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城梅花满城诗》阅读遐想 || 周泉林

《满城梅花满城诗》阅读遐想

——从“陶然居楼上飘来悠扬的琴声”的事儿说起

周泉林

读了朱国城先生《满城梅花满城诗》的文章,觉得作者爱梅的情结、赞梅的诗文跃然纸上。阅读后的遐想,我得从“陶然居楼上飘来悠扬的琴声”的事儿说起。

说起陶然居楼上飘来悠扬琴声的事儿有读者会问:哪里的陶然居?笔者答曰:梅塘湾畔的陶然居与“梅”结缘,她座落于梅州市梅江区梅江河东岸梅州大桥东端的三角镇宫前村里。又有读者会问:是怎么起名陶然居的?笔者答曰:依据本人遐想,当时是以北京的陶然亭启发而来的,据说北京的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又有读者会问:你对陶然居的印象如何?笔者答曰:开始说不出有什么印象,也没有什么见解,后来慢慢地在邻居业主那里和昔日的同事、同学、好友等那些曾经熟悉的老面孔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慢慢地就让我有了一些印象。

(图为陶然居靠近梅江河边的大门楼

每当我漫步于梅江河的沿江路上时,总能隐隐约约地听到从陶然居楼顶上飘来悠扬动听的琴声。那悠扬美妙的琴声,一般会在每天的上、下午那个时间段,我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引到去侧耳聆听琴声,听着听着就会有点入迷。我是个音乐迷,也是个听歌迷,但天生缺乏音乐细胞,只会听不会唱,虽然辨别不出是二胡、扬琴还是吉他、电子琴,听到的弹奏歌曲的琴声好像是时而挺豪壮的,时而挺委婉、悠扬的。但听得出来是上了年纪的人弹出来的,因为听得出来不是激昂如《保卫黄河》那一种,而是属于独具悠扬委婉的那一种。有一天早上,旭日东升,阳光灿烂,我上楼顶去晾晒衣服,看见一位先生正在拉二胡,才发现他不是弹琴,原来是我听错了,而是在拉二胡,他在专心致志地拉,我在认认真真地听,同时也想起有一句话:“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想他们是正在创造自己丰富的艺术人生;为了不便去打扰他的专心致志,我一边晾晒衣服,一边

(图为梅江区江南嘉应东路街景照片

静静地听着、默默地吟唱着。我看他面前一大叠歌曲,其中有两首是必弹的且排列一二的曲目,我会自然而然地在心里面跟着吟唱“东方红,太阳升……”“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没有去想什么,也没有去考究是哪位老年人如此“雷打不动”、如此执着、如此“不忘初心”,每当旭日东升阳光灿烂,他们俩分别都会向着东方拉起“东…方…红……”的曲目,那悠扬委婉的二胡声轻轻地飘荡在陶然居裙楼的上空,轻轻地飘进陶然居人的心田里。

(图为梅之颂》梅花照片)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不管是漫步在沿江路上,还是散步在小区花园里,总能经常隐隐约约地听到从陶然居楼顶上飘来悠扬动听的二胡声,心里想知道是哪两位老年人的“尊姓大名”?我便寻找机会去询问邻居,后来询问到在陶然居八区老龄歌舞文艺队担任文书兼主持的丘小荣女士,她高兴地告诉我说,他们俩也是住在同一楼栋的邻居,也是我们歌舞文艺队担任伴奏的丘先生、梁先生两位退休老人。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经常听到他们俩那二胡拉的其中有一首《红梅赞》曲目,“红岩上红梅开……”,那内容赞的是红梅品格与精神。记得第一次学唱《红梅赞》是在读初一上唱歌课的时候,丘泮林老师教我们唱识的:“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那歌词、那音乐、那曲调,在那时就触动了我的心灵、灵魂与思想,令我动了爱梅的情思与情感,壮了积极向上的信心与信念。或许,这正是《红梅赞》的歌曲在后来成为红色经典的重要原因,也正是《红梅赞》的核心价值所在。

(图为梅江区城东潮塘千年古梅照片

聆听红梅赞那激昂的旋律,使我在想陶然居地处梅江河东岸的梅塘湾畔,折射出拉二胡的两位老人对梅花情有独钟,说红梅,赞红梅,唱红梅,讲述红梅的故事,意在述志。其实,赞誉梅花,也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我也会经常在心里吟唱《红梅赞》,唱了一遍又一遍,甚至一有机会,就自然而然地全情投入地唱出声来,既感动了我自己,也感染了其他人。那一字一句对梅的诠释,让我们与梅的情结渐渐地深厚起来。

聆听红梅赞那激昂的旋律,使我想起前些时候,在南方日报、梅州日报、客家人杂志等报刊上看到署名朱国城先生满城梅花满城诗》的文章,我阅读后认为,此篇美文是“讲述梅江好故事、传播梅江好声音、树立梅江好形象、传递梅江正能量”的开篇之作。

阅读后觉得作者对梅花情有独钟,真情实意地道出了与“梅”结缘的心声,文中曰:“梅花之静谧清香,梅江之灵动温婉,一静一动之间给了梅州这座城市特有的韵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厚的爱梅情结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阅读后觉得作者开门见山道出了有“梅”的地方“皆姓‘梅’”的心声,开篇第一段“千里梅江,穿越千年。宛如玉带,绕城而过。以江命名,谓之梅城;一棵古梅,在城之东。历经千年,至今犹盛。年年花开,满城梅香。因梅之缘,故曰梅州。”感觉正是作者所言,我们梅城人、梅江人、梅州人“满城梅香”皆姓“梅”。

阅读后觉得作者真情表白地道出了有“梅”的地方“皆有咏梅‘诗’”的心声,作者以《满城梅花满城诗》为题开篇的文句中“这棵古梅,见证了城市的历史,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文辞赋。意指傲霜斗雪的红梅花引领百花的诗意人生,是多少人的向往与追求。

(图为梅江桥南端桥头景色照片

喜读《满城梅花满城诗》,作者在文中写道“这棵古梅,见证了城市的历史,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文辞赋。”由此可见,有“梅”的地方“皆有咏梅‘诗’”,据梅州日报2020224日载文梅州诗人与梅花叶璧华:“诗骨傲寒梅”》:从清代乾隆至民国初叶,梅州先后出现了三位知识女性:黎玉贞、范荑香和叶璧华。其中的一位叶璧华爱花,尤其热爱梅花:“亭亭描出三生影,独爱梅花伴月吟” 叶璧华对梅花情有独钟,诗词歌咏最多的花是梅花,“梅花香里发清吟”(《春日寄孔惠兰女弟子》)。她作过诗《梅花》(二首)《红梅》《题画梅》《拟陆放翁湖上寻梅》《咏梅》(二首)《梦梅》《探梅》《惜梅》《寄梅》《忆梅》《兰台先生命试早梅四律》(四首),还作过词《高阳台·梅影》等。这些咏梅之作,在她现存的《古香阁全集》中格外引人注目,倾注了她满腔的感情。

阅读《满城梅花满城诗》,让我联想起前些时候荣获梅州日报举行的“向丽杯.诗画梅江”全国文学创作大赛揭晓二等奖的李龙华先生的作品《与梅江书(组诗)》,其中《梅塘湾记》就是专门描写陶然居所在地的诗文:

“梅塘湾在上水。河滩、芦苇荡

积水林地随月光沉浮,时隐时现

钓翁、猎手、赶夜人不期而遇

随手捞起水草和圆木,点燃篝火

把鸬鹚赶上竹排。把瘦骨嶙峋的

赶上岸。赶过野草、野花、野渡

守夜者

和他的帽子。经过古梅树时

一千朵梅花应声而开”

阅读后,让我们倍感亲切!也让陶然居人倍感亲切!更会让梅江区人、梅州市人倍感亲切!正是作者所言:满城梅花满城诗。

遐想到这里,我以作者“满城梅花满城诗”为首句,赋诗一首“满城梅花满城诗,满河梅水满河歌,满山梅树满山绿,满怀梅情满怀乐。”

2020年5月8日星期五于梅江河畔陶然居

附件一:

满城梅花满城诗

——题记:有梅花的地方必有文化,有梅花的城市必有故事。

□朱国城

千里梅江,穿越千年。宛如玉带,绕城而过。以江命名,谓之梅城;一棵古梅,在城之东。历经千年,至今犹盛。年年花开,满城梅香。因梅之缘,故曰梅州。

  这是一个小城,地处岭南偏东一隅。从建城之初的方圆不足1里到500多平方公里;这是一个古城,始建于北宋初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北宋杨万里《明发梅州》诗中赞她:市小山城寂,船稀野渡忙。金暄梅蕊日,玉冷草根霜。他自彭田铺至梅州,看见道旁梅花盛开蜿蜒十里,赞曰:一路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

  就是这样一个城市,虽经沧海桑田之变,因为有千年古梅、千里梅江,古城之地名亦先后经过敬州、程乡、嘉应之变,但最后还是梅州、梅城传用至今。叶剑英元帅咏梅诗可以一证:心如铁石总温柔,玉骨姗姗几世修。漫咏罗浮证仙迹,梅花端的种梅州。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味道。梅花之静谧清香,梅江之灵动温婉,一静一动之间给了梅州这座城市特有的韵味。

  这是实至名归的世界客都、华侨之乡,浓浓的客味如春风扑面。千百年来,中原士族为躲避战乱,一路往南迁徙、往山里钻。先入为主,后来为客。这些南迁之人自称为客,客家也自成一脉,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部分。经过赣州、龙岩抵达梅州后,因山高林密,水草丰盛,战火也渐渐远去,便在此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许多研究中华文化的学者,把中华文化分为三大块:黄土文化,即黄河流域;海洋文化,即沿海一带;山地文化,主要是指客家文化。所以有“逢山必有客”之说。在山里安顿下来后,客家人一方面认真读书,另一方面积极向外发展,通过梅江水路向海洋发展。因此,梅州既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旅居港澳台的同胞和海外侨胞达700多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故事。单从这个城市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命名,我就断定这个城市一定有故事,而且这些故事肯定与梅花有关。在梅州城之东有棵古梅,名曰潮塘宫粉,是栽于宋代的野生古梅,俗称宋梅。据介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梅树为湖北黄梅县蔡山的晋梅;其次为浙江天台国清寺的隋梅。第三是这棵宋梅,因为是野生原木,显得尤为珍贵。这棵古梅,见证了城市的历史,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文辞赋。有多少知名的不知名的赏过她、赞过她,自然无从考证。但这些人经过梅州后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开当地教化之先河。这些士人,既有诗性又有血性,为当地文化教育的兴盛做出了贡献。唐宋期间,有四位名人被贬岭南这一南蛮之地。韩愈之潮州,包拯之端州,苏轼之惠州,刘元城之梅州。这四个人,自是君子中的君子。其中刘元城是北宋后期谏议大夫,以直谏闻名,被苏东坡称之为“殿上虎”,是“广东古八贤”之一。他被贬梅州后,以文化人,首开“元城书院”,让梅州文脉从此兴盛。也因为梅花之缘,“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我手写我口”的黄遵宪等,都在此留下了诗篇和足迹。至今,这里还有纪念他们的元城路、凌风路、相公亭和黄遵宪故居人境庐。就连郭沫若先生1965年到梅州时,也赞曰:“健妇把犁同铁汉,山歌入夜唱丰收。灵禽闻有翎五彩,文物由来第一流”。

  我一直认为,一个城市的品位,仅靠金钱是打造不出来的。必须要有文化的浸润和滋养。而文化是不能打造的,必须靠沉淀和积累。文化,让城市充满内涵,也让居住在这里的人充满自信、内心强大。梅州虽然还是欠发达地区,但崇文重教、科甲鼎盛是最为突出的文化特质,其中有个攀桂坊,方圆不足一里,科举以来进士、举人以上就达一百多人,被誉为人文秀区。同时,这个城市还孕育了120多位国共两党将军,12名两院院士,更有学贯中西的中国美院院长林风眠大师。

  一个城市也有她的性格。梅花精神锻造她,梅江之水孕育她。她的故事传唱千年,她的品格述往追远。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红色之城。这里有周恩来东征时的旧址,有红军首任参谋长朱云卿的故居,有叶剑英元帅油岩题壁“慰祝苍生乐大同”的旧迹。更值一提的是梅城战役。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战役,从192910月中旬开始历时半个月,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林彪以及粟裕、谭政、罗瑞卿、肖克、朱云卿、伍中豪、刘安恭等都参与了这次梅城战役。这次战役推动了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为创建粤东北苏区,实现闽粤赣中央苏区连成一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共党史、军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样的城市,你来与不来,她都始终如一个客家妇女,勤劳、宽容、干净、整洁,虽没有北上广深这些贵妇们的高大上,却如千年古城一个小巷子里走出来的邻家大姐,素面朝天、明眸皓齿,让你感到亲切、可信。如果再撑一把油纸伞,说她是丁香一样的姑娘也不为过。一脚踩下去的,不小心是杨万里的足迹;一路走下来的,身上沾染的可能是张九龄马车卷起的履尘。再往巷子,似乎还听见太平天国与清兵的鏖战声。

  我经常向我的朋友、客人这样推介梅州:来梅州,洗肺、养胃、陶醉。因为空气优良,丰富的负离子可以让你心旷神怡;因为都是土生土长的食材,环保健康。还有梅州的风景,唱在千年汉剧里,那是比京剧还早一百多年的剧种;讲在中州古韵里,那是古汉语的活化石;酿在客家娘酒里,那是中国黄酒的典范。怎不令人陶醉?当然,还有客家山歌,那是可以找到古老《诗经》印记和韵味的古代文学。

  或者,来梅州就赏赏古梅,闻闻梅香,是否有千年的味道?是否还能找到杨万里的“只为梅花也合来”的感觉?或者,听听山歌,聊聊汉剧,感受郭沫若先生称的“第一流”的风情?

作者简介:周泉林,广东省五华县人,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与写作。深圳市福田区福保街道益田社区党委离退休第四党支部党员

20119月在广东省梅州市委办公室退休后——

1)从201211月起,被深圳市福田区组织部门选聘担任益田社区党建工作联络员,同时分别担任社区“关工委”委员、副主任,老年人协会会员、监事;

2)从20179月起,担任社区党委离退休总支部副书记、第四支部书记,同时分别担任福保公益课堂益田社区学院辅导员、福保街道儿童议事会辅导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留将一面与梅花
我热爱的梅州家乡和亲人
震撼!70秒瞰梅州!
老照片:1936年广东梅州梅县老城,一江水韵,诗画风情
杨万里咏梅诗与梅州得名
(原创)北地梅香 ​:和律 七首 平水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