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爸爸去哪儿了?——“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体验日记(17)

爸爸去哪儿了?

——“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体验日记(17

今天是父亲节,发此文,但愿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看到题目,也许您一下子会想起湖南卫视热播的一档亲自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但遗憾的是,我的题目多了一个“了”字。

有区别吗?仔细想一想您就会发现差别。

《爸爸去哪儿》是一档档亲子节目,拍摄的背景是因为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使父母和孩子间很难有机会共享天伦之乐,目的是为了给80后父母们展示出一部生活教育百科全书。而“爸爸去哪儿了”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种无奈。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很多家庭教育中,根本找不到爸爸的踪影!

以笔者近期倡导推行的用“家长小本”写亲子日记为例,在“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体验营”写亲子日记的几乎全部是妈妈,那么,爸爸到底去哪儿了?

诚然,随着如今教育成本的增加,父亲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往往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有的为了工作,往往很少有时间陪伴家庭。但绝大多数情况恐怕不是这样的。

记得去年在学校参加一个活动,四个幼儿园的小女生作为迎宾礼仪,在教学楼门口迎接参加活动的家长。因时间尚早,四个小朋友便闲聊起来,聊的内容是“玩手机”。

一个小朋友说:“我爸爸妈妈不让我玩手机,可是他们却整天在玩儿。”

另一个说:“我家也是。他们不让我玩儿,我就说‘你们为什么能玩儿呀’,他们就不玩儿了。”

第三个小朋友说:“我在家经常玩儿(手机)。有时候爸爸躺在沙发上玩儿手机,玩着玩着睡着了,我就拿过来玩儿。”

第四个小朋友说:“我爸爸经常玩儿(手机),我妈妈管不了,就知道管我!”

看,四个家庭中的“爸爸”没法陪伴孩子的原因并不是忙工作,而是“玩手机”!——这是家庭教育中必须引起重视的现象!这种现象有一个专属词语,叫“假性单亲妈妈”。啥意思?就是有配偶,但丈夫因长期不在家,或与家人极度缺少沟通而形成妈妈与孩子通常相依为命,与丈夫疏远的家庭现象。

为什么要引起重视呢?在“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中有一个法则叫“鲇鱼效应”,我们要求家长应该首先成为“搅动池水的鲇鱼”,这种“搅动”应该是父母二人共同的责任,假如有一方责任缺失,那么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是终身的,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有一句话叫“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说得很有道理。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往往有着更高的上限。而缺乏父爱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表现出自卑、焦虑,长大之后,哪怕成为一个健壮的大人,也无法摆脱这种不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在事业上很容易墨守成规,恐惧失败,不敢突破创新,不敢做出新的尝试,这往往会使得他的事业受到局限,不能突破固有的局面,将严重制约了个人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

有心理学家指出,在孩子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孩子会下意识地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并且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我们常常说的“父爱如山”,真的是这样!

曾写过一篇文章《“钟南山家族现象”对家庭教育的启示》(链接),其中讲到了钟南山院士的父亲钟世藩对钟南山的影响,以及钟南山院士对儿子钟惟德的教育,或许对大家理解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爸爸去哪儿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陪在孩子身边,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爱如山!您这座山不一定高耸入云,但必须巍然耸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积极家庭教育的九大黄金法则
犹太人家庭教育的10条黄金法则,让孩子从平庸走向卓越!
家庭教育12条黄金法则,孩子从平凡走向卓...
40条黄金家庭教育法则
家庭教育的失衡
每位家长都应成为“研究者” ——“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体验日记(7-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