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肃甘南】散文|那些年的赤脚医生|蔡吉成

那些年的赤脚医生


在我们小时候那会儿,有一种背着印有红十字的药箱,却不穿白大褂,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乡村小路上的赤脚医生,在他们那时刻都不离身的药箱中,充满了一种神秘感,也有一种神圣感。在那个百宝箱式的药箱中,有花花绿绿的口服药片,也有令我们毛骨悚然的针盒针剂,有简易的听诊器,对了,还有橡皮管儿的那种可以循环使用的输液器具。在赤脚医生的百宝箱中,最让我们不寒而栗的,是一把子有长有短,粗细不同的干针,我常常傻乎乎地担忧着,那样长的针扎入人的面部胸部腹部上,会不会戳漏?或者刺伤了里面的内脏呀?

那会儿的赤脚医生,他们都是神通广大,能治百病的神医人物,似乎个个都要比医院里那穿白大褂的大夫厉害。当然,答案肯定不是那样,因为正规医院里的大夫,毕竟见多识广,毕竟专业性强一些。但一般情况下,找赤脚医生,或者个体诊所大夫看病方便快捷,服务态度也不错,人们一边治病,一边还可以拉家常聊天。这种情况其实在前些年,当新农合医疗保险政策还没有实行时,也能看出来,一个个私人诊所内,病患者拥挤成堆,而拥有众多医护人员的医院里,却是相对来说,要清闲很多,尤其是一些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更是无所事事,有点百无聊赖的感觉。

以前,我们县城里有一位个体诊所老板,他就是赤脚医生出身,因为能看病,打针吊瓶的人特别多。那些年,他一个个体诊所内,竟然比医院治疗室收治的病人多,他一时询问抓脉看舌头,一时配药打针,一时又扎针吊瓶……常常忙得一鼻头的汗珠,却顾不上擦一把,连吃饭喝茶的功夫都没有,天天如此,当然钱也没少挣。

虽然人们对他的医术褒贬不一,各有说辞,有感激他手到病除者,也有骂他药量重,以后再病了不容易看好者,但却丝毫不影响他跟前一直是人满为患的状况。在近几年来,因为合作医疗的优惠政策开始施行,尤其是对一些诊所的强化管理,一般的个体诊所内,别说是输液吊瓶,连针都不让打了,再说他年龄大了,也就顺势休息了下来。

我有一个同学,刚开始也算是走街串巷给人看病的医生,后来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在前些年里,他开在县城里的诊所内,一天到晚同样也是病患者不断,看病的,买药的,咨询病的,常常门庭若市,很多人拿着钱,争着抢着上门给他手里塞。

看着他和已经跟他学得差不多,能够打针吊瓶的妻子,俩人忙忙碌碌脚不沾地的身影。我非常羡慕,不料他却说:你看着我每天生意兴隆红火,可是你知道我心里,其实没有一会儿是踏实轻松的,心常常手心里悬提着呢,唯恐哪个病人用药后出现意外,或者哪位患者症状没有减轻,反而严重了……当然最害怕的是给人家误诊,那样一来,挨骂赔偿是小事,就怕延误了病情,危及到对方的生命安全,那可是我们这一行的大忌啊!

细细想来,他说的很有道理,作为一名医生,肯定有着自己鲜为人知的焦虑和担忧,比起其他的职业,他们个体诊所医生肩膀上的责任更大,稍有不慎,就会让病患者逝去诊治的最佳时节,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现在,他们已经按有关政策,改诊所为药店,不再看病治病了。

蔡吉成,60后,网名甘南草原人,卓尼县柳林小学教师,有三百多万字发表在各路媒体平台上。



主 编:陇上光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里的“赤脚医生”
探访浙江绍兴民间中医马天祥
乡村,背着药箱的医生
乡村医生每天给艾滋病人看病,双手多次被针管扎破
这群被骂的“庸医”,曾救下了无数农村人的性命
访谈 | 青葱岁月——知青赤脚医生访谈录之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