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学生沟通时能否“动怒”(下)——沟通的细节(10)


老同事展化仙老师

与学生沟通时能否“动怒”(下)

——沟通的细节(10)

(接上篇)

      昨天的推文,分享了关于“沟通中'动怒’”问题的常规观点,即“不要带着不良情绪进行沟通”。

      果真是这样吗?这样说是不是太过绝对了呢?

      是的。

      我认为,有时候沟通需要发怒;发怒是一种真情流露,也是一种信号传递;在必要的时候,适当的时机,该发怒的必须发怒。

      在我的同事之中,有许多非常出色的班主任,今天就分享两位已经退休的老班主任——展化仙老师和郑淑芳老师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

      先说说展化仙老师。

      展老师年龄比我大一旬,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护犊子”的班主任》(文章链接),发表在《教育文摘周报》上,写的就是展老师。

      展老师刚接的初一年级班上有一位同学小博,母亲前几年因病去世,父亲在外地打工很少回来,他跟着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拮据。他平时很自卑,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展老师几次三番想走近他,效果都不是太好。

      这天大课间,小博跟在两位男生身后,来到展老师的办公室。展老师见三个人哭丧着脸,小博的眼里还含着泪花,忙问原委。原来,三个人在篮球场打球,几个高年级的男孩子过来,二话不说就把他们赶走了,还说“不走的话,打你个狗吃屎”。

      展老师一听勃然大怒,噌地站起身来,对三个同学说:“岂有此理!敢欺负我们班的孩子,谁给你的胆子?走,找他们去!”

      路上,展老师抚摸着小博的头,告诉他有老师在,什么都不用怕。小博也乖巧地拉着展老师的衣角,亲昵之状俨然一对母子一般。

      高年级的几个孩子都知道展老师的威名,见展老师领着学生找来了,吓得赶忙扔下球,老老实实地站在操场边等着挨训。赔礼,道歉,郑重其事地保证不再重犯,一套程序下来,三个小家伙脸上露出了笑容。

      从那之后,展老师真正走进了小博的内心。他与展老师无话不说,渐渐地变得开朗起来。

      小博为什么会发生改变?展老师为什么能够走进小博的心灵深处?我觉得,那次“动怒”功不可没。

      樊登老师在《可复制的沟通力》一书中说:

      我非常提倡共情沟通。什么是“共情沟通”呢?简单来说,就是沟通时要有同理心,在别人悲痛时,你设身处地地理解他的悲痛;在别人烦恼时,你设身处地地理解他的烦恼。

      原来如此!

      展老师“动怒”,原来是运用了“共情沟通”的技术。

      朋友们,看到这里,您认为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动怒”有必要吗?

展化仙老师近照      

      再说说郑淑芳老师。

      郑老师比我大两岁,我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心理学家”郑老师》(原文链接:“心理学家”郑老师——一位老同事的真实故事》),写的就是她。

      今天讲的这件事,是我在写《“心理学家”郑老师》一文时郑老师给我讲的,她给我讲了很多故事,根据选材需要,文章只选用了三件事,这件事不在其中。

      那年,她刚刚接手了一个初三新班。第一次班会课上,她三令五申地强调学校开学阶段要严查的几条“高压线”,要求全体同学先进行自查,原来违反过的不再追究,但今后务必按照学校要求去做。

      班会课之后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之后是晚餐,就在晚餐的时候,小超等三个男同学因为打饭插队、恶意拥挤,被学校查到并点名通报了。

      据郑老师了解,这几个同学,尤其是小超,在初一初二的时候经常违反纪律,这次违纪后竟然私下嘀咕:不就是通报吗?一个女班主任,能把我们怎么样?郑老师觉得事情很严重。倒不是说学生的违纪性质有多么恶劣,而是孩子们有故意挑战班级纪律之嫌。如果不刹住这股邪气,正气就不可能树起来。

      晚上预备铃后,她抱着几本教师用书,满脸怒气地走进教室,喧闹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同学们都抬起头看着她,不知道暴风雨会以哪种方式袭来。

      她踏上讲台,哗地一下把教师用书摔到了讲台上,扫视全班后大声质问:“谁违纪了?给全班同学一个交代!”说完之后,扭头走出教室。

      全班同学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到三个男生身上,看得他们有些发毛。他们满脸通红,低着头不敢说话。几分钟后,小超率先站起来,与另外两个同学嘀咕了几句,走到讲台上,把散落了一地的教师用书捡起来,码整齐,抱着书走出了教室。

      他们来到郑老师办公室,把教师用书恭恭敬敬地放到办公桌上,先是承认错误,捶胸顿足地表示后悔之意,劝郑老师不要生气,又表达决心“以后绝不再犯”。

      郑老师静静地看着他们,心平气和地说:“你们违反了学校纪律,损害的是班级的荣誉,我希望你们给全班同学一个交代。”

      小超见郑老师脸色有所缓和,也放下心来,赶紧说:“我们向全班同学作检讨,自罚打扫教室一周,行吗?”

      “只要全班同学同意,我没有意见。”郑老师说。

      就这样,三个同学按照他们说的作了检讨,罚做值日一周,征得了同学们的谅解——一场违纪风波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小波等几个同学在郑老师面前一直是服服帖帖,不敢再有任何违纪行为了。

郑淑芳老师近照

      故事讲完了,大家认为,在这次事件中郑老师该不该“动怒”呢?

      我认为郑老师“怒”得非常好。

      老师们中途接新班大多有这样的体验,有时候确实会有几个学生有意无意地试探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如果试探成功,他们会接连犯错,甚至变本加厉;如果试探遇挫,他们便偃旗息鼓,不敢再越雷池一步。这时候,班主任必须旗帜鲜明地在全体同学面前亮明自己的态度和决心。怎样“亮明”?方法或许有很多,但大发雷霆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第一时间向同学们传递一个信息:这件事老师很在乎,如果违犯,后果很严重。

      写到这里还要补充一下,“动怒”是一种艺术,班主任“火候”不到,贸然“动怒”,也可能带来更大的隐患。

      在沟通中“动怒”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第一,环境要适宜。

      这里的“环境”既指沟通的环境,又指教师和学生的“环境”。对教师来说,一定要有足够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以郑老师这件事为例,如果换作年轻教师,也如郑老师这般去做,效果不一定就这样好。对学生而言,教师必须对其有准确的判断,如果学生仍然不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对教师的“动怒”置若罔闻,教师必须还有后续的措施,绝对不能一下子“僵”到这里,那样就更加被动了。

      第二,理由要充分。

      这里的“理由”不能仅凭教师的主观臆断,一定要有充分的依据。也不能仅凭个人的好恶,一定要站在全班同学的角度去评判。比如上面的案例中,如果班内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老师“动怒”莫名其妙,那教师的“理由”就是不充分的。

      第三,头脑要清楚。

      教师的“动怒”一定要有节制,也可以“佯怒”,总之不能让怒气冲昏了头脑,更不能口不择言,语出伤人。教师“动怒”要对事不对人,绝对不能有人身攻击,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以上就是我对“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能否'动怒’”的看法,您觉得有道理吗?期待得到各位专家、老师们的指导!    

  2021年8月16日夜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案例集锦
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二三四五六
成功取决于细节
倾注真爱,润物无声
著名特级教师给初为人师的女儿的20条建议
小学优秀班主任事迹集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