十多年。

  年轻时,总会有很多坎坷和不适宜。失落的时候,就写点小诗以寄情怀,其中有一首《孤竹恨》这样写的:“深山有孤竹,根浅心空碎。气节撑起傲霜躯,却为青山翠。幽蘭为知己,相依也憔悴。梦里寻她几回春,为怕相思泪”。上天总是公平的,有所失必有所得吗。

  四十岁的时侯,我调到县城,多年的努力,家中有了小院。山荆是个花痴,最喜蘭花,她说蘭花就是她的命。那时我们也知道蘭花是国家保护植物,禁止栽植,但管的还不是太严。每次下乡或回老家,我们总是要上山“窃”几株蘭草,回头买几个花盆,小心翼翼地栽上,浇水施肥,细心呵护,研究蘭的生长规律,创造清幽半荫的环境(否则蘭是不会开花的)。到第二年春,当深绿常青的蘭叶中悄悄长出嫩绿而连带着包衣的玉箭时,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常人想像不了的。

  蘭花盛开了!一院清幽,一院芬芳。邻居们一拨一拨地光顾分享,其乐融融。这时,我常常会卖起关子,说赏蘭是一门大学问,要赏她的清芬,赏她的幽雅,赏她的孤芳不自赏,赏她的淡泊不争艳,赏她的愈老香愈浓……。这时,大家都笑我,老了还这骚!

  终于离职了,山荆也退休了,因孩子大学毕业选择了江城,我们不得不在江城安个蜗居,老家的小院也处理了,蘭花移居到亲戚家,山荆百般不舍。我费很多口舌,才诱使她跟我走,但我们约定,等一切安顿就位,一定回老家请回寄养的蘭花!

  可惜,诺言不能完全兑现,因为城市的房太小。暂捎两盆过去吧!山人此生也离不开蘭香。

 写于一九年四月一日

作者简介:阮成国(笔名八面山人),男,大专毕业,河南商城县人,离职公务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情花意: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杜鹃映红汤公山
山荆子(山丁子)
山荆子
“回看桃李无颜色,映得芙蓉不是花”杜鹃谷赏花记
家乡保康的紫荆花,诗意绽放美如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