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50 遵守常识的课堂才美好

吴非老师的书我很喜欢读,不管是早些年的《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还是退休前的鼎力之作《致青年教师》,拟或是退休后散步时思考出来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且,读完后我总要习惯性地写点什么,因为它给我触动、启我深思、鼓我斗志。

读完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书,有三个词不约而同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并久久不能离去,它们是:课堂、常识、美好。

课堂。这是一本关于课堂的书,收录的是作者近年对课堂的一些思考。本书五辑内容七十七篇文章再加一个序言,无一例外讲的都是课堂上所发生的事情或者与课堂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的差异;教师的价值观;起始课的上法;预习;作业;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课堂仪式;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的语言修养;高效课堂;课的“打磨”;怎样听课;等等。课堂,毫无疑问是本书的关键词、高频词。

常识。这本浓缩作者多年思考的“小书”,并没有使用一大堆艰涩难懂的语言谈一些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用大量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表达讲述教育的常识、道理。如:不要低估学生;习惯比智力更重要;上课不能“一平到底”;有些课不一定需要PPT;最重要的是思维品质培养;因为思想,所以不安分;多听课于事无补;不要总想着表演;学习是一生的事,不要操之过急;要“适量”,不要“大量”;教师不阅读,教育没希望;等等。

美好。美好这个词既没有出现在书名中,也不是高频词,甚至书中更多的列举的是这样那样的不美好,如:学习兴趣的丧失、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肮脏的教室、学生没有自己的课外、以刁难学生取乐、过度依赖教参、课堂教学考试化、过度包装的课堂等。但这些共同透露的是作者内心对美好课堂的强烈向往,正像吴非老师所说的“我不愿在肮脏的教师里讲述美好”、“让儿童心理多装一些美好的东西”。

把课堂、常识、美好这三个词放在一起,我想到了一个句子,那就是:遵守常识的课堂才美好。这既是我对这三个词内在联系的理解,也是读完这本书后的最深刻体会。

为什么说遵守常识的课堂才美好呢?我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遵守常识的课堂符合教育规律。常识,一般是指从事各项工作以及进行学术研究所需具备的相关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它属于普通知识,是一般的相关工作者或研究者都应具备且能了解的;它往往众所周知、无需解释、不必论证、普遍认同、科学无误。因此,常识往往符合规律,是规律的体现。可以说,遵守常识就是遵守规律,相反就违背规律要求。课堂教学亦是如此,遵守常识的课堂必然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的课堂当然是美好的。如慢既是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教育的基本常识,它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适当慢一些,不仅遵守的是教育的基本常识,也遵循了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必然是一个美好的过程。相反,课堂教学过快,学生可能无法接受,正如吴非老师所说,“人在发展中的一些过程不能被替代,如果吃饭的过程被‘吃饭机’取代,或是人获取营养的过程被‘注射’简化,那种生活谁也受不了。”当然,过慢,课堂教学拖泥带水、简单重复,也是不可取的。这种过快或过慢的课堂都难言美好。

二是遵守常识的课堂彰显教育智慧。常识虽然意味着基础、普通、科学等,但遵守常识未必容易做到。有的人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常识,如高中政治教师应该知道在我国党和政府地位、作用等方面的区别,而个别教师却弄得不是很清楚;有的常识虽然知道,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去遵守,如老师们都知道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但有多少老师认真看过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又有多少老师真正做到了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有的人掌握应该掌握的基本的常识,主观上也努力去遵循,但实践中做得不够好甚至事与愿违、违背常识,如依据学情教学,这是教育的常识,可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学情的差异可能很大,该依据哪种?就算依据多数同学的学情进行教学课堂也可能不理想甚至失败。教育是面向人的,真正做到遵守常识是不易的,需要教育智慧,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到:“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所以,充满智慧的课堂一定是美好的。遵守常识的课堂彰显教育智慧,是美好的。

三是遵守常识的课堂体现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大师怀特海在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刘再复教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笔者觉得,教育的目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或许可以说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即以生为本,为了学生的发展。也许每个人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大家肯定存在共同的认识,存在着“公约数”,甚至“最大公约数”,如学生的发展。人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成长,想想都美好!我觉得,遵守常识的课堂一定服务于教育的目的、体现教育的目的。这样的课堂不仅是老师的美好向往,也是广大学生所普遍追求的。

的确,遵守常识的课堂才美好!那么,课堂教学应遵守或主要遵守哪些常识呢?

应该说很多,吴非老师在书中也介绍了许多,如学科兴趣可以培育,课堂要“留有余地”,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适当简化课堂仪式,认识你面对的学生,不需要“特色”的课堂,对自己的课要有自信,不必每步都高效,教师要提高语言修养,等等。

在这里,笔者主要强调以下三点:

一:是关注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吴非老师在书中强调,“教师不能辜负学生的期待,特别对小学生,他们刚进学校时,是把课堂当作乐园的,如果刚上了一两年就厌学,甚至希望生一场病有理由不上课,那教育对他来说已经是折磨了。”学生对课堂和老师有哪些期待呢?应该说很多,学生希望老师善解人意,知其所想;希望老师是“有办法”、“有经验”、“有智慧”的人;希望老师不要简单重复教科书上的话;希望老师能正确估计全班同学的思维能力,不要反复用“这个内容很重要”、“这部分内容考试肯定要碰到的”来引诱或吓唬人;希望老师的语言形象、生动、幽默一些;希望老师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肯定;希望在课堂上能观察到不同一般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看到老师和同学是怎么“想”的;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留一些思考和记笔记的时间;希望老师在必要时能举个例子或者“打个岔”;希望课堂有所收获,值得回味;希望……。课堂,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老师和学生在一起活动,如果你无视学生的期待,那你很可能是在“白讲”。老师们,请关注学生对课堂的期待!有时不妨试着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

二:是课堂教学不宜过度装饰。如果把家装修的像宾馆一样富丽堂皇,还会有家的感觉吗?如果课堂弄得像春晚一样莺歌燕舞,又会怎么样呢?吴非老师说“一成不变的课堂会让学生疲倦,百花齐放的课堂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时起,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等,上课老师总想弄点“彩头”,听课、评课老师、专家总想找一些“看点”,似乎没有“彩头”、“看点”的课就不是好课。于是乎,丰富的内容、华丽的课件、冗繁的环节、无痕的过渡、视频的播放、角色的扮演、学生的讨论、“精彩”的对答、“巧妙”的总结等都一一来了,好像上课缺了这些课就不那么好看。可是有谁知道,老师为了这样的一堂课准备了多长时间,一天、一个礼拜、一个月还是更长?老师平时的课也是这样准备和上的吗?可是又有谁知道,这样的课有多少“真”的成分,有多少“秀”的目的?这样的课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样过度装饰的课堂当休矣!课堂教学应力求简约。简约并非简单,它不是一个低要求,做好是不容易的。简约的课,会很清晰,没有多余环节,也就未必需要所谓的“一环扣一环”;简约的课,会很高效,省去了枝枝蔓蔓,节约了宝贵时间;简约的课,会很难忘,容量适当,重点突出;简约的课,会很真实,更加接近教育的本真,是美好课堂的追求。

三:是合理安排师生课余时间。我坚信,课堂与课余有关,师生皆如此。吴非老师在书中讲到一个故事,说在课堂上插了两句幽默,有人立刻笑起来,有人三秒钟后笑起来,有人十秒钟之后才恍然大悟,也有人一直木然地看着大家。说这就是差异,然而这种差异,极可能是在课余形成的。那些在课堂上思维敏捷、幽默风趣、创意迭出的学生,他的课余生活往往比一般同学更丰富。我主张,学生应有自己的课余时间,而不应被教师的作业、家长的补课填满。学生应该有一定的时间做做自己喜欢、想做或者其它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读课外书,听音乐,看演唱会,搞小发明,钻研问题,旅游,运动,玩游戏,参加社会实践,和朋友聚会,养宠物,下棋,等等。可以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并适当地与课堂内容保持距离,因为这种丰富的、多样的生活更容易充实学生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思维。书中吴非老师还提到,现今中小学教师绝大部分都受过高等师范教育,每年还要接受一定的“继续教育”,应当说起点相同或相近,为什么教师专业水准会有那么大的差异?我想这跟教师的课余有关。教师有多少课余时间?在课余时间里做些什么?有没有钻研专业?有没有阅读书籍?有没有合理休息?有没有发展兴趣爱好?有没有陪伴家人?有没有参加社会活动?……我想,这些看似与课堂无关实则密切相关。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据计算,一个人到60岁,除吃饭睡觉,实际工作时间不很多,而业余时间倒是更长。通过业余学习,你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门人才。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吴非老师说,“有些老师,只需要缓缓地在讲台边站定,学生便肃然起敬,那样的老师,思虑深邃,有意志力,像精神标杆,只要他们在教室里,所以的太阳都会肃然起敬。”我渴望成为那样的老师。但我清醒地认识到,我得先了解常识、遵守常识,因为遵守常识的课堂才美好!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中学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个问题
初中英语教学反思7篇免费下载
这4张思维导图,让课堂不再乱哄哄
一节好课须五“精”
【告别2015】“微课”该如何走进职业教育的课堂
最新小学体育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