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做教育,做真教育 |读书征文选登之06
真做教育,做真教育

——读《穿越教育概念的丛林》有感

最近这阵子,我常思考一个问题: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可以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机缘巧合中,有幸阅读石中英教授的《穿越教育概念的丛林》,以旁观者的角度俯瞰“概念满天飞”,似乎给自己寻得了一些答案——做教师、育学生、立教学皆重在一个“真”字。

“真诚地思考,审慎地实践,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各种时髦的教育概念和口号。”这是封面上的一句话,也是唯一一句,本书从开始就传递出作者对于一线教育者们的一片真心。轻轻翻开书本,绿色的封皮裹挟着一阵晨间清风,渐渐拨开教育观念市场上纷繁复杂的概念迷雾,折射出教育的本真价值……

01

真心诚意做教师


今天我们该怎样做教师?石教授在书中明确指出“一位教师具备较好的社会素养,才能够点燃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热情,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好老师和引路人”。当前,文化发展空前繁杂,社会思潮泥沙俱下,作为教师首先需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知社会现实,坚定社会发展进步,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领。身为人师,不仅要做传授知识技能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行、品格、品味的“大先生”。

教师以扎实学识为基,以人格魅力为胜。如果一节课后,学生能够习得课本中要求的所有内容,这是教育的成功;如果在课后,学生学会进一步思考与探索,这则是教育的超越。就以今年这不一般的线上教学为例,如若教师按照线上教学的内容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这无可厚非,但仅止步于此,却会让学生陷入死读书的状态。课堂是学,重在知识积累,课外也是学,树立品质价值。当教师心怀学生,心系社会,架起课堂与课外衔接的桥梁,一场关于生命的大课在此上演。当疫情遇上清明,一次难得的教育契机也由教师紧抓并让学生受益。学生实实在在经历,真真切切感受,这远比“纸上得来”深刻得多,也在“躬行”中获得情感与价值的提升。当然,这其中需要教师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作为小学老师,要对自己伟大的职业持有认真审慎的态度,所教所授应基于书本,却也要立足真善美发扬主观能动性,去腐存精,与时俱进,教书从来不能遵守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尤其在当今信息媒体大爆炸的时代,要为学生筛选出正确的价值观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02

求真务实育学生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价值也在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得以实现,那两者是否存在一个先验的价值秩序?石教授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儿童青少年身心快速发展,应把促进个体价值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当今社会,品学兼优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价值标杆。在我看来,德育应优先智育,为学生的思想奠基铸魂。在现在的孩子群体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精通琴棋书画,学得十八般武艺,而道德品质却相形见绌,常听他们“找借口、找理由”,没有责任担当与大局意识。曾记得我找班级一个在玩的孩子发作业,但他却以作业太多跟我推脱,还假装拿出作业本要开始做,所幸班中还有几个同学争抢举手说“老师我来帮你”。这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何尝不值得我们教育反思呢?如果教师也对此事得过且过,那这个学生现在的样子就是未来的缩影。所以个体的审美、道德是教育者需要优先关注的,这两点决定着孩子今后对社会贡献的下限和广度。当然智育也同样重要,它决定孩子社会价值的上限高度,教育者可以善用人类已经创造的文明成果,用好这最基本也是最应优先实现的价值。

作为学生,应该保持纯真之心先去认知人类既有创造的伟大文明,建立自己身为“人”的品德坐标,我们不求“人之初性本善”,但应当做到“学之初德本善”,然后才能正确运用所得知识去为人类文明添砖加瓦。

03

去伪存真立教学


教育是一座大花园,其中百花竞放,许多新的教育概念涌现。但在眼花缭乱的教育概念和口号下,真正经得起检验的又有多少?一潮未落一潮起,有些特色或差别的创新似乎走到了特色教育创建的反面。正如石教授在书中所说“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允许创造一些新的概念,但是不能反过来把创造概念当成是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

在科学界中,一直都有鸟和青蛙的说法。少数科学家是飞鸟,他们飞在天上,能看到科学的发展前景,并指定大致的发展方向,他们是科学中的领袖。而大部分科学家是青蛙,青蛙在沼泽中,只能看到周围,所以他们关注细节,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当然,在科学中,鸟和青蛙同样重要,前者指引科学前进的方向,后者则填充科学发展中的细节,两者无高低之分。而在教育界,教育家是鸟,多数的教师则是青蛙。作为教师应该里外一致,言行一致,当然可以提出教学概念,但更应当注意实战操作。正如石教授提倡“教育者不要再痴迷于制造新的概念,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解决真正的教育问题”,我们要把教学落到实处,注重教育实践,静下心来办教育。不急于生搬硬造“新概念”,不随心所欲“新举措”,不迷信盲从“新思想”,尊重并敬畏教育规律和教育共识。

“跳一跳,摘到桃”,这本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教育口号,但却启迪教师要步步引导,从学生的现有认知出发,提点学生点滴进步,具有解释力与指导力。还记得我备课《葡萄沟》,想让学生进行一段话的仿说。在我看来,例句结构清晰,不需要多少点拨,学生就能举一反三。但一遍遍地试教,总是会在这里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学生的答案始终出不来。而后,换一种角度思考,给孩子搭建学习的台阶,图片的出示,语句的建构,让学生逐步探索,才能寻得“仿写”这一真经。其实,教学无需花哨点缀,无需标签化,而应该从真实的教育情境出发,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静听“翠竹拔节”之声。

在教学中,我们的对象是一群渴求真理的学生,教师要对这份职业保持敬畏之心,要有勇气和能力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所以教学所求也讲一个“真”字。

师为先,生为本,合力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穿越教育概念的丛林,从人性回溯本源,让教育回归本源,才能达到“真”教育的彼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育学》试题第二十套
浅谈如何提升“学困生”对音乐学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求知欲—— 读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随感
教师的尊严从哪里来
《造就卓越教师》培训大纲
远程教育理论中几个基本概念的探讨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