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中往事之夏收 || 霍国亮

 关中往事之夏收

国亮

每年过完六一,就到了我们陕西关中地区夏收的日子。

农村学校都会放忙假。孩子们在夏收之际可以捡小麦,挖草药,捡废品等勤工俭学,如此可以减轻父母和国家对教育的负担。勤工俭学的微薄收入会由学校来支配,给大家建小图书馆,买教学设备等。也会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小孩子怕热更怕麦芒针一样的刺痛自己,我们只是做一些辅助性的劳动,给劳累的父母送饭送水。在来往麦田和家的路上时,总是走的很慢,追追蜜蜂蝴蝶,扯扯花草,到了地里看到父母已经割进去一大片,心里就会开心,盼望着能早点割完回去。实际上都是盼到星星月亮才能回去,关中地区的夏收是抢收,要和风雨夺食,天气晴朗的话大人们很晚才收工。

当年还是农耕时代,都是用镰刀一把一把的割,割够了一抱就用麦草一捆,大人边割麦捆麦,小孩就一捆一捆的把麦子移动到架子车旁边,这样装车的时候就方便。镰刀割的麦碴很锋利,总是把脚腕划破,可能是大人的忙碌或者是丰收的喜庆感染了自己,都感觉不到痛。父母是最累的,早上下地,直到太阳落山才回来,喝水吃饭都是我们送。勤劳的父母和姐姐都会起早贪黑的劳作,因为我们家请不起麦客(陕西甘肃一带对于雇佣割麦者的俗称)。割完小麦紧接着就会碾场,那种气氛很热闹很和谐,都是一个家族一起偕同劳作。我只负责一点后勤和照顾还很小的妹妹。

那时候不理解,总会在心里问,这么累这么麻烦,为什么要种地,风风雨雨多年以后才懂得,就是有了父母辛苦劳累的种地,才养育了我们姊妹三个,是勤劳的父母和丰收的小麦给了我们生命,吃穿,让我们有机会读书。

无论产量高低,大家都是会自觉交够国家的任务,剩余才是一家人的口粮。有的年份剩下的口粮都吃不到来年,自己再苦再难,也从没少过国家一斤任务,不会像现代人还偷税漏税。这种不忘本的朴实无华从小就让我从内心很敬佩家乡父老。

初懂人情世故,为了不再像父母般在土地上劳累一生,我努力的读书,不为颜如玉,也不为黄金屋,那时候单纯的只想脱离土地,逃离农村。或许这就是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狭隘的小农意识。想着一辈子很长,如此的在地里反复,是何等的单一无趣……兜兜转转二十载,一晃就到了父母当年的年龄,突然才明白,父母的艰辛和无奈……和他们纯朴的感恩报国之心。爷爷总会念叨,这个时代多好呀,有白面馒头吃,要多谢毛主席和新国家。

我是陕西关中农民的子孙,我深爱我的先辈和土地,更朴实的深爱着我们这个国家 ——中国🇨🇳。

作者,霍国亮,陕西岐山京当镇人。自由撰稿人,做过文学社团社长,发表过多篇散文时事议论文。

参加征文请点击蓝色字看链接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 暨第二届“星空杯”诗歌创作大赛联合征文


《中国当代文学精品选》

隆重征稿中,欢迎大家来稿

二、来稿请发到指定邮箱,文章后面附上150字内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微信、电话、详细地址、邮编)。文章审核通过后会邮件或者微信通知。作者也可直接加主编微信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山村忙碌晒麦人
【王成】夏收颂
陕西杨凌:小麦新品种“武农981”“武农988”通过国审
关中麦客回忆之:《引言》
张 谭 | 麦 客
陈忠实:粘面的滑稽| 关中辩证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