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生活万花筒》

​从四上五单元的习作是《生活万花筒》,这一类的文章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果要写好,最主要的事儿是激发起小朋友们对生活的回忆。

在习作提示中有这样一段话:

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
选一件你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在列出写作范围的时候,我感觉“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三种不同的事情还是有区别的。通常来说,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一定让人印象最深刻。如果是自己看到的或者是听到的,一定需要和自己之前的经验不一样,认识不同,有很大的触动,印象才会深刻。就比如,张桂梅老师带女子高中的学生认真学习,走出大山的事儿对我很有触动。海清为了扮演好张老师的角色,把自己晒黑,饿瘦,变得张老师的学生都很难辨认出来,这也很让我触动。虽然这两件事都只是我看到的新闻而已,但是留给我的启示,带给我的感悟还是挺深的。

所以根据个人的经验来分析教材中提供的题目时,也不难发现:

《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家庭风波》这三个题目多半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说到《捉蚊趣事》之前带的班里有好几位小朋友都和蚊子“斗智斗勇”,写出来的故事也生动有趣。
《爷爷戒烟了》《她收到了礼物》《教室里的掌声》,多半是自己见到的事儿。前两个题目自然不用说了,《教室里的掌声》我是这样想的。如果这个掌声是送给“我”的,那“我”多半不会用这样的题目,不会把故事的重点放到地点上,而是我为什么获得了掌声。所以我猜,这多半是看到的故事。

​《照片里的温暖》《信不信由你》在我的脑海中变成了两个听到的故事。(当然这两个都有可能是亲历的,也可能是看到的。)我来说说我的想法吧。我想到的照片是我妈妈小时候的照片,她穿着一件新衣服,脸上挂着甜甜的笑,那件衣服是她的姐姐买给她的。至于《信不信由你》,是不是有一种霸气地述说的感觉?很显然我在讲一个你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的故事。

光是分析教材中的题目都有好多可写的事儿,聊起来,让小朋友对回忆起来。这个习作就成功了一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第一堂作文公开课——生活万花筒
冯栎钧:《我的心儿砰砰跳》(四年级).docx
故事中的理与情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上册习作教案与例文
习作《生活万花筒》讲解
苏教版小学单元同步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