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生常谈:频率还是核心数 从酷睿i9-9900KS看两者的平衡
上月底,特别版处理器酷睿i9-9900KS一经推出,CHIP平台上众多小伙伴反应激烈。到底是什么样特性的产品,能够激起如此热议?

                                            


姑且把充满情怀的12面体透明包装放在一边,英特尔酷睿i9-9900K系列推出以来,重新激发起游戏玩家对频率的渴望。如今,这款产品一分为三:9900K、9900KF和9900KS,组成了目前英特尔桌面产品中最高端的产品线。特别是最新上市的9900KS,将核心频率带上了新高度,不仅是单、双核心的频率超过5GHz,而且可以全核(8个)稳定运行于5GHz水平上,不断带来更高的游戏运行速度。以当下的时间节点,16核心搭配新版驱动程序的3950X即将开售,18核心的新款酷睿X正躺在实验室测试,也请大家稍安毋躁。

同样走向极致,什么因素对实际体验影响更大?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不同人心中有着不同的答案,其中“要不是迫于压力,双核都还‘够用’”的说辞最为盛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在16核心到位之前,用8核的9900KS来模拟不同数量、不同频率的核心,性能差异能有多少。

正式开始解读数据前,还要强调的还是电脑用途,减少后续困扰:

游戏不是个人电脑的全部,但是可以体现极限性能的最常用应用;

本次测试也会比较相应产品的桌面办公应用性能;

三维可视化、视频、图片、编译/编解码,甚至GIS、BIM,已经进入专业应用领域,本次测试会释放部分数据,但此类应用并非面向桌面级产品领域,直接比较意义不大;

纯测试类应用的结论仅供参考,主要用于同款产品不同参数的纵向比对,对实际应用体验的指导意义不大;

专业应用对软硬件优化有较高依赖度,同时优化的针对性较强,专业用户还需考虑兼容、迁移、调优事宜。

主要参与对比的产品是酷睿i9-9900KS、酷睿i9-9900K,以及少两个核心但同样可以达到5GHz睿频的酷睿i7-8086K。测试平台如下:

第一件要说的事情还是散热!酷睿i9-9900KS未附赠原厂散热器,其127W TDP是几款对比产品中最高的,普通风冷散热装置无法令其稳定发挥最高睿频能力,240mm水冷散热装置为入门选择。无论是Alphacool esibear 420(水冷)、猫头鹰NH-D15(风冷)散热器,都能提供为TDP 130W级别的CPU提供***(三星)级散热效果,热容量更大的水冷散热装置略占优势。额外说一句,锐龙9 3900X的TDP为105W,附赠对应散热能力的幽灵Prism RGB LED,即便升级到最新的AGESA 1.0.0.4微码,使用以上两款散热器也仍无法稳定于4.3GHz以上全核速度。

以下测试均在解锁功耗墙模式下完成:

即便用上420mm的水冷散热器,9900KS持续多线程高负载模式下,核心温度仍能触及100℃的温度门限,此时其8个核心可以保持5GHz的运行频率,平台整体功耗达到245W。相比之下,3900X的核心温度为91℃、平台功耗220W,但CPU全核工作频率已经被下降到3.9GHz水平。

Cinebench可谓是上手最容易的测试项目了,R20版本的多线程负载较大,加速比效率(每核心)数据更直接地反映了单线程与多线程运行时,CPU核心效能方面的差异!常规趋势为核心越多效率越低,而9900KS呈现相反的结果,与其更高的多核稳定运行速度直接相关。

更进一步,使用同样高性能的散热器,无论是9900KS、9900K还是8086K,都能够保持住标称的最高全核睿频速度,运行频率/性能稳定,对商业应用非常重要——工作结束时间可准确预计。

再来看下面这组专业测试项目,CHIP从SPECWorkstation 3中挑选了与CPU相关度较高的部分成绩刊出,突显可靠性和线程优化的价值,Cinebench无法反映的专业应用性能水平也得以明晰。CPU并行度高的应用中,核心效率的问题延续着,当然凭借核心数量优势,9900K/KS有着较大的优势;响应性倾向的应用,9900KS,甚至8086K的表现都更为出色,特别是酷睿产品们延续了“帮别人更优秀”的传统,使显卡性能得到更好的释放。在专业用户更看重的可靠性和兼容性方面,酷睿平台在SPECWorkstation 3 测试中“All Pass”。

 SYSmark 2018,是CHIP测试桌面应用性能的标准平台,完整的任务流程仿真、全零售版应用软件,是其他测试软件所不能比拟的。该测试软件为商用软件,无免费体验版可用,999美元的价格和动辄20小时的测试周期,还有很大的测试失败、再来一次的风险,因此使用的机构不多。具体测试方案如下。

影音图片等多媒体是CPU多线程优化较好的应用类型,不过“创造力”仿真的场景非专业应用那样重度,除了对相关软件提供优化外,多任务性能,特别是多任务前后台往复切换状态下的资源调配和性能,在不同平台上的反差十分明显。SYSmark 2018整体所反映的中轻度负载状态,频率以及频率响应速度(Boost)、平台资源调配效能,这些项目恰都是酷睿平台的优势所在。

在SYSmark 2018项目中,CHIP选用了另3款产品进行成绩比较。相比9900K,9900KS的性能表现能够更上一层楼,更多依靠的是频率方面的优势。与超频至全核5GHz的9350K相比,9900KS仍能在反映少线程性能的“工作效率”项目领先20%,桌面应用早已不是单纯的频率就能赢的,更多核心甚至更大缓存,对多任务场景都极有价值;“创造力”没啥好说,核心差一半、线程差3/4,欺负人;“响应性”50%的成绩差异,很能说明频率到底有多大作用,毕竟9900KS还要睿频到5GHz,而9350K已经锁定在5GHz上,同样反映出单靠频率不能解决问题,更好的整体平台性能及资源调配能力更为重要,这也就是游戏及图形测试中所讲的“帮别人更优秀”的能力。

随着核心数量从4、6一路增加到8,SYSmark 2018的测试成绩一路上升,其中对核心数量有较多要求的“创造力”项目增幅最为明显;而对线程数需求小、对频率敏感的“工作效率”增幅最小,9900KS与9900K的这两项成绩几乎没有差异;反观“响应性”方面,9900KS大幅度超过9900K,更高的基频及更灵活的核心调度机制,对整个PC多任务使用体验的帮助,无可取代!

 作为测试人员,CHIP编辑不会给读者任何一个绝对的答案:更多核心还是更高频率。什么样的产品“合适”与具体应用密不可分。所谓专业应用,可以理解为重点使用某些特性,而其他特性即使短板也无所谓;相比之下,个人消费者心理上更多地寻求所谓“面面俱到”的产品,有好的就要,无论是否用得上。频率或是核心,关键还要看应用的并行性,无论是多任务的并行还是应用内多线程的并行,核心权重都会更高一些;相反则是频率的权重更高。

只是很遗憾的是,即便并行度如专业应用,能够给8核以上CPU带来真正压力的单个应用仍旧非常有限,无外乎集中在三维可视化、视频、图片、编译/编解码、GIS、BIM等领域,前几个更偏向多媒体应用,个人用户特别是个人爱好(非专业)用户较多,人人都能以此为标杆说上几句,真的决定这台电脑大头时间都在跑这些应用了吗?或者,你的应用模式极端如下面留言的读者,否则在当下的时间点、当下的主要应用场景中,将预算投入10+核心,都非理想的选项。

今天给大家更多地讲述了9900KS的专业及桌面应用表现,但是不要忘记,CHIP给该处理器下的结论是“颠覆‘为游戏打造’概念”,游戏更是它的优势所在——相对更依赖处理器频率且多任务切换需求少,有兴趣的朋友可参看10月31日的首发测试文章《全5G 套餐价不变 9900KS颠覆"为游戏打造"概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代酷睿i9-10900K评测:十年来Intel最成功的处理器
英特尔i9 13900KS有着6.0GHz主频的CPU参数曝光
酷睿i9-12900KS评测:技术补全后的真旗舰,3A大作游戏最强之选
i9 12900KS和12900K区别是什么
组装电脑基础:CPU后缀都是什么意思,以后不要再问了,注意看最后。(收藏)
骁龙8+芯片评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