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警惕“问题即课题”

    昨天下午,在四中参加了县教育局教科所组织的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德州市教科所尹品华所长为我们做了题为《浅谈教育科研面临的形势、任务》的精彩报告。尹所长的报告分三个部分:一是面临压力,奋发图强,再创辉煌;二是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狠抓规范;三是课题引领,成果推介,区域推进。

    报告中,尹所长提到“问题”与“课题”的关系时指出,上报教科研课题,应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而不是平时许多人所说的“问题即课题”。这与我201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警惕“问题即课题”》观点一致;虽然尹所长并没有涉及“警惕”方面的内容。

尹所长讲座课件

    现将小文《警惕“问题即课题”》贴出,敬请指正。

警惕“问题即课题”

 山东省县教师进修学校 袁建国 

(本文发表在2012620日《教育时报》)

      “问题即课题”是当前教育科研界在校本教研方面的一句口头禅,对于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来说,确实提升了科研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但“问题即课题”的提法不够科学,不够严密,也容易对一线教师造成误导,应该引起大家的警惕。

  首先,“问题即课题”扩大了“课题”,缩小了“问题”。

  “问题”与“课题”的关系,应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不是对等的关系,将其用“即”字相连,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很显然,发明“问题即课题”者的原意,也不是让一线教师将所有的问题都确定为课题,一线教师也没有这么做的,这恰恰说明了两者并不是简单的“即”的关系。问题不一定是课题,但课题一定是问题,这种关系,岂一个“即”字了得?

  其次,“问题即课题”彰显了结果,模糊了过程。

  对待课堂问题,需经过发现——分析——解决的思维和行动过程;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经过分析——归类——筛选的技术操作过程;若将筛选出的问题申报为课题,要经有关部门的论证批复,才能正式立项。从“问题”到“课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说,甚至高于课题研究本身。两者只用一个“即”相连,只是突出了结果,不能彰显过程的重要性。

  再次,“问题即课题”强化了课题,弱化了问题。

  对一线教师来说,“问题”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课题”。当前,各种教育科研成果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一线教师发现课堂问题后,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用现有的研究成果解决问题,而不是忙于申报课题。后者所造成的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并没有什么价值的校本教研,最终收获的仅是“别人嚼过的馒头”。更有甚者,有人基于“问题即课题”的理论基础,提出一线教师要“人人有课题”。广大一线教师日常工作繁忙暂且不说,绝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没有理论基础,不懂研究方法,能“解决问题”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怎能强求其“研究课题”?

  总之,“问题即课题”只是将“问题”与“课题”间草率地画上了等号,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有误导之嫌,等于是既“绑架”了课题,又“扼杀”了问题,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以课题促提升,以培训促发展
一线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
一线教师有效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
一线教师谈《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
教师做课题不要贪大求全 选择研究课题注意3点
和一线教师谈课题研究(专家讲座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