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把剪刀 || 杨学义

一把剪刀

作者:杨学义

敬爱的母亲离开我们已有14年了,她老人家一生热爱生活,相夫教子,勤劳智慧、艰苦朴素。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我顺手拿起了母亲一生经常使用的一把剪刀,十分慎重地把它保存起来,也是至今我身边母亲的唯一遗物,看到了它,就仿佛看到了我敬爱的母亲,不仅心潮湧动,思绪万千……

母亲出生在一个衰落的“地主”家庭,外公早逝,由外婆理家,名为富户,实则贫寒,母亲从小就天资聪慧,却没有机会读书,很小就下地种田,纺花织布,受苦受难,说到这些,母亲总是无比辛酸。15岁那年便与父亲成婚,婚后养育了我和弟弟学奎、学民、淑平四人,我是长子,是1955年、也就是入社那年生的,故取名社义,后因上学时,老师笔下误写成学义,沿用至今,无话可说。

母亲一生心灵手巧,十分勤快,每天都能四更起床,忙这忙那,多年如一日,到如今我也是四点起床读书、写、画,几十年如一日。可以说这也是母亲遗传基因所致吧!60年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讨吃要饭、儿童光屁是常有的事,人们生活举步维艰,吃草根、挖野菜,衣服都是补了又补,为了维持家庭,她便爱上了缝纫、裁剪这一行,她没有文化就参加村里的扫盲学习班;没有技术就主动的向别人请教,经过努力,总算掌握了缝纫裁剪这门手艺,便用家里的全部积蓄买了一台上海“蜜蜂牌”缝纫机。从此从种棉到织布,再到做衣裁剪一条龙,样样能干。她通情达理、乐于助人,除给我们几个孩子做衣服外,还经常为乡亲们服务,成了远近闻名的能干人。但她常常总是报怨剪刀不行,用着不顺手,当时父亲在夏县剧团工作,得知此事后,利用剧团到太原汇演的机会,特意在省城买回一把缝纫剪刀,是上海胡振兴制造(照片为证),母亲很一看非常高兴,一用果然十分锋利,便爱不释手,从此这把牌剪刀一直陪着母亲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此是后话。

当时我只有七岁,是该上学的年龄了,母亲特意在合作社买回了条尔绒等布料,用新剪刀细心地给我裁做了新衣服、新书包,拉着手亲自送我走进了学校。

1964年父亲在洪洞搞四清运动时,早上起来发现一条狼危害群众,父亲抡起镢头独自一人将其打死,为此洪洞县编发了新闻报道,题目是《打狼英雄杨更虎》,轰动了全县,一时传为佳话。可狼死了,肉吃了,狼皮却给父亲做了留念,由于剧团工作常年奔波在外,风餐露宿,母亲便用这把剪刀给父亲做了一条狼皮褥子,铺在身下,保暖防潮,非常实用。另外用这把剪刀给父亲改制了大衣、坎肩,并帮助父亲制作了演戏时穿的靴子、帽翅等物。当时的社会,那有什么成衣店,基本都是布料和自制的棉布,人们常年累月不出村,不进城,据母亲讲,我外婆活了70多岁,从来没有进过稷山县城,人们的生活是可想而知的。母亲持家有道,非常勤捡,衣服经常是这个穿了那个穿,改装缝补又三年,我们兄妹四人所有衣服、鞋子大都是母亲起早贪黑,用这把剪刀裁剪做成的。甚至布料大多是自己织出来的,花色也是经过母亲染织而成的,邻居们羡慕地竖起了大拇指夸赞她“了不起”,就是这样母亲艰难地把我们一个个抚育成人,如今过上了好日子,可以说这把剪刀在我们家是功不可没的。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母亲已是一位古稀老人了,我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改革开放后,我在县城开了门市部,2002年父亲因病去世,我们兄弟三人分别在太原、侯马、稷山工作,妹子也出嫁了,村里只剩母亲一人居住。但她老人家从不停闲,常常戴上花镜,拿起剪刀给孙子做衣服,做鞋子,一摞摞、一堆堆。现在社会进步了,生活提高了,都不能穿了,但看到这些凝聚母亲心血的东西我们怎么也不忍丢弃。

2006年5月端午节前,母亲到县城看望我们,临行前便带上亲手给重孙金瑾、金瑜做的小衣小鞋,我和妻子一看十分高兴。中午我和妻子、儿子、儿媳、孙子陪母亲一块到饭店吃饭,期间我给母亲汇报了我的一些事情,母亲听了很欣慰,并嘱咐我们要“团结邻友,不要着急、慢慢来,注意安全”,天伦之乐自然是谈笑风生。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已是和母亲的最后时光了,第二天,母亲仍是天未亮就起床,扫院子抹地板,此时祸从天降,母亲突发脑出血,倒在了地下,几天后离我们而去,我嚎啕大哭,千呼万唤妈!妈!你怎么就仍下了我们走了呀,此时此刻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声音了。妈!你老人家给我们付出了全部心血,做为儿子,却未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没能伺候过你一天,感到非常内疚和难过,常常泪湿衣襟……

我从小喜爱写写画画,在学校就经常出板报,搞宣传,毕业后因生活所迫,给群众打坑围、画棺板、做花圈、做纸扎,特别是到正月里闹社火、装花车,做龙灯,演节目等等,经常用到这把剪刀,都感到无比亲切,得心应手。

如今我也是65岁的人了,生意早就交给了两个孩子,可我却和母亲一样闲不住,我爱书画,为了使用方便买了一台装裱机,一来自己用着方便,二来能为群众服务。可搞装裱,剪刀是必备工具,我自然拿起了母亲用过的这把剪刀,放在案头,经常使用,每每总是能获得灵感,这把剪刀经过半个多世纪,刀刃虽不如过去锋利,但照用不误。每当看到了它就想起了母亲,每当用起了它便十分珍惜。这把剪刀陪了母亲45年,现在传到我手里,它已不是一件普通的剪刀,而是我们这个家庭的传家宝,承载着伟大母亲的大爱情怀,凝聚着智慧母亲的心血和汗水。它能使我振作精神,燃烧激情,获得灵感,从而裁剪出美好生活图画,一把剪刀给我们传递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大爱,一种良好家风,我们一定把他世世代代传下去。呜呼!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母亲!

                                                                   2019年8月24日  

作者简介:杨学义,男,64岁,山西省稷山县人。自幼爱好文学艺术,擅长书法、绘画、文学创作。现为稷山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记忆】父亲的剪刀‖洪林
杨尚裕 | 忆母亲
谢新玲:母亲的缝纫机
杨立明//稷山“怪人”杨怀丰(一)
缝纫活
感恩母亲,有您的地方才有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